1、20182019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 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6分。共 72分。其中 1-8小题为单选题;9-12 小题为多选题,选对但选不全得 3分,有选错的不得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很小时,物体的速度可能很大。B. 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C. 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必定为负值。D.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答案】A【解析】【详解】加速度很小时,物体的速度可能很大,例如高速飞行的子弹加速度为零,选项 A正确;加速度为正值时,假如速度为负值,则物体的速度减小,选项 B错误;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和速度反向,但是其
2、加速度不一定为负值,选项 C错误;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和速度反向,物体的速度不一定为负值,选项 D错误;故选 A。2.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图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率 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计空气阻力时,竖直上抛运动上升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设初速度为 ,运动时间为 t,上升到最大高度的时间为 则上升过程: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式 图线是向下的倾斜直线下落过程: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式,图线是不过原点向上的倾斜直线故选 B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点评:不计空气阻力时,竖直上抛运动上升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是自由落体运
3、动,根据运动学公式研究 v与 t的关系,再选择图象3.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由静止从山坡匀加速滑过 x1,又匀减速在平面上滑过x2后停下,测得 x22 x1,设运动员在山坡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 a1,在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则 a1 a2为( )A. 11B. 12C. 21D. 1【答案】C【解析】:选 C.由 v v2 as得 vB2 a1s1vB2 a2s2, a1 a2 s2 s121,故选 C.4. 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 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
4、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A. B. C. D. 【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设每块木块的长度为 d,子弹的加速度大小为 a,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所 ,故 A错误 B正确;初速度为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 ,所以 ,故 C错误 D正确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求出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的速度比;初速度为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为 ,根据该推论得出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5.如图所示,
5、A、 B两物体相距 x7 m,物体 A以 vA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 B此时的速度 vB10 m/s,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2 m/s 2,那么物体 A追上物体 B所用的时间为( )A. 7s B. 8s C. 9s D. 10s【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 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t1由速度公式:v B=v2+at,则有: 在 t1=5s的时间内,做匀减速的物体 B位移为:x B1=v2t1+ at12=105 252m=25m,做匀速运动物体 A的位移为:x A1=v1t=45m=20m,由于 xA1x B1+x,故在 B物体
6、停止之前,物体 A未追上物体 B;5s后,物体 B静止不动,故物体 A追上物体 B的总时间为: ,故选 B.【点睛】本题是追击问题,特别要注意物体 B做匀减速运动,要分清是减速过程追上还是静止后被追上;第二种情况下的位移用位移时间公式求解时要注意时间是减速的时间,而不是总时间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同物体所受的重力在地球各处都相等B. 物体静止时,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C. 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D. 重心是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不同,则同物体所受的重力在地球各处不相等,选项A错误;放
7、在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静止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选项 B错误;静止时物体的重力与悬绳的拉力等大反向,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选项 C正确;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的外面,选项 D错误;故选 C.7.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 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 1次、第 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 3次、第 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8 m.由此可以求得( )A. 第 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 2次闪光到第 3次闪光这
8、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答案】AB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逐差法 ,其中 ,解得: ,B 正确;根据公式 可得第 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A 正确;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 ,解得 ,C 正确;因为题中没有给出质点第一次曝光之前的运动信息,所以无法求解质点的初速度,D 错误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8.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 4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A. 大小为 4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 大小为 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 大小为 4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
9、 大小为 4N,方向竖直向上【答案】D【解析】【详解】小球受到重力 G和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F,由于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力与重力平衡,故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应竖直向上,大小为 F=G=4N,故 ABC错误,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结合平衡条件对物体受力分析,要注意杆的弹力方向可以与杆平行,也可以与杆不共线9.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t秒内经过的位移是 x,它的初速度为 v0,t 秒末的速度为 vt,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推导出平均速度的
10、推论表达式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 ,又 ,所以 ,有,则 ,故 AD正确 BC错误10.物体甲的 x-t图象和物体乙的 v-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甲在整个 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 甲在整个 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4mC. 乙在整个 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 乙在整个 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4m【答案】BC【解析】【详解】甲在 0时刻由负方向上距原点 2m处向正方向运动,6s 时达到正向的 2m处,故总位移为 4m,故 A错误;根据斜率等于速度,可
11、知,甲在整个 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4m,故 B正确;乙开始时速度为沿负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s 后做正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总位移为零,故 C正确,D 错误;故选 BC。【点睛】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x 表示位移11.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g 值已知) ( )A. 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 石块开始落下第 1s内的位移C. 石块落地
12、前瞬间的瞬时速度D. 石块通过最后 lm位移的时间【答案】ACD【解析】【详解】根据位移时间公式 h gt2知,知道下落的总时间,可以求出下落的高度。故 A正确;根据 h gt2知石块在第 1s内的位移为 5m,根本得不出下落的总时间或落地的速度。故B错误;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v2=2gh知,知道落地前瞬间的瞬时速度即可求出楼房的高度,故C正确;已知石块通过最后 1m位移的时间,根据 x v0t+ gt2,求出最后 1m内的初速度,根据 v=v0+gt,求出落地的速度大小,再根据 v2=2gh求出下落的高度。故 D正确。故选 AC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 h
13、gt2和速度位移公式v2=2gh知,只要知道落地的速度或下落的时间,就可以求出楼房的高度12.如图所示, A、 B、 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向右B. 三个物体只有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C. B、 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B、 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BC【解析】A、A 物体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则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故选项 A错误,B正确;C、BC 物体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得
14、到大小等于 ,故选项 C正确,D 错误。点睛: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二、实验题(每空 2分,共 12分)13.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 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1)实验操作:应先_,后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实验结束后应立即_(2)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 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 2=4.14cm,x 3=5.69cm,x 4=7.22
15、cm,x 5=8.75cm,x 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 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a=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接通电源;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2) ,9.60【解析】试题分析: (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2)由逐差法求解重锤下落的加速度:考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名师点睛】 (1)实验中安装、调整好器材,穿好纸带,在打点之前,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根据逐差法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造成该实验误差
16、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因此从减小摩擦阻力的角度进行实验的改正,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可知需要哪些器材;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正确安排实验步骤,注意要符合逻辑先后顺序,同时便于操作,不能逻辑顺序颠倒。三、计算题(本题共 2小题。共 16分,14 题 6分,15 题 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一弹簧受到 80N的拉力作用时长度为 14cm,受到 40N的压力作用时,长度为 8cm,求:(1)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2)该弹簧的原长 L0。【答案】(1)
17、k=2000N/m (2) L=10cm【解析】【详解】设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k,原长是 L,一弹簧受到 80牛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到14cm,由胡克定律 F=kx得:80=k(0.14-L) 弹簧受到 40牛的压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 8cm,由胡克定律 F=kx得:40=k(L-0.08)联立解得:k=2000N/m,L=10cm,【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应用,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清楚弹簧的“原长” 、 “伸长”和“长度”三者的区别和联系15.一个氢气球以 4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10 s 末从气球中掉下一重物,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此重物从氢气球中掉下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到地面?(结果可保留根号)(忽略空气阻力,g 取 10 m/s2)【答案】280m 11.48s【解析】试题分析:(1)10s 末时气球的速度为: ,故重物脱离气球时的速度为 40m/s此时气球上升的高度为:故重物上升的时间为:重物上升的高度为:此时重物距地面:(2)由运动学公式: ,重物从最高点下落的时间为:故重物自掉下至落回地面用时:考点:竖直上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