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化学试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答案】D【解析】【详解】A有的吸热反应不加热也会发生,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A 正确;B有的放热的化学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硫燃烧等,B 正确;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如果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C 正确;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
2、不一定很容易发生,例如铝热反应,需高温加热,D 错误。答案选 D。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A. C2H5OH(l)+3O 2(g)=2CO 2(g)+3H 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H= +57.3kJ/mol(中和热)C. S(s)+O 2(g)=SO 2(g) H=269.8kJ/mol(反应热)D. 2NO2=O2+2NO H= +116.2kJ/mol(反应热)【答案】C【解析】【详解】A、C 2H5OH 的燃烧热是 1mol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
3、热量,A 错误;B、中和反应放热,NaOH(aq)HCl(aq)NaCl(aq)H 2O(l)H-57.3 kJ/mol,B 错误;C、硫燃烧放热,热化学方程式是 S(s)O 2(g)SO 2(g)H269.8 kJ/mol,C 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明确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中和热以及燃烧热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该类试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化学原理是否正确,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状态是否标明;反应热 H 的符号和单位是否正确;反应热的数值与物质的系数是否对应等。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
4、反应中:P4(白磷,s)+5O 2(g)2P 2O5(s) Ha kJ/mol 4P(红磷,s)+5O 2(g)2P 2O5(s) Hb kJ/mol 若 a、b 均大于零,则 a 和 b 的关系为A. ab B. ab C. ab 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盖斯定律来确定化学反应的焓变,然后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详解】已知:P 4(白磷,s)+5O 2(g)2P 2O5(s) Ha kJ/mol 4P(红磷,s)+5O 2(g)2P 2O5(s) Hb kJ/mol 得到反应:4P(红磷,s)=P
5、 4(白磷,s)H=(ab)kJmol -1,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即 ab0,则 ab。答案选 B。4.已知 H2(g)+Cl2(g)=2HCl(g) H= 184.6kJmol -1, 则反应 HCl(g)1/2H 2(g)+1/2Cl2(g)的H 为 ( )A. +184.6kJmol-1 B. 92.3kJmol -1C. +92.3kJ D. +92.3kJmo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H 2(g)+Cl2(g)=2HCl(g) H= -184.6kJmol-1,则 2HCl(g)= H2(g)+Cl2(g),H=184.6kJmol-1,
6、所以 HCl(g)1/2H 2(g)+1/2Cl2(g)的H=186.6/2=+92.3kJmol -1;所以答案为 D。考点:反应热的计算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该题要注意反应热的符号。5.已知:H 2(g)+F 2(g)=2HF(g)H=270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 1L 氢气与 1L 氟气吸收 270kJ 热量B. 1mol 氢气与 1mol 氟气反应生成 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 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 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 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 个氢气分子与 1
7、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 270kJ 热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是放热反应,A 错误;1 mol 氢气与 1 mol 氟气反应生成 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大于 270 kJ ,B 错误;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选项 C 是正确的,方程式表示 1mol 氢气和 1mol 氟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270KJ,D 错误,答案选 C。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6.反应 C(g)+H20(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会使反应速率减小的是( )A. 减小 C 的量 B. 将容
8、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使体系压强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体积变大【答案】D【解析】【详解】A、碳是固体,改变固体的质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A 错误;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B 错误;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但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 错误;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体积变大,则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明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规律是解答的关键,易错点是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项 C 与 D 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引起的,
9、且只能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7.已知:(1)Zn(s)1/2O 2(g) = ZnO(s)H =348.3 kJ/mol (2)2Ag(s)1/2O 2(g) = Ag2O(s) H =31.0 kJ/mol 则 Zn(s)Ag 2O(s) = ZnO(s)2Ag(s)的H 等于( )A. 317.3 kJ/mol B. 379.3 kJ/molC. 332.8 kJ/mol D. +317.3 kJ/mol【答案】A【解析】 H H1 H2348.3 kJmol 1 (31.0 kJmol 1 )317.3 kJmol 1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HCl 和 N
10、aOH 反应的中和热 H57.3 kJmol 1 ,则 H2SO4和 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1B. CO(g)的燃烧热是 283.0 kJmol1 ,则反应 2CO2(g)2CO(g)O 2(g)的 H+2283.0 kJmol1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答案】A【解析】【详解】A. 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强碱溶液混合生成 1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不变的,A 错误;B. 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O(g)的燃烧热是283.0k
11、Jmol1,则反应 2CO2(g)2CO(g)+O 2(g)的 H+2283.0kJmol 1,B 正确;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碳燃烧等,C 正确;D. 根据燃烧热的含义可知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D 正确。答案选 A。9.对于可逆反应 A(g)3B(s)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L 1 min1B. v(B)1.2 molL 1 s1C. v(D)0.4 molL 1 min1D. v(C)0.1 molL 1 s1【答案】B【解析
12、】试题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将各种物质转化成 A,以此可比较反应速率大小。A、v(A)=“0.5“ molL-1min-1;B、物质 B 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C、v(A)=1/2v(D)=0.2molL-1min-1;D、v(A)=1/2v(C)=0.05molL -1s-13molL -1min-1;则反应速率最大的为 D,故选 D。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10.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N2和 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 N2O 2 2NO,经测定前 3 s 用 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 molL1 s1 ,则 6 s 末 NO 的浓度
13、为 ( )A. 1.2 molL1 B. 大于 1.2 molL1C. 小于 1.2 molL1 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06s 时,消耗氮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6molL1 =0.6molL1 ,生成 NO物质的量为 0.62molL1 =1.2molL1 ,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因此 6s 时 NO 的浓度应小于 1.2molL1 ,故选项 C 正确。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11.用铁片与 50 mL 1 mol/L 的硫酸反应制取 H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是:( )A. 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 滴
14、加几滴浓硫酸C. 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答案】C【解析】A加热,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 A 不选;B滴加几滴浓硫酸,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 B 不选;C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反应生成醋酸,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 C 选;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 D 不选;故选 C。点睛: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形成原电池反应。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改变浓度,不能改变反应的本质,如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
15、是 ( )A. 温度越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B. 汽车排气管上的“催化转化器”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 锌与盐酸反应时,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硫酸铜不作催化剂【答案】A【解析】某些催化剂会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即失去催化作用,故催化剂不是温度越高催化效果越好。13.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B.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C.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
16、使分子能量增加从而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则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 A 正确;B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即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故 B 正确;C升高温度,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 C正确;D使用催化剂,分子本身的能量不变,但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显然分子的能量不会增加,故 D 错误;故选 D考点:活化分子、活化能14.已知
17、:C(s)+O 2(g)CO 2(g) H 1CO2(g)+C(s)2CO(g) H 22CO(g)+O2(g)2CO 2(g) H 34Fe(s)+3O2(g)2Fe 2O3(s) H 43CO(g)+Fe2O3(s)3CO 2(g)+2Fe(s) H 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 H 10,H 30 B. H 20,H 40C. H 1H 2 +H 3 D. H 3H 4 +H 5【答案】C【解析】【详解】A、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为燃烧,故煤炭的燃烧为放热反应,即H10,H 30,A 错误;B、以碳、CO 或 H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故H 20;燃烧均为放
18、热反应,故铁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的,即H 40,B 错误;C、一个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几步完成,其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CO 2(g)+C(s)2CO(g) H 22CO(g)+O 2(g)2CO 2(g) H 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相加可得:C(s)+O 2(g)CO 2(g)H 1H 2 +H 3,C 正确;D、已知:4Fe(s)+3O 2(g)2Fe 2O3(s) H 43CO(g)+Fe 2O3(s)3CO 2(g)+2Fe(s) H 5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2+)2/3 可得:2CO(g)+O 2(g)2CO 2(g)H 3 ,D 错误。答案选 C。15.将 4 mol A 气体和
19、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 2 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物质 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 s1用物质 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 s1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段式 2A(g)B(g) 2C(g)开始浓度(mol/L) 2 1 0变化浓度(mol/L) 0.6 0.3 0.6平衡浓度(mol/L) 1.
20、4 0.7 0.6A、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2=“0.3“ molL1 s1 ,正确;B、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2=0.15molL1 s1 ,错误;C、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0.6/2)100%=30 ,错误;D、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正确;选 AD。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6.已知有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2(g)=SO3(g) H =-98.32kJmol 现有 4molSO2参加反应,当放出 314.3kJ 热量时,SO 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40 B. 50 C. 80 D.
21、 9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反应是可逆反应,2molSO 2和 1molO2充分反应不可能全部转化生成 2molSO3,因此最终放出的热量要小于 196.64kJ。放出 314.3kJ 热量时,认为有 1.6molSO2参与反应,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80。考点:考查化学反应转化率等相关知识。17.已知 298K 时,合成氨反应:N 2 (g ) + 3H2 ( g ) 2NH3 ( g ) H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 1 mol N2 和 3 mol H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 一定大于 92.0
22、 kJ B. 一定小于 92.0 kJC. 一定等于 92.0 kJ D. 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N 2和 H2完全反应生成 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为 92.0kJ,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 NH3,由此分析解答解:N 2和 H2反应生成 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为:N 2+3H22NH3,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 100%,此温度下的 1molN2和 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不能生成 2molNH3,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92.0kJ,故选 A18.在 298 K、100 kPa 时,已知:2H 2O(g)=
23、O2(g)2H 2(g) H 1; Cl2(g)H 2(g)=2HCl(g) H 2;2Cl2(g)2H 2O(g)=4HCl(g)O 2(g) H 3 则 H 3与 H 1和 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 3H 12H 2 B. H 3H 1H 2C. H 3H 12H 2 D. H 3H 1H 2【答案】A【解析】令 2H2O(g)=O2(g)2H 2(g) H1Cl2(g)H 2(g)=2HCl(g) H22Cl2(g)2H 2O(g)=4HCl(g)O 2(g) H3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反应2 即可求得反应,因此有 H3 H12 H2,故 A 项正确。视频19.已知反应 2HI
24、(g)H 2(g)+I2(g)的 H=+11kJmol 1 ,1mol H 2(g)、1mol I 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436kJ、151kJ 的能量,则 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A. 598kJ B. 299kJ C. 149.5kJ D. 306kJ【答案】B【解析】【分析】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化学键生成时需放出的能量=反应吸收的热量,以此解答该题。【详解】设 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x kJ,则:2x kJ-436kJ-151kJ11kJ,解得 x299,答案选 B。2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5、CO(g)+1/2O 2(g)CO 2(g)H=-283.0kJmol -1H 2(g)+1/2O 2(g)H 2O(g)H=-241.8 kJmol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的燃烧热为 241.8kJmol-1B. 由反应、可知上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H 2O(g)CO 2(g)+H 2(g)H=-41.2 kJmol -1C. H2(g)转变成 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推知反应 H2(g)+1/2O 2(g)H 2O(l)H-241.8 kJmol -1【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气的燃烧热是 1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液态水时放出热
26、量,所以 H2的燃烧热要高于 241.8kJmol-1,A 错误;B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根据图示知道,该反应是放热的,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即可得到反应 CO(g)+H2O(g)=CO2(g)+H2(g)H283.0kJmol -1+241.8kJmol-141.2 kJmol -1,B 正确;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气态水时一定会释放能量,如果是氢气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和水,则会吸收能量,C 错误;D由于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是一个放热过程,根据推知反应 H2(g)+l/2O2(g)H 2O(1)H241.8 kJmol -1,D 错误。21.已知下列热化学
27、方程式:H 2(g)+1/2O 2(g)H 2O(l)H=-285 kJmol -1H 2(g)+1/2O 2(g)H 2O(g)H=-241.8 kJmol -1 C(s)+1/2O 2(g)CO(g)H=-110.5 kJmol -1 C(s)+O 2(g)CO 2(g)H=-393.5 kJmol -1回答下列问题:(1)H 2的燃烧热为_;C 的燃烧热为_。(2)燃烧 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3)写出 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285 kJ/mol (2). 393.5 kJ/mol (3). 142.5 kJ (4). CO(g)+1/2O2(g)
28、CO 2(g) H=283 kJmol -1【解析】【详解】 (1)燃烧热是指在 25,101 kPa 时,1mol 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 1mol,产物必须是稳定氧化物。根据燃烧热的定义,1mol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更稳定,所以H 2(g)+1/2O 2(g)=H 2O(l)H=285 kJmol-1为 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所以 H2的燃烧热为 285kJmol1 ;1mol 碳完全燃烧生成 CO2时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C(s)+O 2(g)=CO2(g)H=393.5kJ/mol 1为碳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所以碳的燃
29、烧热为 393.5 kJmol-1;(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燃烧 1molH2生成 H2O(l) ,放出热量 285kJ,1molH 2质量为 2g,所以燃烧 1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285kJ1/2=142.5kJ。(3)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g)+1/2O2(g)=CO2(g),根据盖斯定律,将即可得:CO(g)+1/2O2(g)=CO2(g)H=393.5kJ/mol(110.5 kJ/mol)=283kJmol -1。22.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集气瓶中装有 H2和 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_;(2)黄铁矿煅烧时
30、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3)KI 晶体和 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 HgI2_;(4)熔融的 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 MnO2很快产生气体_;(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粒,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 0.1 molL1 的盐酸和 1 molL1 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7)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答案】 (1). 光 (2).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 在溶液中,水作溶剂,增大了接触面积 (4). 催化剂 (5).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6). 反应物的浓度 (7). 反应温度【解
31、析】【详解】 (1)集气瓶中 H2和 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这说明反应速率受光照影响。(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3)KI 晶体和 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 HgI2,由于是在溶液中进行,这说明在溶液中,水作溶剂,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4)熔融的 KClO3放出气泡很慢,如果撒入少量 MnO2很快产生气体,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催化剂的影响。(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粒,产生气体有快有慢,由于反应物本题,这说明影
32、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 0.1molL-1的盐酸和 1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这是由于盐酸的浓度不同引起的,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7)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这是由于夏天气温高,反应速率快,故食品易霉变,而冬天气温低不易发生该现象,因此温度高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点睛】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不同。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另外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表面积、扩散速
33、率、溶剂等因素也都能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答题时需要灵活应用。23.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通过计算,可知系统(I)和系统(II)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制得等量 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答案】 (1). H2O(l)=H2(g)+ O2(g) H=+286 kJ/mol (2). H2S(g)=H2(g)+S(s) H=+20 kJ/mol (3). 系统(II)【解析】H 2SO4(aq)=SO2(g)+H2O(l)+ O2(g) H 1=+327 kJ/molSO 2(g)+I2(s)+ 2H2O(l)=2HI(aq)+ H2S
34、O4(aq) H 2=151 kJ/mol2HI(aq)= H 2 (g)+ I2(s) H 3=+110 kJ/molH 2S(g)+ H2SO4(aq)=S(s)+SO2(g)+ 2H2O(l) H 4=+61 kJ/mol +,整理可得系统(I)的热化学方程式 H2O(l)=H2(g)+ O2(g) H=+286 kJ/mol;+,整理可得系统(II)的热化学方程式 H2S (g)=H2(g)+S(s) H=+20 kJ/mol。根据系统 I、系统 II 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 1mol 氢气,后者吸收的热量比前者少,所以制取等量的 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系统 II。24.用 50
35、mL0.50mol/L 盐酸与 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 60mL0.50mol/L 盐酸与 50mL0.55mol/L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不相等”)【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
36、4). 不相等 (5). 相等【解析】分析:(1)根据所以装置图结合实验原理判断仪器;(2)根据中和热测定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分析;(3)根据中和热测定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分析;(4)根据反应物的用量判断放出的热量,根据中和热概念分析。详解:(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损失,因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导致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4)如果实验中改用 60 mL0.50 molL-1的盐酸跟 50mL 0.55 molL-1的 NaOH 溶
37、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增加,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生成 1mol 水所对应的反应热,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点睛:掌握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关于中和热测定需要注意: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搅动,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25.2SO2(g)+O2(g)2SO 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1mol SO2(g)氧化为 1mol SO3的 H=99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
38、:(1)图中 A、C 分别表示_、_,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该反应通常用 V2O5作催化剂,加 V2O5会使图中 B 点升高还是降低?_,理由是_。(2)图中H=_kJmol -1。(3)如果反应速率 (SO 2)为 0.05 molL-1min-1,则 (O 2)=_(SO 3)=_。(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 296 kJmol-1,计算由 S(s)生成 3 molSO3(g)的H(要求写出计算过程)_。【答案】 (1). 反应物总能量 (2). 生成物总能量 (3). 无影响 (4). 降低 (5). 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降低活化能 E (6). 198 (7). 0.
39、025 molL-1min-1 (8). 0.05 molL-1min-1 (9). H=1185kJ/mol【解析】【详解】 (1)根据图示,图中 A 表示反应物能量,C 表示生成物能量。E 表示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只与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与活化能无关,E 的大小对反应热无影响。V 2O5作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E,从而使图中 B 点降低。(2)1 mol SO 2(g)氧化为 1 mol SO3(g)的 H99 kJ/mol,则反应 2SO2(g)O 2(g) 2SO3(g)H=198kJ/mol,即图中 H=198kJ/mol。(3)根据同一反应中不同
40、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O 2)=0.5(SO 2)=0.025mol/(Lmin) ,(SO 3)=(SO 2)=0.05mol/(Lmin) 。(4)单质硫的燃烧热为 296 kJ/mol,则表示 S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 2(g)H=296kJ/mol;又因为:2SO 2(g)O 2(g) 2SO3(g)H=198kJ/mol,应用盖斯定律可知+0.5 得,S(s)+3/2O 2(g)=SO 3(g)H=(296kJ/mol)+0.5(198kJ/mol)=395kJ/mol;因此生成 3molSO3(g)的H=(395kJ/mol)3=1185kJ/mol。【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图像分析,催化剂对活化能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盖斯定律,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是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即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 H 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 H 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 “”符号,即把 H 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