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理性规划.doc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4993268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性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性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性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性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性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以蛇口城市发展单元规划分析为例尚晓路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理性主义日益融入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领域,理性主义理论也不断对其产生影响。在深圳市蛇口区规划中,采用城市发展单元规划,以过程式、协商式的规划模式引领城市规划模式的转型。蛇口区作为城市单元发展模式的试点之一,充分参考理性城市中的交往理性理论采用了从上而下和从上而下的协商式模式,以和实践其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共同推动以交往理性为指导理论的规划体系创新。关键词:交往理性 城市发展单元规划 蛇口前言自启蒙运动开始,理性主义已经开始对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理性主义与感性主义

2、相对应,是指在研究事物中更多的凭借人的推理能力,而不是感性的经验和感觉。随着理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城市的不断进步,理性规划随之产生。理性规划是人们对城市经营的理性思考,但这种“理性”的概念更多的是被理解成一种纯粹的科学理性(注重科学方法和对城市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以及价值中立的假设) 。随着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和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作为作用于城市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它开始被赋予更多的价值理性(注重对人类及人类社会行为中不可捉摸、变幻莫测的内在和谐性的把握) 。1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1.1启蒙阶段 理性规划的发展:理性规划的思想渊源起于16世纪,即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当时提出了乌托邦,空想社会主

3、义等社会发展理念,其中有稍后安得累雅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以及后期的欧文(Robert Owen) 的“新和谐村” 、傅立叶(Fourier)的“法郎吉”等,这些思想为以后的理性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60年代起,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理性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收。综合规划经过二战逐步成为成为一种较为宏达的理论体系和方式方法。规划逐渐从静态发展为动态,从土地利用规划扩展到社会,经济甚至政治领域。由原来的一张蓝图绘到底逐步发展成各阶段有不同规划蓝图的动态发展模式。 (参见图1)1.2理性综合规划完善阶段20世纪60年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规划是一

4、个系统性的过程,于是规划不仅是空间性的,还应该将社会的、经济的、制度的因素涵盖进规划中,但是规划的学者们和规划师们并没有承担这样的义务,使规划赶不上计划的局面屡屡发生。在60 年代以后,规划学者们在批判传统的理性“综合规划”的同时,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和模式。1.3多元化阶段规划思想界出现各种理论思潮,包括有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关于城市及空间发展理论、重新出现的关于城市物质形态设计的研究、有关女权主义的探讨和对规划的影响。其中后现代的规划理论对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较为突出。2 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2.1工具理性 20 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与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理性原则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把理性过程

5、视为现代化过程的核心,并极具创见性地把理性分为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前者注重方法和效用,后者注重结果和评测。他认为实质上的合理应该是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为方式。在应用层面,这两个概念对应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代表着技术与程序,这些逐渐的代替了人们心中的文化、传统社会地位和个人爱好。 。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的霸权地位的背后,是自启蒙时代以来对形式逻辑、科学准则与定量化的一贯尊崇,而道德、伦理、目的、价值等非理性(或感性)观念却被压缩和边缘化。(参见图2)20世纪中叶,工具理论开始由自然科学向人文科学延伸。兼备文、理、工科性质的城市规划学科,也无可避

6、免受到这一时代潮流的影响。工具理性的规划有利于定量研究,分析性及评估性、操作性比较强,因此在二战以后应用比较广泛。但是,这种理性规划方法往往过分依赖技术工具和经济数据(如地区GDP 等) ,盲目追求单一衡量标准的最优化,被当作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药,从而导致滥用与自我膨胀。2.2交往理性 随着工具理性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的同时,由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工具理性的替代方案,他称这一理论为“交往行动” ,对现代理性进行反思、对工具理性进行批判,并以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作为对经典理性思想的扬弃。交往理性的革命意义在于,它认为理性不仅是主体与客体各自的理性,还

7、意味着主体之间(即人际交往)的理性。3蛇口城市发展单元规划分析3.1蛇口单元规划的困境蛇口工业区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东临深圳湾,西依珠江口,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占地面积10.85平方公里。该工业区是招商局全资开发的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在经历了辉煌之后,因发展后劲不足逐渐失去了其“示范意义” 。如今蛇口工业区为了重拾辉煌,提出再造新蛇口的目标,旨将蛇口打造成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稳定、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功能齐全的新型海滨城区” 。其中,蛇口城市发展单元规划是“再造新蛇口”的核心板块。在现有的蛇口工业区内,有95%的土地是已

8、建成土地,无新增可开发用地。决定了城市应走内涵式发展,城市更新发展的道路。但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多元主体共同对于城市产生影响。蛇口发展单元规划范围主要存在市场开发主体、原有产权业主、市政府部门等三类主体。3.2困境的解决方法在城市市场化改革深入、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利益相关主体的诉求和各利益主体的合作,成为规划得以实施的关键。特别对于蛇口城市单元而言,城市政府和市场开发主体之间存在激烈的博弈。因此, 应积极借鉴交往理性的实践经验, 引入更为深入的、多元主体共同参加的协商式模式。3.2.1规划范围的协商我国城市规划主要还停留于“自上而下”式的指令性和强制性的规划方式,这样的

9、方式虽然能够快速实施,但是实施后得到的评价不高,往往缺乏基地环境的研究和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协商,造成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现象。同时原产权主体只能被动的“纳入”和“不纳入”规划范围内。在蛇口城市发展单元规划编制中,首先拟定了一个“弹性”的发展范围,在之后的发展意愿调查中,考虑到原产权主体对于地区认同感,积极听取各方面利益主体的意愿,并逐渐调整和修改规划范围,允许周边地块逐渐纳入规划范围,也允许原来在规划范围内的地块退出该范围。比如,在规划初期,某股份单位提出其所有的用地未被完全囊括进规划用地中,申请将外围用地纳入发展单元规划用地范围。由于设置了“弹性”的规划范围,可随时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对规划

10、范围进行调整。3.2.2主导功能的协商在传统规划中,地区发展的主导功能往往由政府部门决定,其考虑的方面是从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整体需求出发,带有明确的指令性和强制性。原有的产权主体的利益容易被忽视,造成规划实施进行不下去的窘况。在蛇口城市单元发展规划中,重视协商沟通的作用,对主导功能进行了调整。蛇口面临旧工业区向新工业区过渡的重要阶段,作为原蛇口工业区的运营主体一一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 提出了以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产业为主的“ 网谷计划在与权利主体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部分利益主体对于城市单元的主导功能提出更多的发展诉求,如更广泛的产业门类和产业服务设施。经过多轮协商, 最终确定蛇

11、口城市发展单元的主导功能是以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 同时集成科技研发、产业服务、生活服务、旅游体闲、配套居住等多元功能(2012,程龙) 。3.2.3规划指标的协商近年来,由于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规划修改的现象屡次出现,因此推动近期建设实施编制中的城市发展单元规划和促进编制过程中的沟通协商,势在必行。蛇口工业区, 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开发区, 曾是改革开放的“ 窗口” 与“ 试验区” 。其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交通运输优势, 空间尺度宜人、环境品质较高, 传承和延续原有的城区魅力己获得各方普遍认可,但在经济最大利益的驱动下,市场开发主体对土地的偏好, 很可能导致这一特

12、色城区的消失。蛇口城市发展单元规划通过分析片区服务设施承载力、交通承载力、经济可行性,制定开发规模总量、容积率、建筑高度等主要参数的最大值和建议值。设置最大值,可有效的控制最大的开发限度,属于刚性控制内容,可保证该区域的整体环境风貌。设置建议值,属于柔性控制内容,可保证该区域具有良好的空间尺度。也有利于后期的规划管理。4结语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土地开发建设逐渐多元化,市场的调配力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导力量。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处理好多元主体利益协商关系。本文以蛇口市的城市单元规划为例,先找出其面临的困境,即城市政府和市场开发体之间存在激烈的博弈。经过理性的分析,发现工具

13、理性如法解决这样的时间性问题,于是积极借鉴交往理性的实践经验,促进更多的更深入的利益主体参与协商的模式形成,进行多元利益主体的对话,将规划由物质空间控制向社会利益和公共政策规划转型。参考文献: 1 李梅,孙旭阳.西方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J.山西建筑,2008(6):6061.2丁宇.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中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J.规划师,2005(1):104107.3 朱霞,侯冰婕.走向交往城市社会学视角下城市规划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进阶J.城市规划,2013(09):5257.4 刘荣增,崔功豪 .社区规划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背离与统一J.社区规划,2000(4):3841.5 程龙.交往理性在蛇口城市发展单元规划中的实践探索J.2010(10):18。6 罗彦,范钟铭,王瑛.规划转型与创新:基于深圳城市发展单元规划的实践J.2012(6):17。7 张若冰。地区尺度上城市空间可持续再生的策略关于蛇口地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的思考J。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6):17。8曹康,王晖。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内核与理论的变迁J。规划研究,200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