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化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课件: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4.2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31800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4.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化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课件: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4.2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化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课件: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4.2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化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课件: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4.2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化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课件: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4.2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化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课件: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4.2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二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2-,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森林的作用:重要的自然 资源;不可替代的环境 资源。 (2)森林的分布。,一、森林的开发与保护,-3-,( 3 )森林的现状:急剧减少 ,原始森林破坏殆尽。,-4-,-5-,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 作用强烈、生物 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有机质 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 作用,土壤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 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6-,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7-,(2)开发计

2、划,-8-,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9-,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10-,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11-,3.湿地减少的原因,-12-,4.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3、 1.森林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考点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森林生态效益的分析,关键在于理解森林在不同地区的生态作用,并因地制宜。 森林既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又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的存在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且在不同地区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13-,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4-,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5-,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16-,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典题示例 2016全国卷,(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

4、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17-,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18-,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思路分析第(1)题,首先明确该题要从河水腐殖质多和含沙量少两个方面回答,其次注意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流域的主要差别:一是有无沼泽,二是流域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腐殖质

5、是生物遗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因此分析腐殖质多的原因既要考虑当地有适合大量生物生存的气候条件,又要考虑有腐殖质形成的场所即沼泽;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一方面从不利于泥沙产生的地形条件考虑,另一方面从沼泽对泥沙沉积的影响考虑。第(2)题,该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先要明确观点,理由与观点要一致。若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及社会、经济意义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后给当地居民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角度回答。,-19-,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命题立意 本题以内格罗河的水文特征为载体,考查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答

6、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或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答案合理均可),-20-,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对点训练】下面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21-,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是( ) 人口的

7、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 B. C. D. (2)南亚、东南亚地区森林面积的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有( ) A.土壤含水率上升 B.地下水储量增加 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解析,-22-,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湿地(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

8、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3-,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2.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 (1)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 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人为

9、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24-,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25-,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6-,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27-,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典题示例 (2018全国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

10、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28-,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29-,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思路分析第(1)题,沼泽湿地与湖泊的差别之一是积水较浅,且扎龙湿地面积广大,说明该区域地形平坦、开阔;沼泽湿地的形成还有一

11、个条件就是排水不畅,一般要从径流量和蒸发量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主要从两者各自随时间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数量大小进行对比。第(3)题,利用水循环原理进行水盐运动的分析,要注意把环节和过程讲清楚。第(4)题,若同意,则需要从外流河对矿物质、泥沙、营养物质、鱼类种群的影响进行分析;若反对,则需要从外流河对现有沼泽湿地的破坏进行分析。,-30-,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命题立意 本题以扎龙湿地的形成为背景考查湿地的成因和保护措施,以及水平衡原理的综合运用,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综合素养。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

12、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31-,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对点训练】读艾比湖19402010年平均湖面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时期,艾比湖的面积( ) A.先缩小再扩张 B.波动变化明显 C.整体上处于扩大趋

13、势 D.在不断缩小,-32-,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2)19701980年艾比湖面积变化对湖区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使气候类型发生变化 B.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C.使径流量变大 D.使沙尘天气增多 (3)20062010年,艾比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流域内耕地面积增加 对流域内用水进行统一调度 入湖河流中游修建水库 流域内植被面积增加 A. B. C. D.,答案,解析,-33-,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答题规范与模板 在高考命题中,生态环境类问题的设问形式主要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14、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等。,-34-,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35-,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36-,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37-,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38-,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典题示例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

15、天鹅的生存与繁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9-,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40-,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思路分析第(1)题,主要是确定干流流经地区。干流发源于小尤尔都斯盆地东部,向西流经盆地,然后流经大尤尔都斯盆地,再向东南流出本区域。第(2)题,湿地形成原因,主要从湿地中水的来源、地形、蒸发、冻土等因素考虑。结合图中的信息,从上述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应从法律、管理、宣传教育、行为等角度分析。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法

16、律法规;同时保护该地区地表植被,保护天鹅栖息地等。,-41-,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命题立意 本题以巴音布鲁克湿地的生态变化为背景,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与保护措施,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答案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

17、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42-,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对点训练】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孔雀河下游发展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2)库尔勒市因盛产香梨而被称为“梨城”,产品远销国内外。分析库尔勒发展香梨产业的有利条件。,-43-,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答案 (1)土地荒漠化。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牧,规定合理载畜量;科学用水,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滴灌、喷灌技术。 (2)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好;气温日较差大,糖分积累多;灌溉水源充足;冬季气温低,虫害少;该地梨品质好,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自然环境脆弱,孔雀河下游发展农业生产可能带来土地荒漠化问题,解决措施可以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牧、规定合理载畜量、发展节水农业及发展滴灌、喷灌技术等方面回答。第(2)题,库尔勒发展香梨产业的有利条件,需要从图示信息切入,该地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