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化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C 2.B 3.A【解析】1春分日全球各地均为 6点日出,因此位于 180西侧且位置越靠东的城市,看见日出越早,结合选项可知,上海经度位置最接近 180,最先看到日出,据此选 C。2某日北京和广州居民同时看到日落,该日的昏线应为东北-西南走向,此时北极点附近应为极昼,据此推知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悉尼、伦敦均日出东北方,据此选 B。3某日广州居民看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现象,也就是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23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则根据四城市纬度,四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
2、昼最长,选 A。4.C 5.D 【解析】4造成土塔溶解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汽,据图示意该地位于地中海东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故土塔应在冬季溶解较快因为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影响,C 正确。5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较厚的墙体主要是在炎热的夏季隔热降低室内温度正确。冬季使当地降水较多土制建筑容易受到雨水冲刷侵蚀而被破坏较厚的墙体有利于抵御雨水防止建筑受损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冬季气候温和无需御寒,错误。夏季炎热干燥无需防潮,错误。故选择 D。6.A 7.D 8.D【解析】6从大海中的水滴到天上的白云,涉及的环节是蒸发和水汽输送;从天上的白云到地
3、面的白雪,涉及的环节是降水;渗入地下,涉及的环节是下渗,因此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依次,故 A项正确。7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连续运动的过程;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因此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不包括软流层,故 D项正确。8考查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故 D项正确。9.D 10.A【解析】9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描述此地貌是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可以判断其为沉积岩。右侧图中丁是甲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可以判断丁为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故选择 D。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一
4、类岩石,ABC 均错。10据图观察,图内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且出现倾斜证明此岩石是沉积岩且经历了挤压后形成褶皱,又由于该地貌高出地表证明其出现了地壳抬升运动后被外力侵蚀形成,A 正确。图内岩层没有明显的被侵入过被破坏的痕迹证明没有岩浆活动,BCD 错误。11.C 12.C【解析】该组试题以区域自然带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规律,试题难度适中。11从图中可以看出,沿 M方向纬度出现了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带类型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不同纬度自然带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规律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12甲
5、地位于南美洲南纬 30-40之间安第斯山以东,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随着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的增加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处形成了森林。故选 C。13.A 14.A【解析】本题以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为背景,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13读图,位于中低纬度海区的洋流有,而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只有,故 A项正确,BCD 项错误。故选 A。14洋流可促进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热量传递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故 A说法正确;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会形成重要渔场,如,而并不在寒暖流
6、交汇处,故 B说法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东南信风减弱,势力减弱的结果,故 C说法错误;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为逆时针,位于大陆的西岸,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位于大陆的东岸,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同纬度地区,冬季沿岸气温高于,故 D说法错误。故选 A。15.A 16.B【解析】15水库大坝宜建在山谷口,同时库区要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 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所以选甲,故 A项正确。16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的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该区域等高线密集
7、,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故 B项正确。17.B 2.C【解析】图示等高距是 100米,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根据 MN两点的地形剖面图,MN 指示南北方向。王村位于乙地的正西方向。17读图,图示等高距是 100米,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图中等高线 P的数值为 400米,B 对。其它数值不符合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相同,A、C、D 错。18根据 MN两点的地形剖面图,MN 指示南北方向,N 指示北方。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正西方向,C 对。. A、B、D 错。19.B 20.D【解析】考点:考查等高线与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以及剖面图相关知识。19而图中出现
8、积雪海拔最低的地方海拔大约 2500m,此时该处的温度大约 0,c点与该处大约相差 300m,由气温垂直递减率可知两者温差 1.8;故 C点的气温大约为 1.8。故只有 B正确。20ab 剖面线经过了一湖泊,湖泊相邻的等高线值为 2300m与 2400m,湖泊出现低值,其取值为(2200m,2300m)之间,而湖泊到 a之间海拔最高点介于(2300m,2400m) ,而从最高点到 b地势一直降低,故只有 D符合。21.A 22.D 23.B【解析】2120E 经线和赤道交汇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 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为主,A 对;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
9、,地形较平坦,故 B错;南北高,中部低,C 错;20E 经线不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D 错。故选 A。22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热带沙漠气候。故 D正确。23据图中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A 错;乙地处于南半球,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B 正确: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C 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无台风,D 错。24.B 25.C 26.B 27.C【解析】24沿 EF线上的山脉是乌拉尔山,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B 正确。25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图示国家
10、为俄罗斯,因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有时仍需进口粮食,C 正确。26俄罗斯东部地区有许多大河,但河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河流冻结期长;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主要货流方向为东西方面,不一致,B正确。27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地位出现强大的亚洲高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西北风,C 正确。28.C 29.D【解析】28读图分析可知,地位于美国的五大湖沿岸,纬度较高,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壤贫瘠,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利于牧草生长,AB 错误;地位于美国的西部沿海地区,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附近海域多发海雾,C 正确;地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农业带为水果与灌溉农业带,D 错
11、误。据此分析选 C项。29地位于美国的五大湖沿岸,地势低平,冬季来自极地的冷空可以长驱南下,影响到此,降温幅度大,气温低;地位于美国的西部,冬季来自美国背的冷空气收地东部高大山脉的阻挡,影响不到地,而且地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温度较高。由上所述,地比地冬季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有海陆位置 、洋流、地形,据此选 D。3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科学考察。读图中四个科考站的位置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南温带和西半球,泰山站主体建筑架空有利于防风。每到暖季,维多利亚地沿海一带有成群的企鹅聚集。所以正确的是 D。二、综合题31 (
12、每空 1分,共 9)(1)山地 700(2)17.6(3)从西北向东南 30(4)BFE 起伏小,工程量小,难度小(5)CD线路短、坡度大;ED 坡度小,但线路长【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据图可知,D 处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说明是山地;图中等高距为 100米,故其海拔高度为 700米以上。(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海拔升高 100米,气温下降 0.6,图中 BC两地的海拔相差 400米,气温相差 2.4,故 C点的气温应是 17.6。(3)考查河流的流
13、向,考查水库的选址。根据图中的指向标进行判读方向,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从西北向东南;对比图中各点的位置,A 点位于峡谷的最窄处,适合修建水库;根据图中比例尺的大小关系可知,若坝的海拔为 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 30米。(4)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选线一般要求是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故 BFE合适,理由是起伏小,工程量小,难度小。(5)考查攀岩线路的利弊。据图可知,CD 线路短,但等高线密集,故坡度大;ED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但线路较长。32 (每空 1分,共 8分)(1)(2)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大气环流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14、【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影响因素等,属于识记内容,难度不大。(1)两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地位于非洲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位于南亚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形成终年高温,旱雨两节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它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3)、两地均为温带地区,在亚欧大陆的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亚欧大陆的
15、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因此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大气环流的控制造成的。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两地均为季风气候,但是地纬度比地低,造成两地气温差异明显,因此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因是纬度差异(太阳辐射) 。33 (12 分)(1)喜马拉雅(1 分) 挤压(1 分)(2)蒸发(1 分) 下渗(1 分) 水稻种植业(1 分)(3)热带草原带(1 分)西高止山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或位于西高止山东侧,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减少(2 分)(4)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集中;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汇集水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潮对河水的顶托,不利于洪水下泄。
16、 (答对一点得 2分,共 4分)【解析】本题以南亚地区为背景,考查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成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图中甲是喜马拉雅山,它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2)图中 A河是印度河,流经沙漠地区,降水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B 河是恒河,下游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3)乙地是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成因是位于西高止山东侧,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4)丙所在国家是孟加拉国,多水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海潮等方面来分析;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是
17、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汇集水量大;海潮对河水的顶托,不利于洪水下泄。34 (9 分)(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 3 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 月至 7月),低水位在夏季(12 月至次年 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答对一点得 1分,共 3分)(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答对一点得 1分,共 3分)(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答对一点得 1分,共 3分)【解析】考查河流水位特征及其成因,南美洲的环境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1)描述水位特征要先整体后局部,整体看水位较高,变化和缓,局部看高水位和低水位出现的季节,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联系降水量的大小和上游沼泽分布即可说明原因,注意甲地海拔较低,水流流速较慢。(2)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结合乙地气候资料和图中乙河发源地即可分析。(3)栽培辐射松主要从气候、地形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图中丙地位于 40S以南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展纸浆出口主要考虑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水源、交通等方面分析丙地的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