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鹰潭遗址文化 2.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036448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鹰潭遗址文化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鹰潭遗址文化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鹰潭遗址文化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鹰潭遗址文化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鹰潭遗址文化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遗址文化一、古代文化遗址1、古建筑(1)象山书院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象山书院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2)安仁孔庙余江安仁文庙,面水背山,大有虎踞龙盘之势,庙中遍植古槐,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道光五年(1825年)正月十四日,飓风自正西吹来,山陵大树连根拔起,孔庙部分建筑首当其冲,庭中古

2、槐被吹倒,知县陈公会同乡绅捐资修复,并将古槐扶植于原穴,精心培育,次年又吐出新叶,这棵千年古槐至今仍有凌宵参天之势。民国时期,安仁文庙一直作为学堂之用,解放后,为余江中学(后改名为余江二中)办公用房,1977年,将文庙大成殿改造成二层办公楼,殿基及窗台下维持原貌。2、古墓葬崖墓悬棺:位于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县崖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50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以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而这些洞穴高不

3、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迹。直到七十年代末,江西考古工作者利用吊云和云梯进洞,才将这个谜解开。悬棺表演:当飞云阁前的声声爆竹响起,唢呐奏出了道家乐章,表演者便自峰顶轻轻腾空跳起,沿着垂直悬挂到江面的绳子攀缘而下,灵活的身躯在空中表演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高难度动作:一会儿似狼奔豹突,一个倒栽葱滑下三、四米 ;一会儿如春燕展翅,矫健的身形横挂在绳索上;一会儿如猿猴攀缘,手展彩绸当空舞。当他们下滑到接近削壁中间的岩洞时,只见他们剧烈地摇晃绳索,借着惯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入洞中。然后是地面上的楠木悬棺缓缓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时,岩洞里的人用短索牵引,地面的人则大幅度地

4、摇晃绳索,借着悬棺在半空中左右晃荡的惯性,找准时机,上下合力把悬棺送入洞中。3、鬼谷洞云梦山鬼谷洞又名龙虎山鬼谷洞,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东南部的贵溪冷水镇境内,距离贵溪市南八十里,周回七十里,峰峦郁峻,云海松涛,气象万千,溪壑幽深,迥出人寰,实为仙府。道教称之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五洞天,贵玄司真天是也。自张道陵天师肇基龙虎山以来,鬼谷洞一直属于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角山遗址角山商代古窑址在鹰潭市月湖区童家镇大塘徐家村北面,离龙虎山10公里1983年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经过4次发掘,确定角山窑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商业性陶器生产基地。其时代约在距今3500左右的商代中期,甚至

5、更早(觚、晕、鬻等器物的发现,其时代有可能早至夏代)。这里分布着大量的各类窑炉和作坊。在发掘的1500平方米的范围内,已发现烧成坑、半倒焰马蹄形窑和龙窑近20座,作坊区5处以及2000余件是整件陶器和可复原陶器及原始瓷,陶瓷片堆积最厚处可达45米,充分说明这里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其经营者是一批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手工业者。他们以生产陶器为业,掌握着生产陶器的娴熟技术。角山窑址有大量的陶拍、陶垫、陶支座等制陶工具。产品中规中矩,即使高达40余厘米的大型器物,也不走形,普遍采用泥条盘筑和轮制制陶先进技术。角山窑址是我国商代南方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窑坊。其规模之大、窑片堆积之厚在同时期的遗存中是罕

6、见的,窑址面积7万多平方米,陶瓷片随处可捡。二、红色纪念地1、贵余万暴动遗1927年冬至1930年夏,贵(溪)余(江)万(年)边区广大贫苦农民,在共产党人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举行了震惊东北的贵余万暴动。这次暴动,是继弋(阳)横(峰)暴动之后,在赣东北持续时间最长、起义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革命声势最大的一次暴动。它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弋横苏区的“进剿” ,而且开辟了纵横百余里的红色区域,增添了信江工农红军的力量,促进了“方志敏式” 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的心里。2、画桥大捷旧址“画桥”是余江县画桥镇汤家村旁的一座古老

7、石拱桥,1931年夏天,国民党军55师1个营和地主武装三四百人去画桥乡抢粮的消息被红军获悉,驻扎在贵溪周坊的红十军两个团与地方游击队于8月14日埋伏在老寨岭、葛头岭、佛岭三面山腰痛击敌军。此时,敌军就在这座石桥上架起迫击炮,负隅顽抗,结果被击溃,全部仓皇逃窜。3、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周坊邵家村中央。是建国初期江西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亲自考察选址的。1951年4月1日动工兴建,1952年10月竣工。该馆占地面积1376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馆内展线全长70米。1986年4月被贵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贵溪、鹰潭两级政府确定

8、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老馆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2002年2月,贵溪市民政局出资在贵神公路37公里处的陈表墩山腰重建该馆。新馆占地221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展线长80米,现馆内陈列文物34件,油画19件,图片95件,牌面71块。每年接待观众达4万余人。4、余江血防纪念馆据余江县血防志记载:“血吸虫病在余江流行时间可能有三、四百年,而严重危害也有一、二百年,仅解放前30年间,全疫区被血吸虫病夺去生命的达29000人,毁灭村庄42个” 。新中国诞生后,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灭螺运动,历经10余年的艰苦奋斗,1958年取得了抗击血吸虫病的伟大胜利,余江县在全国血

9、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上了第一面红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给祖国血吸虫病科学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笔提诗送瘟神二首,写下了“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的不朽篇章。 1978年10月,余江县委、县政府兴建了余江县“血防纪念馆” ,馆内以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全景式的展示了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消灭血吸虫病、巩固血防成果的完整过程。5、韬奋故居是继鲁迅之后著名文化旗手邹韬奋的故乡。邹韬奋原名邹恩润,在福建永安出生。1908年11月,13岁的韬奋随父亲第一次回老家余江,在家乡四个多月里,韬奋居住在余江县锦江福庆巷(现东风街)祖宅,并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韬奋故居一直由邹氏后人居住,至今仍保存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