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2 地震烈度图绘制规范(试行)为统一和规范各单位的地震烈度图绘制工作,实现地震烈度图的标准化产出,编制本规范。本规范编制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本规范主要编制人:李志强、宋立军、李晓丽、姜立新、帅向华、郑通彦、杨建思、林均岐、刘爱文。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地震烈度图的制图要求和地图版式。本规范适用于地震现场调查后地震烈度的表示和制图输出。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8208.3-2011 地震现场工作 第 3 部分:调查规范GB/T 16820-20
2、09 地图学术语GB/T 24354-2009 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GB/T 14395-2009 城市地理要素编码规则 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3 术语和定义3.1 地震烈度 33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GB/T 177422008,定义 2.13.2 等震线不同地震烈度或地震震动强度的分界线。GB/T18208.3-2011,定义 3.23.3 地理要素与 地 球 上 位 置 相 关 的 现 实 世 界 现 象 的 表 达 。 GB/T14395-2009,定义 2.1。3.4 地理底图具备地图数学基础和简略的基本地理要素(水系、居民地、交通线、政区界、
3、地形),用作专题地图的骨架和控制的统一地理基础的地图。GB/T 16820-2009,定义 7.524 地震烈度图设计原则4.1 制图大小地震烈度图按使用目的可分为网页版、网页高清下载版、A4打印版、A3 打印版和 A1 打印版,按使用目的和幅面上的不同,可以表示不同精度和内容的地图元素。4.2 制图颜色地震烈度图可绘制成彩色或黑白版(参见附录 B)。4.3 制图表示 彩色版采用多种颜色、线型、填色变化表达不同要素。 黑白版采用黑白两种颜色表达不同要素。 34 4.4 底图选取范围等震线度线(或最小烈度线)的外接长方形占据地理底图中心约 2/3 的范围,外接长方形居中。5 地震烈度图制图内容地
4、震烈度图内容包括:地理底图、烈度专题图和辅助要素。5.1 地理底图地理底图由行政区划图层、居民点图层、水系图层、道路图层组成。5.2 烈度专题图烈度专题图由震中位置图层、等震线图层、地震断层或地表破裂带图层、烈度调查点图层组成。5.3 辅助要素辅助要素由图名、内容说明、指北针、图例、比例尺、制图注释组成。 图名,由“发震日期 + 发震地点 + 震级 + 地震烈度图”组成,如“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芦山 7.0 级地震烈度图”。 内容说明,包括本次地震最大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宏观震中位置(可选)、各烈度区面积等。 指北针,用一指北符号表示,须明确标注“北”或“N”。 图例,对地震烈
5、度图各类地图要素进行图示和文字说明。 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量算单位为千米/厘米。 35 制图注释,包括发布单位、制图单位、制图时间、投影方式(可选)。6 地理底图内容6.1 行政区划图层 必绘图层。 在图廓内出现相应内容时绘制,包括国界、省界、市界、县界(可选)、乡界(可选)。 国界、省界、市界、县界、乡界重叠时,只绘制较高级境界。 国外部分宜标注国家名称。 宜标注省级和县级的行政区名称。 本规范所指省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称,市是市(自治州、盟、地区)的代称,县是县(市、旗、区)的代称,乡是乡(镇、苏木、街道)的代称。6.2 居民点图层 必绘图层。 在图廓内出现相应内容时绘制,包括首都
6、、省级政府驻地、市级政府驻地、县级政府驻地、乡级政府驻地(可选)、行政村(可选)、自然村(可选)。 乡级政府驻地在地图比例尺较大时应表示,宜标注乡级名称。6.3 水系图层 可选图层。 36 包括河流、水库和湖泊。6.4 道路图层 可选图层。 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级公路,县级公路和乡村公路视地图要素情况确定。7 烈度专题图内容7.1 震中位置图层 必绘图层。 包括微观震中位置和宏观震中位置(可选)。7.2 等震线图层 必绘图层。 以每次地震实际发生的最高烈度起算,一般表示到度,个别地震如有需要,可标到度、度。7.3 地震断层或地表破裂带图层 可选图层。 包括地震断层或地表破裂带。7.4
7、烈度调查点图层 可选图层。 包括各类地震烈度调查点位及其烈度信息。8 地震烈度图制图版式设计8.1 版式要求遵循烈度专题图为主,地理底图为辅的原则合理排列图层的顺序,适当安排标注字体的大小、颜色。 37 图名 内容说明 指北针 图例 比例尺 发布单位: 制图单位: 制图时间: 投影方式: 标题区地震烈度图图件区注释区辅助区 地震烈度图版式分成标题区、图件区、辅助区、注释区四个区域(见地震烈度图版式设计示意图)。 标题区放置图名,居中,字体 32-54 号,黑体。 图件区放置烈度图。烈度图图廓附地理格网。 辅助区由上向下放置内容说明、指北针、图例、比例尺。a)内容说明文字,字体 16-36 号,
8、宋体。b)指北针上的“北”或“N” ,字体 20-30 号,宋体。c)图例本体,字体 20-42 号,宋体,图例中的每一条目字体 16-36 号,宋体。 注释区放置制图注释,字体 16-32 号,字体。 图件、图例中的烈度值均用罗马字符、表示。 地图一般应以北为上。图 1 地震烈度图版式设计示意图 38 8.2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要求 坐标系统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地理格网采用经纬度格网。 地图投影采用经纬度投影或正轴割圆锥等面积投影。8.3 经纬格网选择 图件的经纬格网的格数一般不少于 44,经纬格网尽量选取整数值,格网间距为 1、30、15、10、5,经纬网标
9、注为 XXXX,如 10730。 经纬数值标注字体为 12-18 号,宋体。8.4 图例表示图例内容包括图面所有要素的线划、符号、注记、色彩。符号的图形、大小、颜色等严格保持同主图符号一致。8.5 地理底图图形表示行政区划图层、居民点图层、水系图层、道路图层的图形表示方式,参考附录 A 的 A.1,线型可以简化,线宽度、符号大小和颜色可视地震烈度图内容而变化。8.6 地理底图文字标注表示 行政区划图层,地名标注宜有级次,字号从大到小为:国家名称、省级地名、市级地名、县级地名、乡级地名。标注字体为 8-24 号,宋体。地名可标注在本境界内的合适地方,如果行政区划文字标识不能放置在本境界线,则应有
10、引线指明。 居民点图层,地名标注宜有级次,字号由大到小为:首 39 都、省会名、市级名、县级名、乡级名、行政村名、自然村名。标注字体为 8-24 号,宋体。地名一般标注在居民地图标的右下方,可以视情况移动。 省界、市界、县界、乡界的名字标注与同级居民点地名标注重名时只保留一个。 水系图层,标注字体为 8-24 号,宋体。 道路图层,标注字体为 8-24 号,宋体。8.7 烈度专题图图形表示震中位置图层、地震断层或地表破裂带图层、烈度调查点图层的图形表示方式,参考附录 A 的 A.2,符号大小和颜色可视地震烈度图内容而变化。8.8 烈度专题图文字标注表示 震中位置图层,震中位置符号大小为 8-1
11、6 号。 地震断层或地表断裂带图层,标注字体为 12-20 号,宋体。 烈度调查点图层,烈度调查点标注可以表示为烈度值或不标注,标注字体为 12-20 号,宋体。8.9 等震线图层表示 烈度分区可采用面型或线型图元,彩色版可用颜色区分(参见附录 B 的 B.1 和 B.4),也可只标绘烈度边界线(参见附录 B 的 B.2 和 B.5),黑白版只标绘烈度边界线(参见附录 B 的B.3 和 B.6)。 40 实地调查的等震线采用实线标绘,推测的等震线采用虚线标绘(参见附录 B 的 B.4、B.5、B.6)。 等震线每一分档内用、相应烈度值标注,标注字体 14-20 号,宋体。烈度异常区内若放不下烈
12、度值标注,可在异常区的边上采用引线进行标注。面型等震线区标注放在面型区合适位置,线型等震线标注宜放在等震线上,同一烈度的标注可不止一次。 烈度分区的填色标准推荐如下: 对应颜色 R52 G52 B52 对应颜色 R140 G0 B0 对应颜色 R200 G0 B0 对应颜色 R255 G0 B0 对应颜色 R255 G127 B127 对应颜色 R255 G190 B190 、烈度一般不设颜色,无色透明 填色的烈度分区面型图元,宜设置透明度,清晰表现地理底图的内容。9 地震烈度图输出与质量检查9.1 地震烈度图输出格式 地震烈度图文件格式可为 JPG、TIFF 等,图像分辨率按使用要求分为 7
13、5DPI、150DPI、300DPI、600DPI。 等震线图层电子文件,文件格式为arcinfo shape格式。 41 9.2 地震烈度图质量检查地图制作完成后,应对图件进行质量检查,内容包括: 检查各要素符号是否正确,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检查各要素关系是否合理,是否有重叠、压盖现象; 检查各名称标注是否正确,位置是否合理,字体和字号大小是否符合规定; 检查图面配置、图廓内外整饰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正确、完整; 检查图面要素表示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地图管理规定。 42 附录 A图层参考符号A.1 地理底图图层参考符号符号名称 黑白版符号 彩色版符号首都省级政府驻地市级政府驻地县级政府驻地
14、乡级政府驻地行政村自然村国界省级行政区划界线市级行政区划界线县级行政区划界线乡级区划界线 43 符号名称 黑白版符号 彩色版符号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河流水库、湖泊注:根据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简化。A.2 烈度专题图层参考符号符号名称 黑白版符号 彩色版符号微观震中 宏观震中烈度调查点等震线 44 符号名称 黑白版符号 彩色版符号推测等震线地震断层或地表破裂带推测地震断层或地表破裂带 45 附录 B地震烈度图参考样例B.1 填色的地震烈度图参考样例(彩色版) 46 B.2 不填色的地震烈度图参考样例(彩色版) 47 B.3 地震烈度图参考样例(黑白版) 48 B.4 填色的地震烈度图参考样例(彩色版) 49 B.5 不填色的地震烈度图参考样例(彩色版) 50 B.6 地震烈度图参考样例(黑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