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1).doc

上传人:eco 文档编号:5010102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必修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4)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2)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与分封制互为表里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二课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2、成1、了解秦朝的统一1)经过: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局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2)意义:扩大了统一的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1)来历:秦王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 ,自称始皇帝,从此, “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2)特点: 皇位至尊 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位世袭 (表明皇位不可转移)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了解清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合称“三公” ,彼此牵制,相互配合)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3、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建立: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郡的最高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作用: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行政体制的创举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差别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4、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利于封建经济

4、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 尚书省(执行政令)2)三省的关系: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

5、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宰相的权利,保证了君权的独尊3)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举,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皇权取得与相权斗争的完全胜利,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

6、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特点: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无决策权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4、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积极)2)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阻碍中国社会进步(消极)3)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以致无以抵抗列强侵略(消极)专题二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一课 1840 年1900 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1842

7、 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南京条约 (1842)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之后美法又取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影响:社会性质: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

8、0 英法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1895 黄海海战 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殉国马关条约 (1895)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得逞)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 2 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帝国主义时代侵略新特点,侵略方式发生变化)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使得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 ,使得西方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打击了中国资本主

9、义的发展。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901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190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各种反帝性质组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

10、清政府的控制,接受辛丑条约并受列强“保全”的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第二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了解黄海海战性质: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爆发:1894 年 9 月,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到朝鲜,返航中遭日本舰队偷袭,北洋舰队仓促应战人物和事件:丁汝昌、刘步蟾、林永升、邓世昌等结果: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趁机控制黄海制海权,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灭第三课 侵华日军的罪行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1)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局部侵华、局部抗战)193

11、1 年 9 月 18 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整个东北2)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全面抗战)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2、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杀害人数超过 30 万2)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实验,在 20 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第四课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了解中国军民抗战的重要战役1)凇沪会战(1937.8-1937.11 日军进攻上海):虽然失败了,但是粉碎了日军 3 个月灭

12、亡中国的计划2)太原会战中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3)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1938 年春,李宗仁指挥,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4)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在华北彭德怀指挥八路军 100 多个团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1)提出: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建立: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作用: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3、了解抗日战争胜利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 年 9 月 2 日签

13、署投降书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湾光复(被日本统治 50 年)4、认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胜利的原因: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外国的侵略清政府的盘剥,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自然灾害的影响外国宗教的影响2、了解金田起义:1851 年洪秀

14、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兴起标志)3、了解定都天京:1853 年定都天京(现南京) ,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4、了解北伐和西征:北伐失败(打击了清政府在北方的统治) ,西征胜利(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5、失败:1864 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6、理解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年颁布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1)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两方面内容,其原则是绝对平均2)目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3)评价: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15、,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实际上没有真正实施过。7、理解资政新篇 (1859 年洪仁玕提出,是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3)评价:进步性: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第二课 辛亥革命1了解兴中会:189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了解同盟会:1905 年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16、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创办机关报民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2、了解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发动,起义军占领武昌,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此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3、了解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1912 年为民国

17、元年)4、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3 由参议院制定):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意义: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5、探讨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推翻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3)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

18、发生根本改变第三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和成立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2)过程:第一阶段:(5 月 4 日6 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具有反帝反封性质) 、 “废除二十一条”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第二阶段:(6 月 5 日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认识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

19、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的主要史实1)中共一大:1921 年 7 月 23 日上海(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标志着中共的诞生2)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定位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手段实现这个目标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4、了解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成果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

20、量的伟大;苏联推动标志:1924 年广州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2)北伐战争成果(1926-1927 年)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 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5、了解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6、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的史实1928 年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壮大。到 1930 年夏,全国在十几个

21、省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7、红军长征主要史实(1934.101936.10)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1934 年 10 月从瑞金出发1935 年 1 月召开遵义会议,此后继续长征(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进入甘、陕)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的历史意

22、义8、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1)时间:1935 年 1 月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9、了解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的主要史实1)战略反攻:1947 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1948 年秋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3)解放南京:1949 年 4 月

23、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10、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国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949 年 9 月北平)内容:1)通过共同

24、纲领 (临时宪法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类型)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2)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新中国诞生:1949 年 10 月 1 日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2、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

25、渡状态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初步确立: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正式确立:确立: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职能和地位: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新阶段: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

26、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本政治制度)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共有 5 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1947) 、新疆、宁夏、广西、西藏(1965)第二课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了解 1982 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1)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三课 祖国统一大业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形成过程: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 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

27、政策80 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用以解决我国统一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并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大陆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意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1984 年 12 月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

28、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开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3、了解告台湾同胞书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4、了解九二共识1992 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5、了解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1980 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坚冰逐步被打破,从台湾到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人员不断增加, “三通”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专题五 现代中

29、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背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成果:中苏友好(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毛泽东、周恩来访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原则”(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

30、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的情况:1)日内瓦会议(1954 年 4 月):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2)万隆会议(1955 年 4 月):即“亚非会议” ,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二课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果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一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1971 年联合国 2

31、6 届大会通过3)意义: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建交过程:1)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标志着中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时也是 70 年代中国外交局面缓和的关键2)1978 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3)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申明1972 年中日建交(日本早于美

32、国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对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2)对国际:有利于中国、美国、日本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1、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大外交活动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的解决、维和、裁军、2000 年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中国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首次会晤、为建立国际

33、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2、了解中国参加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3、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主要活动1)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 年中国首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2)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原上海五国机制)-2001 年在上海成立六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雅典民主政治1、了解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1)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环境特点:无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沟壑纵横,海岸曲折;天然良港多。地理环境的

34、影响:粮食生产受限;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社会环境宽松自由;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2)城邦制度城邦的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珍视独立自治商品经济发达;思想文化繁荣通过频繁交往保持密切联系,有统一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实行民主政治,公民有较多机会参加城邦的公共事务,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2、了解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内容: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按四个血缘部落各选出 100 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35、3、了解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内容:按地域划定 10 个行政选区设立 500 人会议(抽签选出)成立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4、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公元前六世纪-黄金时期(鼎盛)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凡 20 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500 人会议通过抽签组成并“轮值”执政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军政大权):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可连选连任保障公民参政的措施:国家为担任公职的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公职和津贴第二课 罗马法1、了解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属于公民法)原因:罗马

36、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意义: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罗马第一部成文法)2、了解公民法:公元前 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 3 世纪中期罗马法律的统称。仅仅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3、了解万民法: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在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4、认识罗马法的作用:1)维系帝国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统治者权力提供法律依据它维护奴隶制,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巩固基础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平等权利,具有一定民主性2)影响后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近代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为近代资产阶级立法提供了依据其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专

37、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1、了解 1688 年的光荣革命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经过:1688 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夫妇共同统治英国,这场不流血的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3)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理解权利法案1)标志:1689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2)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 保证议会的权力3)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3、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 形成过程:威廉三世时,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乔治一世时,形成了国王不出席内阁会

38、议的惯例,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 ,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特点内阁: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行政权4.了解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谋取参政权2)时间:1832 年3)内容: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4)意义: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第二课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1、理解美国 1787 年宪法及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内容: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确定了美国的权力结构(三权分立)立法权-国会(参议院和

39、众议院)行政权-总统(4 年一届)司法权-联邦法院意义: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第三课 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1、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5)-民主共和制内容:行政权总统-国家元首-军队的最高统帅-权力极大,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产生、参议院-间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参议院权力很大)定国歌和国庆日等意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一票共和)2.了解德国统一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击败丹麦、

40、奥地利和法国,完成统一大业。1871 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3、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 年)-君主立宪政体内容:联邦制的君主国家:皇帝(元首):主宰议会、创制法律和统帅军队内阁首脑:宰相(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帝国最高机构、上议院)-作用大(普鲁士操纵)帝国议会(下议院)-普选产生,作用小意义:确立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国家,迈入资本主义的标志实质: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

41、论为其提供了理论来源2、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时间: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第一次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此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第二课 巴黎公社1、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时间:1871 年 3 月 28 日成立措施:政治:摧毁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机构(普选产生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加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实行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第三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了解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 年 3 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

42、;出现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 年 11 月,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总攻序幕,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2、认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意义: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变历史发展方向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解运动的发展它是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的胜利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了解二战后“冷战

43、”出现的原因(美苏的矛盾与双方实力的势均力敌)1)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2)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形成实力的均势3)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矛盾的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2、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建立1)杜鲁门主义目的:为遏制共产主义内容:1947.3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政治)2)马歇尔计划目的:为扶持和控制欧洲,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内容:1947 年 6 月美国国

44、务卿马歇尔制定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经济)作用:对西欧国家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实质: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3)北约的建立北约组织:1)目的: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2)成立:1949 年,美、英、法等 12 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3)性质:军事政治集团3.了解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的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年 1 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在莫斯科成立,宗旨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相对抗,标志着战后欧洲不仅在政治上分裂,而且在经济三也被划分成两部分,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华约组织:1)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威胁;2)目的:为了稳定东欧,保证

45、苏联的利益和安全3)成立:1955 年,苏联和东欧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4)性质:军事政治集团5)影响:在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4、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德国的分裂:1949 年在美苏分别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联邦德国(西德) ;东部成立民主德国(东德)朝鲜的分裂:1948 年在美苏分别支持下朝鲜南部成立大韩民国;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二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理解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历程形成:1)1951 年, “煤钢共同体“(6 国组成;法德两国开始走向合作)2)1958 年, 6 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46、3)1967 年三合一为“欧洲共同体”主要目标: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 (各个机构仍然具有独立性)发展:1)70-80s:欧共体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加入2)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戴高乐(法):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抗衡美国1973 年,欧共体: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 年,欧洲议会成立3)90 年代,由于两极格局解体,一体化进程加快1991 年 , 欧洲联盟条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签定1993 年, 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1999 年,欧元正式启用意义: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和表现原因:经济实力的膨胀将两极格

47、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表现:在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把自己在亚洲外交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提高其国际地位的筹码)积极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日本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技术化发展迅速,陆海空军全部实现了指挥控制自动化、信息化)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1961 年 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领导人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推动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不结盟运动诞生宗旨: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影响:冲击两极格局4、了解苏联解体 原因:1)斯大林模式的束缚2)西方和平演变3)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过程:1)1991 年 8 月 19 日“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2)1991 年 12 月俄罗斯等 11 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标志苏联完全解体影响:冷战时代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终结5、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改变了两极格局,冷战结束2)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成立和扩大,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经济好转,中国振兴,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