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第7课走科教兴国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是硬道理,讲述春天的故事,时代的选择,创新是关键,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行动,民族精神耀中华,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教育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作用,在文化建设中,青少年,1.认识改革开放 (1)必要性(即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体制存在弊端;抑制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开放:中国发展必须走向世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
2、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作用 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社会注入生机和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发展。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3)正确对待 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提醒】正确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第一,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第二,要正确理解对外开
3、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绝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第三,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争做创新型人才 (1)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2)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3)科教兴国战略 原因:我国科技和教育
4、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措施: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把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4)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 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靠创新。 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5)争做创新型人才 转变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不断探索,独立思考、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
5、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又阻碍经济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做法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特别提醒】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2)意义(作用)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做法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最重要
7、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4)对青少年的要求 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结合各学科的学习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阅读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读物,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二五中国再出发材料一 201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科学发展”在中国编制五年规划史上首次被明确为“主题”,贯穿其中、统领全篇。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8、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材料三 建议指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根据我国提出的目标,我国到2020年将建成创新型国家。到那时,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
9、献率将提高到约60,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将占2.5。,1.“十二五”规划建议为什么以“科学发展”作为主题? 答:(1)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坚持科学发展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坚持科学发展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4)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5)坚持科学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请你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加快经济方式转变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的技
10、术和人才支持。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必要条件。,3.请你为构建创新型国家提几条建议。 答:(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 (4)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
11、才。 (5)坚持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请运用思想品德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2)加快经济方式转变需要落实什么战略? (3)我国为什么要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4)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争做创新人才?,【解析】本题属于实践型题目,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问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从多个角度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第(2)问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相吻合的;第(3)问可结合创新的重要性回答;第(4)问属于开
12、放性试题,可从学习方式、创新意识和能力等角度回答,答案不唯一。,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是协调发展,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2)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我国
13、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4)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作贡献。,知识点一 走强国富民之路1.(2010威海中考)威海市长孙述涛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14、。报告之所以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因为( ),A.新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席卷全球 B.经济是基础,发展是解决我们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C.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物质、资金作支撑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目前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中心,因此B项分析正确。A、D两项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2010宜宾中考)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未来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
15、思维寻求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下面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交往更加频繁 B.谋求东盟合作,这是我国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 C.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对外开放的形式就是建立自贸区,【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对外开放的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A、B两项分析正确;C项正确表明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符合题意;D项观点片面,对外开放的形式是多样的。,知识点二 走科教兴国之路3.(2010攀枝花中考)下列图表数据主要说明( ),A.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得到了很
16、大的提高 B.我国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日益拉大 C.我国经济增长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D.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高,高级技工紧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表格类试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表中数据主要是对中美两国的科技现状进行了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水平总体不高,高级技工缺乏,故只有D项正确。,4.(2010石家庄中考)钱学森经常告诫科技工作者:“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这启迪我们 ( ) A.没必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B.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就一定能成功 C.国家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 D.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
17、析和理解能力。材料中强调创新,因此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人才。A、B两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知识点三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5.(2010包头中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目标,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需要(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先污染,后治理 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均是建设生态文明所应坚持和落实的;观点与此相悖,故选C项。,6.(2010十堰中考)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
18、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讲话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这表明( ) 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最好 我国有决心与各国一道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主题 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通过温总理的讲话体现了我国在积极保护环境,并号召每个国家、民族、社会和公民个人应共同承担保护环境的职责,因此符合题意;观点与题意不符;错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7.( 2010烟台中考)材料一 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
19、星期天,上海某中学学生赵新与父母搭上市政府提供的“零排放”世博专用电动车赶往世博园游览。进入园区他们乘上了专门的新型燃料电池观光车,来到游客最多的中国馆。中国馆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能够反射热量,降低能耗;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馆顶的观景台引进了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经过净化可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这些都使赵新一家大开眼界。,(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倡导什么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有什么意义? (2)谈谈你将如何实践材料一中所体现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材料二 在世博园里,赵新和父母感受到了世博志愿者带给
20、他们的温馨服务。他们看到来自上海各大高校和社区及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用真诚和微笑从事翻译、引导、协助等服务,受到游人的称赞,甚为感动。当赵新和父母发现有些人在园区内乱扔空水瓶、纸屑、餐盒等杂物,甚至有人不顾他人占用整张长凳睡觉,引起众多游人不满时,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赵新一家“甚为感动”和“说不出的难受”说明了什么?,【解析】本题以世博会的相关材料作为背景,巧妙地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第(1)问考查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及实施的重要意义;第(2)问属于行为实践类试题,考查学生如何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第(3)问则需要在对不同的社会现象作出
21、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回答。一是志愿者的责任、奉献意识使其感动,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不文明的行为让人感觉不舒服。从而引导我们坚持正确的行为,摒弃错误的行为。,答案:(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低碳生活方式。人类正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威胁,资源和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低碳生活,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耗,有效保护环境,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2)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绿色出行、厉行节约、使用节能产品等)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为
22、人民服务就会得到人们的赞扬;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关爱他人会让人感动。不文明行为,伤害他人的行为,损害国家和国人形象的行为,就会让人不舒服。我们应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去,不做对社会、对他人有损害的事情。,知识点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2010安徽中考)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看,那么上海世博会就是世界展示给中国看。世博会既是一次世界科技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世界文化的碰撞会。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照搬照抄 全盘吸收 平等交流 互相学习 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尊重差异 共同繁荣 A. B. 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们对如何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
23、差异的认识。面对文化差异,我们要尊重差异,互相学习,平等交流,互相借鉴,而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应该吸取其他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吸收。故错误,可排除包含的选项,故选B。,9.(2010聊城中考)阿凡达热播后,很多国产影片纷纷避开这个电影的档期。有人说中国的文化产业不敌外国。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我们的文化建设一定要牢铸伟大民族的精神之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中国已经融入世界,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外国文化也等同于中国文化 能否正确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和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 A. B. C
24、. D.,【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的多样性问题。我们要以开放、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国的文化,同时又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一种对待世界优秀文化的正确态度。观点把外国文化等同于中国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10.(2010苏州中考)“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优美的中国传统诗词的风格,配乐中浓郁的中国风的味道,同时又采用新的编曲、新的唱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周杰伦的青花瓷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广为传唱。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B.既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又要使世界文化进入中国 C.既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又要直面外来文化 D.既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青花瓷中优美的中国传统诗词的风格,配乐中浓郁的中国风的味道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采用新的编曲、新的唱法,体现了实践中的不断创新,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相符。,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