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499321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2010总体规划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20102020)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 年 8 月II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20102020)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 年 8 月III目 录一、面临形势 .1(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1(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2(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3二、规划基础 .3(一)产业发展现状 3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3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4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5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6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7(二)存在主要问题 81、产业发展速

2、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8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11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13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15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适应 .16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17IV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 .188、优化产业布局的配套环境不完善,与产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 .19三、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20(一)产业发展定位 20(二)产业发展重点 20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20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23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3、 .26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28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28(一)指导思想 28(二)总体目标 29(三)基本原则 30五、空间布局 .32(一)总体布局 321、功能分区 .322、总体布局 .33(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341、功能定位 .342、中心城区 .35V3、组团县(市) .37(三)打造三个次级增长极 391、辛集市 .392、新乐市 .403、平山+井陉(含矿区) 40(四)构筑三大产业带 411、壮大南部山前平原传统优势产业带 .412、建设东部平原特色产业带 .423、发展太行山生态友好型产业带 .43六、产业布局 .44(一)制造业 441、总体布局 .4

4、42、重点产业布局 .47(二)服务业 511、总体布局 .512、主要服务业布局 .53(三)农业 571、总体布局 .572、重点产业布局 .58七、保障措施 .60(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实施规划 60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协调领导 .60VI2、结合实际,细化规划 .613、加强协作,做好规划间衔接 .61(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调整步伐 621、设立引导资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622、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企业“退城进郊、退乡进园”步伐 .623、加大差别政策实施力度,推进产业调整升级 .634、强化政策落实,优化服务环境 .63(三)强化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空间聚集 641、规范园

5、区建设,提升园区水平 .642、严格准入制度,提升园区功能 .643、发展各类园区,优化园区布局 .654、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园区企业发展 .65(四)坚持生态优先,实现资源、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651、加强节能降耗,打造宜居城市 .662、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663、严格污染整治,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 .664、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 .67VII表格索引表 1 石家庄市 2006-2009 年有关经济总量指标数据表 4表 2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变动表 .5表 3 2006-2009 年石家庄市五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 6表 4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

6、GDP 比较 .8表 5 石家庄与济南、太原、郑州、长春、哈尔滨五市GDP 比较 .9表 6 石家庄与省内其他城市 GDP 比较 .10表 7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产业结构比较 .11表 8 石家庄与周边省会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12表 9 河北省各市三次产业结构数据表 .12表 10 2006-2009 年五大主导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14表 11 石家庄市各县区生产总值比重 .151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20102020)为适应石家庄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

7、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 、 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石家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 ,结合石家庄市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本规划。一、面临形势(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分工的日益国际化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石家庄市要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获得最大利益,必须调整产业布局,发挥产业优势;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纷纷出台实施产业振兴政策,这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8、,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的实施,要求石家庄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对区域空间发展方向和要求科学定位,对区域产2业结构布局进行调整。(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石家庄市明确提出“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的第三极、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的城市定位。为适应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实现石家庄都市区“1+3”一体化发展目标,构建以都市区为核心、以中等城市为依托、以小城镇为支撑的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城市群体系,要求对石家庄市市域范围的产业布局重新进行调整,使产业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化水平、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动力。 (三)现代产业发展

9、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当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日益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科学规划石家庄市产业布局,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会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具有科技含量高、生产率上升快、需求收入弹性大、资源耗用少等特征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要求政府为产业的区域聚集发展搭建平台,及早规划,加强引导与资源整合,形成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聚集效应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集群式发展的产业基地、产业聚集区和特色产业园区。3(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宜居、绿色、低碳

10、日益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建设宜居城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人居环境与工业生产的协调,让居民安心地工作、安裕地生活。建设绿色城市,实现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不仅控制城市水资源、土地和能源的消耗总量,控制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而且重新调整产业布局,将石家庄市重点排污企业搬迁至城市周边地区,还石家庄蓝天碧水的宜居之城。发展低碳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石家庄市根据各功能区划,调整现有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都市农业,重点改造淘汰传统的重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二、规划基础(一)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 以来,石家

11、庄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显著增长,为未来石家庄市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2006 年到 2009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 2064 亿元增长到 3114.9 亿元,年均增长 12.75%;全部财政收入由4190.1 亿元,增长到 310.25 亿元,年均增长 17.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1096 亿元增长到 2436.4 亿元,年均增长30.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698.8 亿元增长到 1190.6亿元,年均增长 19.44%;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由 20

12、06 年的41.83 亿美元增长到 2008 年的 69.89 亿美元,年均增长17.83%,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由 16.16%增长到17.09%。2009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下降为 55.08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21.2%。 (见表 1) 。表 1 石家庄市 2006-2009 年有关经济总量指标数据表2006 2007 2008 2009绝对值 同比增长 绝对值 同比增长 绝对值 同比增长 绝对值 同比增长(亿元)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2064 13.2 2393 13.2 2838.4 11 3114.9

13、11.1财政收入 190.1 14.7 230.35 21.2 271.72 17.96 310.25 14.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96 18 1391 26.9 1727 24.2 2436.4 4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98.8 15.3 821.1 17.5 1005.2 22.4 1190.6 18.4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41.83 -5.4 51.3 22.6 69.89 36.3 55.08 -21.2经济外向度(%) 16.16 16.3 17.09 12.08资料来源:根据石家庄市 2005 年至 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全年外贸进出口总

14、值单位为亿美元;计算外向度时使用人民银行提供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009 年平均汇率 6.8310:1;2008 年平均汇率 6.9387:1;2007 年平均汇率为7.604:1;2006 年平均汇率为 7.9718:1。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 以来,石家庄市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5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 2005 年(即“十五” 末)的13.34:50.05:36.61 调整为 2009 年的 9.8:50.0:40.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显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的趋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增

15、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逐年提高,从整体上说,石家庄市基本上完成了从农业化向工业化中期的过渡,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见表 2) 。表 2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变动表2005 2006 2007 2008 2009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国内生产总值 1852 13.6 2064 13.2 2393 13.2 2838.4 11 3114.9 11.1第一产业增加值 247 5.5 255 4.2 327 2.3 309.7 4 305.3 0.2第二产业

16、增加值 927 17.7 1025 14.9 1146 16.1 1424.6 10.8 1558.5 11.6第三产业增加值 678 11.5 784 14.2 920 13 1104.1 12.9 1251.1 13农业产业化经营率(%) 58 59 60.4 60.5 数据来源:根据石家庄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2006 年,石家庄市根据长期规划,围绕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有特色支撑项目、有市场运作机构、有战略合作伙伴、有研发创新平台的“四有 ”标准,启动了“五大基地”建设。全市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

17、织服装各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由 2006 年的 40.81 亿元、85.77 亿元、5.49 亿元、697.78 亿元、116.67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73.39 亿元、143.52 亿元、7.60 亿元、161.15 亿元、168.05 亿元(见表3) 。使主导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表 3 2006-2009 年石家庄市五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行 业 2006 2007 2008 2009医药制造业 40.82 63.98 73.39化工 85.77 132.63 143.52信息 5.49 6.99 7.60机械 97.

18、78 134.58 161.15纺织 116.67 150.95 168.05全部工业增加值 678.52 908.10 1054.98资料来源:(1)根据石家庄统计年鉴 (2007、2008) 、 2008 年石家庄统计提要(内部资料) 整理。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石家庄市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基本体现了区域特点和地理区位。粮棉、蔬菜等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布局在各县(市、区)广大农村地区;工业布局主要依托铁路交通主干道和城(镇)及园区。以京广铁路为线,铁路以西的山区、丘陵县(市)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生产钢铁、水泥、石材、建陶等产品;铁路以东的平原县、市,主要生产皮革、淀粉、纺织

19、、板材、医药等产品;现代服务业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石家庄已成为辐射冀中南地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旅游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山7区和古城正定、赵县及市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并且行业空间集聚度较高,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块状产业集群,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西部、北部山区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石材业、钙镁产业,如井径的钙镁、矿区的煤炭深加工、灵寿的石材、鹿泉的建材等;东部重点发展皮革、纺织、洗涤等产业,如辛集和无极的皮革、晋州的纺织、深泽的洗涤产业、藁城和无极的板材业、藁城宫灯业等;南部重点发展化工、建陶产业,如高邑建陶、赵县淀粉等;中部重点发展医

20、药、板材家具产业,如正定的板材、栾城医药等。2009 年,全市形成 36 个产业集群(其中,营业收入 50 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 7 个) ,营业收入为 2044 亿元,工业增加值 547 亿元,利税 222 亿元,分别比 2008 年增长 101%、109%、126%,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硬环境方面,三年大变样成效显著,城中村改造集中启动,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市区优良天气继续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全面提升;软环境方面,为促进政府各部门廉洁、规范、高效行使职能,保护广大企业和赴石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城市

21、竞争力,市8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规定,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 ,努力营造优惠互利、宽松平等的政策环境,公开公正、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制环境,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二)存在主要问题虽然石家庄市的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及城市功能提升的诸多问题。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1)与京津两市比较。从 GDP 总量来看,2005 年即“十五” 期末,京津石三市 GDP 之比为 3.68:1.98:1;2006年为 3.74:2.10:1,2007 年为 3.76:2.

22、10:1,2008 年为3.70:2.24:1,2009 年为 3.81:2.41:1,经济总量差距日益扩大。从人均 GDP 来看,2005 年京津石三市人均 GDP之比为 2.24:1.74:1,2006 年为 2.25:1.86:1,2007 年为 2.2:1.79:1,2008 年为 2.15:1.84:1,2009 年为2.16:1.96:1。石家庄市 2005 年至 2009 年 GDP 平均增长率为 12.42%,比北京的 10.9%高出 1.52%,而比天津的15.4%要低 2.98%(见表 4) 。表 4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 GDP 比较2005 2006 2007地区GDP 增

23、长率 人均 GDP GDP 增长率 人均 GDP GDP 增长率 人均 GDP9(亿元) (%) (元) (亿元) (%) (元) (亿元) ( %) (元)北京 6814.5 11.1 44969 7720.3 12 49505 9006.2 12.3 55151天津 3663.9 14.5 35028 4337.7 14.4 40961 5018.3 15.1 45007石家庄 1852.4 13.6 20082 2064 13.2 21969 2393 13.2 250562008 2009 GDP 增长率 GDP 增长率 地区(亿元) (%)人均GDP(元) (亿元)(%)人均GDP(

24、元)北京 10488 9 63029 11865.9 10.1 68788 天津 6354.4 16.5 54034 7500.8 16.5 62403 石家庄 2838.4 11 29368 3114.9 11.1 31869 数据来源:根据 2005-2009 年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2)与周边济南、太原和郑州三省会城市及经济发展总水平相近的长春、哈尔滨两市相比。从 GDP 总量来看,2006 年,石家庄 GDP 在六个城市中排名第三,2007 年、2008 年和 2009 年排名均为第四。从 2006 年至 2009 年GDP 年均增长速度来看,石家庄市为 12.

25、13%,名列第五位,低于长春(16.08%) 、济南(14.15%) 、郑州(13.88%)和哈尔滨(13.30%)等市,仅比太原市(9.65%)高。相比之下,石家庄市经济实力相对逐年下降。从人均 GDP 分析,2006 年至 2009 年,石家庄市人均 GDP 在六个城市中排名均为第五,远远低于周边的济南、太原和郑州(见表 5) 。表 5 石家庄与济南、太原、郑州、长春、哈尔滨五市 GDP 比较2006 2007 2008 2009GDP 增长率 人均GDP GDP 增长率 人均GDP GDP 增长率 人均GDP GDP 增长率 人均GDP地区亿元 (%) (元) 亿元 (%) (元) 亿元

26、 ( %) (元) (亿元) (%) (元)10石家庄 2064 13.2 21969 2393 13.2 25056 2838.4 11 29368 3114.9 11.1 31869济南 2185.1 15.7 36394 2554.3 15.7 37563 3017 13 45724 3351.4 12.2 50376太原 1013.4 11.5 29497 1255 16.4 36301 1468.1 8.1 42378 1545.24 2.6 44319郑州 2001.5 15.7 27798 2421.2 15.6 33169 3004 12.2 40617 3300.4 12 4

27、4000哈尔滨 2094 13.5 21374 2436.8 13.5 24679 2868.2 13.2 29012 3258.1 13 32886长春 1741.2 15.1 23677 2089 17.7 28131 2561.9 16.5 34193 2848.6 15 37753数据来源:根据 2006-2009 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3)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较。从 GDP 总量看,石家庄市在全省位居第二位,2006 年以来始终落后于唐山市。2006 年至 2009 年,唐山与石家庄 GDP 比值分别为1.14:1、1.16:1、1.25:1,1.33:1 呈

28、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石家庄与唐山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发展速度较慢;石家庄与排名第三的邯郸比较,GDP 的比值分别为1.54:1、1.49:1、1.43:1,1.41:1 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石家庄与邯郸的差距越来越小,发展速度也慢于邯郸。同样,石家庄 GDP 增长率低于沧州、廊坊、承德,2007 年和 2008 年还低于秦皇岛市。2006 年石家庄在全省 11 个市中 GDP 增长率位列第 7,与全省 GDP 增长率持平,而2008 年位列第九,仅高于邢台和衡水两市,2009 年增长率为 11%,与保定、承德并列第 4。 (见表 6) 。表 6 石家庄与省内其他城市 GDP 比较2006

29、2007 2008 2009GDP 增长率 GDP 增长率 GDP 增长 率 GDP 增长 率地区亿元 (%)人均GDP(元) 亿元 (%)人均GDP(元) 亿元 (%)人均GDP(元) 亿元 (%)人均GDP(元)石家庄 2064 13.2 21969 2393 13.2 25056 2838.4 11 29368 2838.4 11 2936811唐山 2361.7 14.6 32947 2779.1 15 37734 3561.2 13.1 48190 3781.44 11.3 50706邯郸 1338.1 14.9 15407 1609.5 14.9 17956 1990.4 11.1

30、 21446 2015.3 11.2 21376沧州 1281.7 15.2 18658 1485.7 13.9 21361 1716.2 13 24168 1900 11.3 26481保定 1199.9 10.2 11146 1375.2 11.7 12703 1580.9 11.7 14518 1737.64 11 15840邢台 790 13 11584 890.42 13 12973 989 10.1 14315 1056 10 15170廊坊 722 15.2 18246 883.4 15.0 21981 1051.5 11.8 25753 1160.4 10.8 28076衡水

31、548.8 7.6 12971 564.4 3.6 13240 633.8 9.1 14654 652.1 9.6 14947秦皇岛 571.6 12.6 20443 665.08 13.4 23591 808.95 12 28426 877.01 10 30606张家口 475.5 13.6 10483 564.47 12 13476 720.37 11.9 17134 800.49 10 18942承德 425.9 17.3 11710 551.6 15.7 15034 714.9 13 19354 763.7 11 20535全省 11614 13.2 16894 13864 12.9

32、19967 16189 10.1 23239 17026.6 10 24283数据来源:根据 2006-2009 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1)与京津两市相比。尽管第一产业比重都呈下降的趋势,但石家庄市第一产业比例远远高于京津两市,所占比重较大。2009 年京津两市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 1.0%和1.8%,而石家庄市仍高达 9.8%。石家庄市和北京市一样,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但从两者第三产业增长指数(北京比重/石家庄比重)看,2006 年至2008 年分别为 1.84、1.86、1.88 和 1.89,呈上升趋势,

33、说明石家庄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低于北京市。天津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加,恰与石家庄市相反(见表 7) 。表 7 石家庄与京津两市产业结构比较2006 2007 2008 2009石家庄 12.4:49.7:38 13.7:47.9 :38.4 10.9:50.2:38.9 9.8: 50.0:40.212北京 1.3:28.7:70 1.1:27.5 :71.4 1.1: 25.7:73.2 1.0: 23.1:75.9天津 2.7:57.3:40 2.1:57.6 :40.3 1.9: 60.1:38.0 1.8: 54.8:43.4数据来源:根据 2006-2009 年

34、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2)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2009 年,太原、郑州和济南三市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 2.0%、3.1%和 5.6%,远低于石家庄市 9.8%的比例。从第二产业比例来看,郑州市高于石家庄市,2007 年和 2008 年,太原市也超过石家庄市;2009年,由于太原市第二产业产值有较大比例下降,石家庄市则基本与 2008 年持平,故而在四个城市中仍居第二。石家庄市第三产业比重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他三市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济南和太原市已达到或接近 50%的比例(见表 8) 。表 8 石家庄与周边省会城市产业结构比较2006 2007 2008 2009石

35、家庄 12.4:49.7:38 13.7:47.9 :38.4 10.9:50.2:38.9 9.8: 50.0:40.2济南 6.6: 45.9:47.5 5.9: 45.2:48.9 5.8: 44.1:50.1 5.6: 43.4:51.0太原 1.9: 46.9:51.2 1.6:50.9 : 47.5 1.4: 50.5:48.1 2.0: 43.7:54.3郑州 3.8: 53.5:42.7 3.2 52.943.9 3.2: 55.2:41.6 3.1: 54.6:42.3数据来源:根据 2006-2009 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3)从全省各市情况分析。

36、石家庄市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下降速度也较快,2006 年位居全省第三,2009 年位居全省第二,仅高于唐山市。第二13产业比重,自 2006 年至 2009 年,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6 年和 2007 年位居全省第八位,2008 年和 2009 位居全省第七位,分别为 50.2%和 50.0%;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2006 年至 2008 年始终位居第三位,仅低于秦皇岛和张家口两市,与张家口市接近,但远低于秦皇岛市,发展速度较慢。2009 年首次突破 40%大关,为 40.2%,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2.6%(见表 9) 。表 9 河北省各市三次产业结构数据表20

37、06 2007 2008 2009石家庄 12.4:49.7:38 13.7:47.9:38.4 10.9:50.2:38.9 9.8:50.0:40.2唐山 10.8:57.9:31.3 10.3:57.4:32.3 9.5:59.4:31.1 9.5:55.9:34.6秦皇岛 12.6:38.2:49.2 11.7:38.6:49.7 11.340.548.2 11.4:36.8:51.8廊坊 14.8:55.5:29.7 14.1:55.7:30.2 12.3:56.6:31.1 11.9:53.9:34.2保定 17.3:49.0:33.7 15.7:49.7:34.7 15.6:48

38、.3:36.1 14.9:49.2:35.9邯郸 12.7:51.5:35.8 13.6:52.1:34.3 11.6:55.1:33.3 12.1:55.1:32.8邢台 16.5:57.5:26.0 17.3;55.7;27.0 15.2:57.1:27.7 15.0:56.7:28.3衡水 18:52:30 18.8:48.6:32.6 17.4:48.9:33.7 18.9:50.8:30.3沧州 11.1:54.6:34.3 12:52:36 12:51:37 11.3:45.7:43张家口 16.4:44.4:39.3 15.1:45.1:39.9 16.5:44:39.5 15.

39、3:41.8:42.9承德 17.6:52.5:29.9 16.6:56.3:27.1 15.0:60.2:24.8 14.5:52.8:32.7全省 13.8:52.3:33.9 14.2:52.3:33.5 12.654.233.2 13.0:52.1:34.9全国 11.8:48.7%:39.5 11.7:49.2:39.1 11.3:48.6:40.1 10.6:46.8:42.6数据来源:根据 2006-2009 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石家庄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问题还在于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而服务业占 GDP 的比14重较低。作为全国唯一

40、被定位为“重要商埠” 的省会城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作为“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战略节点城市,理应而且必须把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立足区位、交通、产业和省会优势,通过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而石家庄市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仅为 40.2 %(2009 年) ,在全国 31 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中列倒数第三位,与省会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石家庄市目前虽已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五大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还不十分凸显,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小。五大主导产

41、业占工业增加值总体比重刚刚超过 50%,并没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仅为 0.72%(2008 年) ,还不足1%(见表 10) ,在所统计的 11 个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小,且“十一五” 前三年还呈下降趋势。此外,医药制造业也仅占 7%左右。而且,石家庄市主导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然较低、综合竞争力还不强,产业也多处于产业链上游,附加值较低。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中国维生素 C 四大生产企业中的两家石药集团维生药业和华药集团维尔康制药都位于石家庄市,2007 年维生素 C 销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位,15但下游衍生药品及制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很低,技术创新能力也存在不小差距。此外,

42、产业集群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少。除少数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外,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还有待进行产业升级。造成对内龙头带动作用太小,对外竞争力太弱,无法带动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表 10 2006-2009 年五大主导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行 业 2006( %) 2007(%) 2008(%) 2009(%)医药制造业 6.02 7.05 6.96化工 12.64 14.61 13.60信息 0.81 0.77 0.72机械 14.41 14.82 15.28纺织 17.19 16.62 15.93五大产

43、业合计 51.07 53.86 52.49数据来源: 根据表 3 数据计算得出。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石家庄市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具体表现为“ 中心集聚、两带强化、四限弱化 ”。中心城区产业集聚,比较发达;南北方向的新乐、正定、栾城、元氏、高邑等五县市依托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和 107 国道,东西方向井陉(包括矿区) 、鹿泉、藁城、晋州、辛集等六县市依托石太石黄高速公路、石太铁路石德铁路和 307 国道,16分别形成南北和东西两条经济发展带,综合实力逐步强化。而分布在四个象限的县市,除平山县利用独特的资源条件取得了较好发展外,无极、深泽、行唐、灵寿、赞皇、赵县等县市相

44、对较弱。表 11 可以大致反映各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状态。 表 11 石家庄市各县区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万元、%2005 2006 2007 2008生产总值 比重 生产总值 比重 生产总值 比重 生产总值 比重市 区 1683701 4327940 4960564 5561265长 安 区 398268 1169851 1345105 1334480 桥 东 区 261649 521775 609760 719206 桥 西 区 259728 1207546 1373119 1678088 新 华 区 449766 894468 1039266 1079423 裕 华 区 31429012

45、.7953430024.5759331423.7175006822.55南 北 方 向 3113356 3585632 4164923 4943718新 乐 市 745082 842135 957500 1097885正 定 县 802634 933880 1083942 1270047栾 城 县 729179 849668 1017857 1259019元 氏 县 581907 671445 796874 956772高 邑 县 25455423.6728850420.3530875019.9135999520.04东 西 方 向 5176724 5907660 7100729 860008

46、1井 陉 县 499786 594286 724445 895816矿 区 124738 143793 174735 215050鹿 泉 市 1093711 1296626 1549574 1858630藁 城 市 1501624 1735929 2090002 2421659晋 州 市 748205 878726 1068401 1290801辛 集 市 120866039.35140209334.35166830737.41191812534.8817四 个 象 限 2411240 2796405 3450845 4179021无 极 县 596281 688181 869826 9914

47、71深 泽 县 261825 304733 366906 450599行 唐 县 415784 478007 586160 736702灵 寿 县 300312 347048 437767 546543赵 县 601450 705830 857936 1041657赞 皇 县 23558818.3327260615.8733225016.5041204916.95平 山 县 770347 5.86 856460 4.86 1067155 5.10 1373521 5.5723 县(市) 区合计 13155368 100 17617890 100 20918951 100 24657606 10

48、0数据来源:根据石家庄统计年鉴(2006、2007、2008)整理计算得出;2008 年数据由市统计局提供。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适应(1)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的区位落差不断拉大,未能实现两者的互动发展。中心城区仍处于极化阶段,自身的经济实力虽然较强,但县域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 核心 外围” 二元结构的现状明显。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在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没有形成平稳衔接的产业链条,这种现状限制了石家庄作为增长核心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对周边县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2)组团间关系松散,同城效应未能很好发挥。从各组团的关系看,组团间空间布局

49、分散,内在联系不强,功能布局重叠,用地相对粗放,公用设施共建共享率低下,18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加之组团间的离散作用,也导致了感官上的石家庄大城市概念的缺乏,产业的集约度低,同城效应未能很好地体现。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相适应(1) “非集群 ”化倾向突出。从宏观上看,石家庄市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规模越来越大,呈现出块状集群态势。但从微观上看,同一园区内企业往往只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2)整个市域缺乏统一规划。中心城区和县市及各县市之间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缺少协调,竞争大于合作,企业间的关联与协作难以开展,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致使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太多,支柱产业遍地开花,使产业整合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到集群战略的聚焦和力量的集中。(3)一区多园,产业集中度低。由于受行政区域分割影响,园区尤其是县级开发区大多数为一区多园,单独规划、自行开发、相对分散的问题明显。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产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产业集中度不高,项目引进上缺乏对产业发展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因19而难以形成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