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宁一中 20182019 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命题:臧琳 审核:刘娇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l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总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陆九渊认为,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政知
2、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3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A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B古代科学的实用性特点C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D古代宗教迷信色彩浓厚4 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因地制宜 B多种经营 C商品生产 D重农抑商5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6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 。
3、这种“新文化”( )A 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 B注重铺陈排比的修阵手法C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 D休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7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亦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 B清新婉约 C通俗易懂 D沉郁悲壮8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9马丁路
4、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闸述了基督教徙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大凡受过教育”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也位 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10恩格所说:“和启蒙学者的相关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A古典主义文学 B启蒙运动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11哥白尼认为:“太阳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各行垦都绕太阳转动” ,这一学说被当时人们视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
5、( )A撼动了中业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宁宙运动规律,指引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1215 世纪欢洲学者曼内带认为:“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切,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句话集中包含的思想是( )A民主主义 B浪漫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13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换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派 D
6、现代主义14位同学的研究性学才报告中,有以下几个小标题:“默片时代” “有声时代”“黑白时代” “彩色时代” 。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B电影的发展历程C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D电视的发展历程15 “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 ( )A宣传了西万先进科学技术 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探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D意在建立君主立光制度16梁启超在 1901 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 “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 。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
7、源,其目的在于( )A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 B表达实业教国的紧迫性C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 D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1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 。 “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181920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B中共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191928 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8、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 )A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 B探索工农武装制据的革命道路C保 1 和巩固红色的抗日根据地 D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20下图统计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 )A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局势 B科教兴国的战略C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阐述 D经济特区的构想21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曾在中山大学说: 上业纪 20 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 ,爱因斯坦 26 岁时一年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 “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 。爱因斯坦的贡献是( )A经典力学体系,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法则 B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角度C量子论对微观世界认识有革命性进步 D以太说,
9、否定了传统以来光的传播理论22毛泽东在 1958 年 6 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 10 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A2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美苏等国家对原于弹的垄断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3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时间 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由精
10、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 ( )A制定了“星火计划” B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C提出了“三个面向” D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第卷(材料题)二、材料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25 (2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
11、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司,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 (10 分)(3)
1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的价值。 (6 分)26 (30 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二 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
13、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
14、学之旗,包含着 80 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4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6 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4分)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6 分)(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10 分)
15、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D 2C 3B 4A 5D 6D 7A 8A 9D 10C11A 12D 13C 14B 15A 16A 17C 18C 19B 20C21B 22C 23B 24D25 (22 分)(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为政以德)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 (6 分)(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原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10 分)(3)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
16、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写出任意 2 点即可得 6 分)26 (30 分)(1)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4 分) 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6 分) (2)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4 分)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6 分)(3)相似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都推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