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年新课标中考物理复习研讨,命题的原则 考查的内容及要求 试题类型 科学探究如何考 几点复习建议,1.命题原则,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杜绝超标的拔高。(例要灵活多样、体现正确导向,避免死记条文、繁琐计算、严密性、人为编造) 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注重科学探究的考查(探究与实验的关系) 充分发挥各类试题的功能,优化试卷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使用基本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刻度尺、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凸透镜等 基本实验技术实
2、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顺序 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技术,2.考查的内容及要求,总原则: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参照教材的编写.但绝不超过教材内容的要求.(建议参照省教研室根据教材提出的教学要求),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3.学业考试的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几点说明:,对于教材中“生活物理社会”、“读一读”、“信息快递” 、“信息库”等栏目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凡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的,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单独考查,但试题的背景材料(素材选取)不受此限制,也可超出教材。 命题内容应尽量选取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共同部分,与04年的试卷相比,要
3、做到“稳中有变,平稳过渡”。,对以下知识点的处理建议,试题中不要涉及计算公式p=gh、Q=It; 作图题中力臂和磁感线画实、虚线均可;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串、并联电路特点,试题中也可以涉及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 “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不作为单独的知识点考查; 力的图示不考;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静电等内容可以作为命题素材; 颜料的三原色和光的三原色、超声波、次声波、红外线、紫外线、望远镜、显微镜、V=f可以作为一般了解的内容; 对于电磁波和能源等知识点不要忽视,应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考查。,3.试题类型,(1)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包括题干和若干个被选项,要求学生从中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这类试题可以
4、考查学生一些较低层次的能力,如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识别,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似是而非的选项来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还可以考查少量高层次的能力问题,如对简单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等。 选择题可考查较多的知识点,且评分标准客观。在一份试卷中安排一定数量的选择题有利于对考查内容的覆盖。但选择题难以反映学生解题过程时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解答时存在一定的猜测机率,且选择题对知识的呈现形式为再认型,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选项的编制要有一定的迷惑性,所占分值比例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总分的25左右。,(2)填空题,填空题一般是在文字陈述、图形或表格中留出适当的空缺,要求学生补充填写完整的
5、一种题型。要求填写的内容既可能是问题的条件,也可能是问题的结论。填空题多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考查学生表达的准确性,评分也比较容易做到客观。填空题可以避免选择题选项的提示或暗示,减少猜测成分,能比较好的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一般不直接引用教材上的陈述作为填空的基础,不单纯考查概念、规律的表述形式或公式,以免产生死记硬背的不良导向。 填空题评分只看结论、不看过程,考生在解答过程中有一点错误引起答案错与解答过程完全错所得的分一样,这对试题的区分度有影响。因此,涉及较复杂推理过程或运算过程的题不宜多出现。,(3)作图题,作图题一般是要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较多
6、的作图题是要求学生在给出的图上作图,也有一些作图题只给出题目要求,需要学生自己画图。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物理作图的基本技能,如作力的示意图、作力臂、作光路、作电路图等。也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要求学生设计电路图等。 此类试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基本作图技能以及读图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般作图题的题量不宜多。,(4)实验题,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的考查是物理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题既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了解仪器的规格,正确使用基本的物理仪器,对测量结果正确读数,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等;也要考查重要的实验思想方
7、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过程中故障的分析以及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等。 实验题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近几年中考中比较注重加强对实验的考查,实验题的占分比例一般不低于25%。,(5)解答题,解答题是我市物理中考主观题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题型,它包括计算题、简答题、阅读理解以及探究设计题等。解答题一般是要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通过一定的分析、计算、推理或综合来回答有关的物理问题。在解答题的答题过程中学生能将整个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比较完整的显示出来,评分过程中能够实现分步
8、给分,因此,解答题具有较高的效度。这种题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以及独立地、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现较好的考查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解答题,应注意开放程度的控制以及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尽可能减少评分的难度,控制评分误差。,4.科学探究如何考查(考什么? 怎么考? ),2005年课程改革试验区初中毕业理科科目学业考试命题指导指出: “ 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应以课程标准设定的基本要求为根据,。”,几点思考,对科学探究的考查,着眼点是考过程,不是考结果 考过程,要求学生在考场中有探究行为 学生的探究行为应以标准中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
9、求”为根据(能力要求) 科学探究试题的知识内容有以下几种情况,科学探究题 的知识内容,标准中探究项目,非探究项目,标准中知识内容,非标准中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记忆来回答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结论等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探究结论等问题,给命题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不同情况下的命题思路(命题要求)不相同,课标明确要求进行探究的内容,物质:探究物态变化;探究密度。 运动和相互作用:探究惯性;探究压强的概念;探究浮力;探究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探究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光由色
10、光组成;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和影响力的方向的因素。 能量:探究分子动理论;实验探究比热容;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和电阻的关系,共18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标准规定的项目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要在试卷中有所体现,对教学起到良好导向作用 共18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 命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避免让学生复述教科书上的探究过程 以标准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命题的立意,避免贴标签。 对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的项目,不要把传统教材中的相关结论作为解题的
11、根据。,试题1,对同一个灯泡来说,用两节电池供电就比用一节电池供电更亮。对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本题只是从文字上贴上了“提出问题”标签。并不具有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功能。(没有让学生经历在问题情境下发现某一现象或事实的过程,更没有对客观现象、事实通过质疑形成疑问 ),试题2,利用手边的直尺(或铅笔、圆珠笔等)做一个小实验:如图16所示,两只手的食指水平放置,分别托住直尺的两端,然后让两个食指缓慢向中间靠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请你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不要求解答) 示 例:手指在移动时所受的压力变吗? 提问: ?,试题3,在进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2、。线圈的导线上标明了电流的方向,请在各个圆圈内画出放在这几个位置上的小磁针的指向,标出小磁针的N极。,本题并没有考查探究的过程,修改后的试题,根据磁针指向判断未知磁场的磁感线,该过程跟原探究活动的过程相同。,“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试题设计,固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入液体中 的固体体积,探究浮力的教学过程,液体的密度,浸入的深度,固体的形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试题设计,固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入液体中 的固体体积,1. 探究浮力的教学过程,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 的体积,排开液体 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讲故事,猜想,溢
13、杯 实验,学生根据可以回忆答题,试题,固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在进行该问题的实验探究时,小李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提出:“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小李的猜想。器材有:测力计、多个相同的钩码、高度足够的烧杯、水。 (1)简明陈述实验步骤。陈述时,请用英文字母表明所测量的物理量。 (2)如果小李的猜想得到验证,所测得的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对哪些考生有利、对哪些考生不利?,对猜想的必要性(猜想与假设的关系)有认识,能根据猜想自主思考实验目的的人,实验目的比较盲目,机械记忆实验步骤的人,能根据具体实验目的选择实
14、验器材、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人,能根据具体实验过程描述实验数据的人,能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人,习惯按照教材、教师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的人,只会在现成的实验数据表格中填写数字的人,只会把书上的粗体字作为实验结论进行填空的人,能力要求,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结论二:_。,(分析数据),例题,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
15、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结论二:_。,知识要求: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探究能力:1.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2.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4. 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能力要求,科学探究的要素怎么考? (非课标要求的内容),选材问题:不把高中内容下放不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设问问题:不考探究环节的几个名词不在题意理解上为难学生适当开放(在评分客观的基础上),考查学生针对科学性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例 在煮饺子的过程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饺子刚放入时,沉在水底,煮一段时间后,就浮了起来。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
16、请提出你的猜想并给出说明。我的猜想及其根据是:,思考上述的问题,关键性的推理是:饺子煮熟后,一般来说因吸水会变重,但原来沉底的饺子反而浮了起来,说明它受的浮力增大,且浮力的增加超过重力的增加,而从浮力的增加可以推定饺子体积增大。这样的推理过程,不仅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而且要有分析问题的清晰思路和能力。而关于饺子体积增大的原因的猜想,饺子皮、馅和饺子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饺子内的水蒸气压强增大都是可以提出的原因,由此则更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质量和思维能力的水平。,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为了验证猜想,需要通过观察收集信息,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而观察和测量也可以单靠感官、单靠估测,但那是经
17、验,不一定科学可靠。科学的观察和测量一般就要使用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就要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这也是科学探究有别于其它一般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例3、4),上面两例都是考查实验设计。每例都是给出问题,然后请学生设计出相应的实验。例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完全是课本上的一个实验,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旧”问题;例4“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与前者相比,则可以说是一个“半旧半新”的问题。显然,要设计实验,前者可以通过背实验来解决,而后者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它要求学生把书上的实验学“活”一点,才可能在新情境中有所变通。,结论:,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宜在新的(不是课本上已完全给出
18、的)情境中进行。如果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的,那它考查学生能力的功能就要大打折扣。 考查内容可以是方案的设计、问题的解决、技术的突破等。,例(宿迁物理,2004年)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软硬程度不同的铅笔其用途是不同的,例如作画用6B软铅笔、写字用软硬适中的HB铅笔、制图用6H硬铅笔。铅笔芯是导体,那么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有何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器材的名称及数量: 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3) 分析测得的物理量,判断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软硬度的关系:,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设计和实施了科学实验,自然想
19、获得实验结论。但实验的结论并不是只要做了实验就会自动获得,从实验的原始数据到实验结论之间,要正确地进行实验记录和整理,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表达、解释,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因此,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就很有必要。(例5、6),提倡在陌生的情境中发现熟悉的规律(苏州03热电偶、电导),或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陌生的规律(冷却规律、马铃薯)。 提倡通过数据、图表的分析发现规律 提倡发现规律后的应用(汽车刹车后,牛奶问题),学生的问题,因果关系颠倒 实验条件缺少 研究问题判断错误(答非所问),评价与反思的考查(热点、难点),评价与反思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反思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的过程) 评价与反思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例7例10,总结:关于科学探究的命题要求,重点是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 命题具有适当的开放性,关注思维过程。 注意结合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事实、现象等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提倡在一个物理问题情景科学探究的某一要素或若干要素 提倡在新的物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5.几点复习建议,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形成知识网络) 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获取信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适当进行训练(用好课本和本地的复习指导) 重视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