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古迹 传承文脉 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市委副书记、市长 徐 进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和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拥有 2180 多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老城市之一,据考证在距今 4 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宜宾人民修建了大量的“古镇、古街巷、古村落”,形成了独特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和川南民俗风情文化。时至今日,遗存在宜宾的不少“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依然以其古色古香、自成一体的风貌和特色,在西南乃至全中国都拥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古镇、古街巷、古村落”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加强
2、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在宜宾 GDP 过千亿元的新起点上,我们将更加注重经济与文化互动互融,进一步加强“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竞争力,为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积极的贡献!下面,我以“保护古迹,传承文脉,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为题,先谈一点想法和体会,供大家参考。一、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形成保护与开发“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全民共识前人给宜宾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古镇、古街巷、古村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既是一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到 2016 年初步建成区域性文化强市的战略目
3、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把握“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第一,保护开发“古镇、古街巷、古村落”是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在要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宜宾拥有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原生态的长江上游自然风光,李庄镇、龙华镇等 40 多个乡镇保留了较好的古街和古院落,李庄古镇、龙华古镇还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在全省 16 个国家级名镇中,我市就占到了八分之一。但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相比,我市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在古建筑保护开发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宜宾重要的城市名片,加快“古
4、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提升宜宾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在全省、全国乃至更大的范围内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二,保护开发“古镇、古街巷、古村落”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古镇、古街巷、古村落”是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沿袭了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脉络,既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资源。从丽江、周庄、平遥古镇、江浙乌镇等“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中可以看出,保护与开发“古镇、古街巷、古村落”既可以保持名镇、名村特色,丰富小城镇的建筑形式、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也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培育,推动经济社会协
5、调发展。因此,宜宾要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就必须倍加珍惜和利用好丰富的“古镇、古街巷、古村落”资源,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让“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价值和魅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第三,保护开发“古镇、古街巷、古村落”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前进,不少“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人居环境条件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理想的生活和舒适的居住需求,特别是一些古民居长期未得到修缮,破败不堪,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保护开发“古镇、古街巷、古村落”,可以在居民比较集中的非核心保护区域内建设和完善道路、给排水、供电、路灯、通风采光、通信广播电视等
6、基础设施,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并且实施好这一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还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品质提升。二、把握基本原则,着力提升“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是一项任务重、投入大、风险大的系统工程,既应遵循客观规律,又应立足实际,把握好原则,科学有序组织实施。第一,坚持科学规划、整体打造。高水平的保护和开发规划,既有利于“古镇、古街巷、古村落”整体规范打造,也有利于“古镇、古街巷、古村落”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更有利于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形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的开发必须要严格遵守“先规划、后实施”原则,高起
7、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江苏省无锡市对惠山古镇的打造便是成功的案例,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前,开展了长达 5 年的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组织 200多位文化、建筑工作者对惠山古镇展开了详尽的历史文化研究,收集了完备的文字资料和勘测图纸,形成了惠山古镇保护概念性规划、惠山古镇保护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惠山古镇保护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完善的规划体系,为今天魅力独具的惠山古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地“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实践表明,单靠政府投入运作远远不够,必须进行开发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走“政府强势主导与市场有效运作相结合”的路子。政府主要完成规划编制、宣传发动、立项审批等前期
8、准备工作,并成立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投入适当财力启动实施。在项目建设和管理上,主要靠市场运作来完成。浙江省桐乡市乌镇的保护和开发,就是先期由政府投入 1.5 亿元完成一期东栅景区建设,通过银行贷款建成二期西栅景区,之后与中青旅合作,以出让乌镇景区 51%的股份,由中青旅注资 3.5 亿元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既有效缓解了政府债务压力,又理顺了乌镇景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并推动景区打造成为了“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典范。第三,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在“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要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和科学的“新旧观”,把“新”与“旧”结有机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和开
9、发,是保护基础上的开发,任何模仿和新造都没有在原生态特色基础上进行保护和开发容易取得成功。“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优美宁静的环境、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纯朴的民风民俗,是原真的、本味的、久远的,是可以维持和延长“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生命力的。“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绝不是完全恢复老版本、老式院子,保护和开发中既要真实再现当年的情景、延续当年的风貌,又要创新,让新的现代旅游的元素贯穿其中,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可进入量等因素,实行有限制的合理开发,不能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整个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浙江嘉善的西塘古镇,保护和开发
10、过程中就注重保护好了古巷,又进行了合理开发。保护和开发中让所有的企业、宾馆、娱乐服务设施,全部规划到保护区外,而让2800 多户居民依旧住在古城区内,既可见炊烟,又可闻鸡鸣,保留了古镇原真生活状态,让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也保留下来了。第四,坚持突出特色、丰富内涵。“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从项目策划、规划编制到项目实施都应注重丰富内涵、彰显特色,力求与众不同,不能雷同和商业化肤浅过度开发。江苏省无锡市将惠山古镇定位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体验区、高品质文化休闲的城市客厅和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对古祠、古园、古桥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复保护,同时在不同的街区,引进特色各异的非遗项
11、目,从而实现“形似”到“神似”的提升,其魅力和价值得到极大提升。第五,坚持依法实施、创新推进。“古镇、古街巷、古村落”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涉及众多不同利益体,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矛盾。在保护和开发中应当走依法依规实施和人性化创新推进相结合的路子,要努力做到保护开发的合法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实际运作的人性化,实现“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的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浙江省杭州市小河直街的保护和开发中,就针对居民多为生活困难的城市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按照“安置方式多样化、安置政策差异化、过渡补助人性化”的原则,创造性地制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惠民拆迁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推动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
12、顺利实施。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精品典范宜宾“古镇、古街巷、古村落”资源数量众多,涉及资源类别 10 余种近800 个,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基础上,立足宜宾实际,突出保护和开发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力争在 2-3 年内打造一批魅力古镇、魅力街巷、魅力村落。第一,高水平做好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规划是“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前提。结合历史文化内涵和实际找准发展定位,进行战略规划,在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 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屋修缮、历史风貌、旅游营销等进行全面规划,对保护开发程序、资金筹集等制定强
13、制规定,提升规划的层次和水平。对重要的历史建筑坚持“修旧如旧”, 保护好原有风貌。同时应该强化功能配套,严格规划控制,确保规划从编制、审批到实施,都不走样,不变味。第二,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应当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彰显文化形象和个性魅力,提升古镇的文化品质和意境,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商业元素相结合,在建筑、景观、设施、色彩等处凸显文化元素,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彰显独有的文化魅力。杜甫、黄庭坚的墨宝,李庄的抗战文化,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在李庄的诞生,宜宾人文气息多姿多彩,具有很强的文化魅力。宜宾将通过对特色街区的打造,让宜宾的特色
14、产业和“古镇、古街巷、古村落”开发利用交相辉印,互促共进;通过弘扬宜宾以文化性和民俗性见长的深厚历史文化,展示不同的风格个性和人文环境;通过周边的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整体打造,充分融合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元素,烘托、渲染和提高“古镇、古街巷、古村落”资源的知名度;通过展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民食、土特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点,传承和发扬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使“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文化更加鲜活,内涵更加深厚。第三,整体实施品牌营销。增强“古镇、古街巷、古村落”对游客的吸引力,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周期,促进其旅游的迅速发展,除了加大对其保护宣传外,还要实施积极的整体品牌营销。创
15、意和策划,应凸显“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个性和亮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有我特,人有我新。应抓住个性特色去宣传、去塑造,去放大,提高知名度,给游客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江南六大古镇在共同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意境中打造了独特风格,周庄代表的上典型的江南“河街式”贸易集镇;同里的富家大园或雅者小院,体现了宁静的水乡居住环境;角直的唐代大寺庙,是以庙兴镇;南浔的丝绸兴旺,巨贾辈出,是工商业托起的古镇;乌镇典型的“人家尽枕河”,体现出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风情;西塘的以酒兴市,长廊遍布整个古镇,体现的是买酒饮酒的商业文化。当前,全市要以李庄古镇、龙华古镇、夕佳山古民居等“古镇、古街巷、古
16、村落”为依托,加快打造名城古镇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冠英街、滇南馆、酒都特色文化街区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第四,切实创新体制机制。“古镇、古街巷、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思路和方法,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围绕市场需求,通过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取得最佳的效果。政府可以通过“定原则、定规划、给政策”的方式,放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准入限制,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来资金积极参与保护和开发。在投融资渠道上,可以尝试成立“古镇、古街巷、古村落”保护开发公司,以经营性收入为抵押,申请银行贷款;也可以与国内外旅游地产商或大型旅行社合资合作,走对外股份制合作的发展路子;还可以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修缮资金和国家、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资金,在确保“原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