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 区域差异,考点指引,思维导图,-4-,一,二,三,四,五,一、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其中 地貌 与 气候 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特征,-5-,一,二,三,四,五,-6-,一,二,三,四,五,-7-,一,二,三,四,五,-8-,一,二,三,四,五,二、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划分依据 各地的 自然 条件、经济基础、 发展 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9-,一,二,三,四,五,-10-,一,二,三,四,五,-11-,一,二,三,四,五,三、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1.范围:包括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 等 12个 省、市和自治区。 2.意义: (1)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 民族 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将资源优势转变为 经济 优势。,-12-,一,二,三,四,五,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中 南方和北方区 的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1)大致是 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 (2) 亚热带与暖温带 的界线;
3、(3)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的界线;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的界线; (5)河流有 无结冰期 的界线; (6)农业 水田与旱地 、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7)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 的分界线。,-13-,一,二,三,四,五,五、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14-,一,二,三,四,五,-15-,一,二,三,四,五,-1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区域环境差异的形成 【典题示例】 读我国四个区域气候条件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1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 ) A.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四
4、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C.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区 (2)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 ) 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 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 C.丙天然橡胶基地 D.丁春小麦基地,答案,解析,-1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知识回归区域环境差异的形成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东部季风区。,-2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2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青藏高寒区。,-2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自然环境要素差异分析 (1)气候差异的形成:,-23-,探究
5、点一,探究点二,(2)地貌差异的形成,-2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人类活动要素差异形成分析,-2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典题示例】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2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材料二 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29-,探
6、究点一,探究点二,(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 对江苏的影响: 。,-3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3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答案 (1),-3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
7、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3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特征的差异。第(1)题,新疆的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江苏省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网密集。第(2)题,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是沿海省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第(3)题,由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知,新疆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江苏,第二、三产
8、业比重小于江苏。第(4)题,新疆有丰富的资源,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从江苏省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有利于产业升级。而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缺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丰富的资源,可缓解江苏省资源紧张状况。第(5)题,霍尔果斯是我国边境重镇,是通往中亚的门户。该地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经济发展的条件优越。,-3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方法提升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1.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模式 不同区域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
9、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切入,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3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图示,-37-,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下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据此完成第13题。,-38-,1.
10、图中分别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D,-39-,2.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
11、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 B. C. D.,C,-40-,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D,-41-,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为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为湿润区与半湿
12、润区界线,因此选D项。第2题,“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说明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小、日变化大,因此解释错误;“一日须携四季装”说明西宁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因此解释正确;“山下百花山上雪”表明西宁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因此解释正确;“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西宁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易结霜,因此解释错误。故选C项。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条件较差,因此不应大力推广小麦种植,当地以种植青稞等耐寒作物为主,A项错误;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但因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不应大量增加牲畜数量,以避免过度放牧,B项错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不易受到风沙侵袭,C项错误;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42-,下图为我国2015年软件业收入前十位省(市)统计图。据此完成第45题。,-43-,4.2015年下列省份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的是( ) A.陕西 B.浙江 C.辽宁 D.广东 5.图中可以反映出( ) A.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 B.软件产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明显 C.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快于西部 D.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东部,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