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5讲 区域联系课件.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21319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5讲 区域联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5讲 区域联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5讲 区域联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5讲 区域联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5讲 区域联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讲 区域联系,考点指引,思维导图,-4-,一,二,三,四,五,一、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是对口帮扶;二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三是加强东西部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 。,-5-,一,二,三,四,五,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1.背景 (1)能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部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 南方 水多, 北方 水少。 (2)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主要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

2、的总体布局。,-6-,一,二,三,四,五,-7-,一,二,三,四,五,-8-,一,二,三,四,五,(2)西气东输,-9-,一,二,三,四,五,线路:主体工程从新疆轮南到上海,跨越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省级行政区。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10-,一,二,三,四,五,(3)西电东送,-11-,一,二,三,四,五,概况,线路 北线内蒙古、陕、晋坑口电站与黄河上游水电华北 中线川、渝、鄂水电华中、华东 南线云、黔、桂坑口电站与红水河水电华南 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12-,一,二,三,四

3、,五,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3-,一,二,三,四,五,-14-,一,二,三,四,五,四、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我国产业的一般规律:(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2)中国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为寻求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进行的产业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劳动密集型产业 。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进行的产业转移。,-15-,一,二,三,四,五,五、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产业转移促进了被转移地区的资源的开发,被转移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4、促进了产业的更新和升级,推动了被转移地区经济的发展。 2.对迁入地的不利影响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使欠发达地区的 环境污染加重 ,人地关系趋向紧张。,-1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典题示例】 读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箭头和的输送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水陆联运 C.高压输电 D.航空运输 (2)有专家指出,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渍化。下列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

5、表积聚的可能 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 A. B. C. D.,-1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 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答案 (1)C (2)A (3)D 解析 第(1)题,分别为西电东送的北线和南线工程,主要是水电,主要是火电,因距离较远,能源的输送方式是高压输电。第(2)题,为南水北调的东

6、线工程,沿线地区地势低洼,京杭运河的水会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过高。在春秋较干旱季节,会出现地表积盐较多现象。第(3)题,为西气东输工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该工程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费结构。,-1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知识回归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情况分析。,-20-,探究点一,

7、探究点二,-2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2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 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通常以某一资源或资源调配为背景,以区域图或资源调配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性、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意义等。 (1)结合位置判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路线及调配资源的类型。 根据区域图提供的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由此分析区域内的资源种类、资源消费状

8、况,以此确定所调配资源的类型及线路。 (2)对比输入地和输出地,探究资源调配的原因。 资源调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资源供需矛盾,即输出区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较少,供大于求;输入区资源缺乏,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如西气东输线路中的新疆和上海、南水北调线路中的丹江口水库和华北地区。,-2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弯曲的原因,如西气东输线路图,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线路也会发生弯曲。 工程难度、需求程度等决

9、定一些线路开工的早晚,如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东线最先开始。 (4)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 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基础上,考查其产生的影响,答题时要注意从起点、沿线、终点三方面,结合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2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5)东、西部能源输送的原因。,-2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方法技巧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要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角度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 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其答题思路为: 开源和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

10、;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2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角度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其答题思路为: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角度四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2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产业转移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典题示例】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2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该类工业最可能属于( )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市场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2)第四次产业转移对我国沿海地区

11、的影响是( ) A.造成沿海地区大量工人失业 B.有利于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C.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腾出空间 D.降低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答案,解析,-2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知识回归产业转移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2)产业转移的方向。 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

12、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3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如下:,-32-,郑国渠系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124千米,可灌溉田地2.8万余顷。读图,完成第12题。,-33-,1.该线路选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地势高低 工程量大小 建成后的灌溉面积 沿线城镇的数量和规

13、模 A. B. C. D. 2.下列对该工程所产生效益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了洛水枯水期的流量 B.提高了农田泥沙的淤积速度 C.改善了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 D.补充了地下水,答案,解析,-34-,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35题。,-35-,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