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经济法期末考试案例库,很齐全~.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4992746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经济法期末考试案例库,很齐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学经济法期末考试案例库,很齐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学经济法期末考试案例库,很齐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学经济法期末考试案例库,很齐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学经济法期末考试案例库,很齐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法人制度【案例介绍】判断下列组织或个人,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并说明理由。(1)某乡镇企业的销售科。(2)在兰州东部批发市场从事服装经营的某个体工商户。(3)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而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已营业的某贸易公司。(4)甲和乙合伙开办的牛肉面餐馆(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5)某财经学院为召开校庆 20 周年大会,经学校授权的校庆筹备委员会。(6)兰州某厂的车间。(7)甲、乙、丙三人各投资 10 万元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8)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某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案例分析】(1)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2)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法人必须是组织,而该个体户不是组织,是个体。(3)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没有依法成立。(4)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合伙组织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5)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委员会是一个临时组织,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6)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车间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7)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8)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二、所有权制度【案例介绍】王某到公园游玩,不慎将自己的照相机遗失在公园, 管理人员拾到此物后上交给有关部门。王某未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前去招领处认领自己的相机。到期后此照相机被有关部门依法拍卖。张某在拍卖中购得此物

3、,以后,又将相机转送给李某。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某发现李某所用之相机即为自己在公园中不慎遗失之物,于是,王某要求李某将此相机返还给他。(1)王某是否有权要求李某返还相机?(2)试述上述过程中照相机所有权的转移过程?【案例分析】(1)无权。因为李某依法拥有该照相机的所有权。(2)王某将照相机遗失后未能如期认领,丧失所有权;张某通过竞拍获得所有权;李某受赠获得所有权。三、债权制度【案例介绍】甲、乙、丙三人某晚经过一渔塘,发现有人偷鱼,即呼喊抓“贼”,偷鱼人逃跑,甲、乙、丙上前一看,发现塘边已有偷鱼人偷捕的鲜鱼三大筐,即用人力车将鱼装走,次日早晨上农贸市场出售,共得人民币399.00 元。问:甲、乙、

4、丙的行为构成什么行为?为什么?【案例分析】不当得利。因为甲、乙、丙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利人民币 399.00元,并因此致使鱼塘的所有人遭受损失。四、代理制度1无权代理【案例介绍】某炒货厂为拓展业务,聘请该市某果品公司工会干部江某任业务顾问,并支付相应的津贴。1999 年 10 月 10 日,江某背着果品公司领导,私自以公司的名义,与炒货厂签订一份买卖奶油西瓜子合同,并采用欺骗手段加盖了公司的印章。合同规定:炒货厂生产 2 万公斤奶油西瓜子供给果品公司,单价每公斤 5 元,总价款 10 万元。交货时间为 1999 年 11 月底,由炒货厂送货上门。合同签订后,江某又拿着合同到公司下属单位,要

5、求各下属单位按合同接受炒货厂的货。其中有几家综合经营部在接受货物后,还直接向炒货厂付了款。不久,果品公司的领导知道了江某同炒货厂签订买卖瓜子合同的真相后,指令果品公司下属单位拒绝收货。为此双方发生纠纷,炒货厂以对方不履行合同为由,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并赔偿损失。【案例分析】1本案中,江某不是果品公司主要负责人,他以果品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时,必须被授予代理权。在没有取得代理权的情况下,却代表果品公司与炒货厂签订合同,该行为属无权代理行为。且果品公司事后又不予追认,因此,该买卖合同无效。应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至于炒货厂的损失,因是江某行为所致,应由江某

6、承担,果品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炒货厂要求果品公司赔偿损失的主张不能成立。【案例介绍】某食品公司经理委托采购员牛某到山东采购小枣 3000 斤。牛某到山东后却采购小枣 10000 斤。第一批 5000 斤到货后,公司经理十分生气,在严厉批评了牛某之后,告诉财务付款,并警告牛某下不为例。几天后,第二批 5000 斤到货,公司经理坚决拒收,而且第一批多收的 2000 斤也要牛某自己处理。问:公司经理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案例分析】无。尽管采购员牛某采购小枣 10000 斤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但公司经理告诉财务付款的行为表明其已对这一无权代理行为予以追认,代理行为有效,某食品公司必须对这一代理行为的后

7、果承担责任。2越权代理【案例介绍】甲公司(被告)是一资金十分雄厚的大公司。经乙公司(原告)请求,被告与原告共同签订了一份联合开发协议。协议规定由被告出资 500 万元,原告出资 200 万元,并出资价值 200 万元人民币的土地使用权。签订协议时,双方对该产品的市场效益均看好。协议签订后,原告平整了土地,兴建了厂房。当他们去函催被告将其应出资的 500 万人民币到位时,被告的法定代表人更换了。新上任的公司董事长认为该项目不能进行,理由是:被告与原告合作开发新产品一事没有经过公司股东会同意,按被告的章程规定,凡 400 万元以上投资应当由股东大会批准,所以,前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原告签订的合同是“

8、越权行为” ,不具有法律效力。后原告派人查阅了被告章程,的确有此规定。为此原告想不通,因为它们认为被告是一实力十分雄厚的大公司,区区 500 万还要股东会批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如果该合同无效,该公司将承担巨大损失。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履行双方签订的合同。【案例分析】1本案争议的解决,涉及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的效力的认定。 合同法规定,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2从本案来看,被告原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属于越权行为。这一行为是否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关键是看原告对其行为是否属于“知道或者应

9、当知道”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投资行为是由权力机关决定的法定事项,而不是由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约定的事项。对于投资行为应当由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原告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应当知道。因此,如果本案被告股东大会不追认合同有效,应当认定该合同无效。3如果本案不是投资合同纠纷,而是一般的买卖合同纠纷,则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因为公司法没有规定买卖合同应当由股东会决定或者董事会决定,即使股东们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应当由董事会决定,对相对人来,也应该是“不应当知道” ,因为相对人没有义务去审查被告的章程。3表见代理【案例介绍】丁某于 1996 年至 1999 年 8 月期间曾系某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员。1999年 8

10、 月 24 日,丁某辞职干个体,经营服装生意。但服装公司未将有关代理权解除的事项告知其客户。该年 9 月,丁某事先未征得其原工作单位同意,以服装公司名义与服装公司长期的业务关系户香港某公司在深圳订了一份服装买卖合同,货款总额 12 万元,违约金为货款总额的 15%。合同签订后,丁某并未向原单位讲明此事,服装公司对此也一直不知。9 月 27 日,服装公司收到香港公司已将货物运至某市的提货单,但在得知事件真相后既不提货也不付款。香港公司多次与服装公司协商不成,于 2000 年 1 月以违约向法院起诉。【案例分析】1本案中,丁某曾是服装公司的业务员,他辞职后未经原公司的授权,以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应属

11、无权代理。2作为与服装公司长期的业务关系户香港公司与之订立合同时,不知丁某已经辞职,没有理由怀疑丁某的代理权。从外部现象看,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且香港公司订立合同时善意无过失。所以,丁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表见代理,该合同有效成立。3服装公司拒不提货又不付款构成违约,应依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但它可以追究丁某的侵权责任,要求其承担因此而造成的损害赔偿。五、诉讼时效制度【案例介绍】1996 年 12 底,甲向朋友乙借款 2000 元,双方在欠条上签字,欠条上写明甲应于 1997 年 5 月 31 日前归还借款。1997 年 9 月日 30 乙为筹备结婚用品,故向甲催要欠款,甲答应 10 月 31 日

12、前肯定还。直到 12 月 1 日甲未还款, 乙再次向甲催要, 甲仍未给付。 1998 年 3 月 1 日甲不知去向,1999 年 8 月 1 日返回,乙闻迅,于 1999 年 8 月 5 日向甲催款。甲拒绝给付,理由是我 96 年借的款,到目前已超过两年,诉讼时效有效期届满,我不必还款了。问:甲的理由是否正确?诉讼时效期间是如何计算?【案例分析】不正确。本案中,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为 1997 年 5 月 31 日,甲答应 10月 31 日前还款的行为致使诉讼时效期间中断,诉讼时效从 1997 年 10月 31 日起算,并在 12 月 1 日因乙的再次催要行为而中断。因甲不知去向,导致诉讼时效中

13、止 2 个月,故诉讼时效有效期届满日应为 2000 年 2月 1 日。第二章 公司法一、出资【案例介绍】甲、乙都是国有企业,双方达成共同投资设立国有独资公司的协议,约定:(1)甲出资 200 万元,其中货币出资 100 万元,注册商标作价 100万元;乙出资 200 万元,其中专利权作价 100 万元,劳务 50 万元,荣誉权作价 50 万元。 (2)公司分别在北京和天津两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独立进行经营活动。 (3)公司设立五年后,双方可以抽回各自出资的二分之一。问题:该协议有那些违法之处?【案例分析】(1)乙以劳务和荣誉权作为出资违法。 其中货币出资至少要达到 30%以上 。(2)

14、分公司不能具有法人资格。(3)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回出资。二、股份公司的设立【案例介绍】江阴市有 4 家生产经营冶金产品的集体企业,拟设立一股份公司,只发行定向募集的记名股票。总注册资本为 900 万元,每个企业各承担 200万元。在经过该市有关领导同意后,正式开始筹建。4 个发起人各认购 200 万元,其余 100 万元向其他企业募集,并规定,只要支付购买股票的资金,就即时交付股票,无论公司是否成立。且为了吸引企业购买,可将每股 1 元优惠到每股 09 元。一个月后,股款全部募足,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但参加人所代表的股份总数只有 7%多一点。主要是有两个发起人改变主意,抽回了其股本。创立大会

15、决定仍要成立公司,就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了申请书,但公司登记机关认为根本达不到设立股份公司的条件,且违法之处甚多,不予登记。此时,发起人也心灰意懒,宣布不成立公司了,各股东的股本也随即退回。但这样一来,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及以公司名义欠的债务达 12 万元,加上被退回股本的发起人以外的股东要求赔偿利息损失 3 万元,合计 15 万元的债务,各发起人之间互相推倭,谁也不愿承担。各债权人于是推选 2 名代表到法院状告 4 个发起人,要求偿还债务。4 个发起人辩称,公司不能成立,大家都有责任,因此各人损失自己承担。(1)本案的股份公司成立过程中有哪些违法之处?(2)本案 4 个发起人是否应

16、承担公司不能成立时所产生的债务?为什么?【案例分析】(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本案的股份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有如下违法之处: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授权部门同意,仅有领导同意是不行的;公司登记成立前不得向股东交付股票,而非本案只要认购就交付股票,不管公司成立与否;股票只能按票面金额或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而不得低于票面金额发行,本案中的优惠是错误的;创立大会不足法定代表股份总数的认股人。法定为超过 1/2 才可举行创立大会;两名发起人私自抽回股本。公司法规定,除未按期募足股份,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外,发起人、认股人缴纳股款后不得抽回其股本;(2)应当承担该债务。因为公司设立失

17、败,应由发起人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承担连带责任。三、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限制【案例介绍】上海某针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建阶段,准备聘请总经理人选。其中自荐或推荐的有以下六人。赵某,原上海某针织厂厂长(该针织公司前身) 。2 年前因一项重大投资出现失误导致针织厂破产,引咎辞职。现在想卷土重来。钱某,原上海某针织厂技术骨干,在一次实验中,因失火导致数百万财产被毁,被判刑 3 年,现已刑满释放 1 年。孙某,管理学博士,上海市某区总工会副主席。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行政管理经验。李某,原上海某针织厂老职工,在原厂工作近 50 年,现年 70 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很高的

18、威望。被职工一致推荐。周某,应届经济学硕士。年轻有为,品学兼优。但经查,尚有 2 万元助学贷款未还清。吴某,上海某区工商局副局长。想弃政从商:不当局长当经理。问:上述六人中哪些可以受聘为公司总经理?四、董事、监事、经理的义务和责任1 【案例介绍】姚某为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2006 年 1 月,另一公司的经理李某找姚某借一笔资金。正好公司刚收回一笔 50 万元的货款,姚某即转给了李某,李某拿出 5 万元给姚某,姚某未敢收,遂存入公司的小金库中,该小金库是姚某伙同部分董事及监事赵某私自开立的,用于他们的各项业余开支。同年 2 月,姚某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其妹夫的公司做成一笔钢材生意,获利 10 万

19、元,姚某存入其私人帐户。同月,姚某利用手中的职权与赵某签定了一项合同,规定公司支付赵某 2 万元的中介费,作为赵某为公司联系的一笔钢材生意的报酬。而实际上公司购人该批钢材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致使公司受损 20 万元。赵某与姚某各得一笔回扣。此事并未经过董事会的讨论.2006 年 3 月,股东会觉察的姚某与赵某的渎职行为,责令停职反省,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待查清事实后,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进行处理。问题:(1)本案姚某做了哪些违法活动?【案例分析】(1)挪用公司资金; (2)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3)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

20、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4)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5)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6)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2 【案例介绍】ABC 公司是中国某市甲区的一家中外合资生产饮用水的企业,由国有的A 企业、集体的 B 企业和香港的 C 企业各出资三分之一组成。公司董事会由 A 企业的法人代表林某、B 企业的厂长王某和 C 企业的副董事长宋某三人组成,由王某担任董事长,宋某担任副董事长。1995 年 3 月

21、,A企业因违法经营被宣告停业整顿,王某和宋某即对林某的董事资格提出了异议,认为林某不能再担任合资企业的董事了。与此同时,林某发现王某未经董事会讨论,以自己的名义在乙区注册成立了一家私营的“金泉贸易发展公司” ,也生产销售矿泉水,商标为“清泉” 。王某发出了大量引人误解的促销广告,使许多消费者都以为“ABC”公司和“金泉”公司是一家, “清泉”水就是“金泉”水的姐妹产品,一下子就打开了“清泉”水的销路。王某还运用其“ABC”公司董事长的职权,对公司的销售员下达了推销“清泉”水的考核指标,许多客户只得在硬性搭配下既买“金泉”水,又买“清泉”水。问题:(1)王某和宋某即对林某董事资格提出的异议是否成

22、立?(2)王某的哪些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3)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案例分析】(1)本案中 A 企业因违法被停业整顿,不是吊销营业执照,所以不影响林某继续担任公司董事。(2)王某身为“ABC”公司的董事长,又注册成立“金泉”公司,经营与“ABC”公司有竞争的同样的产品,还利用其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强行扩大与“ABC”公司有竞争的产品的销售份额,损害了“ABC”公司的利益,违反了公司法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3)王某应当停止侵权行为,并将其违法所得交归公司所有。公司还可以根据王某的情节和后果,给王某以处分。五、股份发行【案例介绍】某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5 年 3 月 10 日组成,

23、股本总额为人民币 3000 万元,其中 2200 万元系向社会公开发行募集的股本。1996 年 1 月 8 日,该公司为进行技术改造,增资发行 1000 万元股本。1998 年为增加实力,与另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并。两公司于 3 月 10 日作出合并决议,4 月 1日通知债权人,5 月 6 日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公告两次,并于 8 月 1 日正式合并,并办理了工商登记。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召开年度会议。董事会成员为 15 人,本人出席会议的 5 人,有 3 人因故不能出席而委托他人参加会议,其中甲委托董事长代为出席,乙委托某监事代为出席,丙委托其出任董事的本法人股东单位的一位负责人出席。董事会会议

24、日程包括:(1)决定公司投资方案;(2)就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3)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调整;(4)制定公司若干具体规章。以上各事项均经出席会议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要求:请指出该公司的上述活动有无与公司法冲突之处,并加以说明。答题方法1分析案例所涉知识点。股份发行(旧股、新股) ;公司合并(通知、公告、债权申报) ;会议制度;组织机构。2回忆该知识点的内容体系;3确定相关知识点。 (结合相关法条)【案例分析】答:(1) 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不于公司股份总数的 35。该公司设立时总股本 3000 万元,其中向社会募集 2200 万元,发起人认购的仅

25、为 800 万元,仅占公司股本总数的 267。(2) 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应与前一次发行间隔 1 年以上。该公司 1996 年 1 月 8 日增发新股,与上次发行间隔时间不足 1 年。(3) 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应当自作出合并协议之日起 10 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 30 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 3 次,未接到通知书的债权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 90 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该公司在合并过程中,其通知债权人的时间、公告发出时间及公告次数均与法律规定不相符。该公司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未满 90 日进行合并的工商登记也与法律规定不相

26、符。(4) 公司法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董事会会议。因此,甲的委托合法有效;而乙和丙委托非董事出席,其委托违法无效,因为被委托者无权出席董事会会议。(5)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会议应由 12 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为 15 人,合法出席会议的为 7 人(即本人出席者 6 人,甲委托出席 1 人),不足董事会成员人数的一半,董事会会议的召开不符合法律规定。(6)议事日程事项中第(2)项“就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属于股东大会的职权,第(4)项“制定公司若干具体规”为公司经理的职权,不应由公司董事会讨论决定。(7)董事会会议决议应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

27、过,而不是出席会议的董事半数通过。六、公司利润分配【案例介绍】某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 200 万元,其中甲投资者占 30,乙投资者占45,丙投资者占 25。本年度实现利润 80 万元,上年度亏损为 20 万元。已知按 5提取法定公益金,该公司股东会决定不提取任意公积金。问:该公司本年度利润应如何分配?【案例分析】:(根据有关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并提取利润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先弥补上年度亏损,余额 60 万元提取 10%的法定公积金 6 万元,再提取5的法定公益金 3 万元,余额按出资比例分配给股东。【案例介绍】陈某是一个体

28、商人,1995 年 2 月,他与两位朋友一起发起组建明珠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 30 万元。陈某出资 25 万,为公司负责人。公司开始经营后,买下了陈某从事个体商业时进的一批货物,价值 10 万元。公司没有给陈某货款,而是讲定赚钱后再还钱给他。由于缺乏经验,明珠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一直步履维艰。为改变被动局面,陈某决定参与一项投资活动。没想到这又是一个错误决策,不仅公司血本无回,还欠下了更多的债务。最终,该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债权人申请宣告破产。1997 年 2 月,人民法院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陈某既作为债权人,又作为债务人的法人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上,陈某强调自己也是公司的债权人,有权要求

29、公司偿还欠他的货款。但公司的其他债权人不同意。他们认为陈某几乎拥有公司全部股份,实际控制和负责经营明珠公司,那么明珠公司就是陈某的私人企业,陈某就是公司。所以陈某和公司之间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陈某无权要求公司偿还欠他的债务,而只能由其他债权人共同分配破产财产。在清算过程中,与陈某共同举办公司的另两位朋友也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陈某自始至终都在欺骗和利用他们,是陈某决定由公司买下了他原先卖不出去的货物的,又是陈某决定对外投资的,现在他们两人用来养老的钱都被陈某坑骗完了,陈应当赔偿他们的损失。问题: (1)请判断明珠公司的企业形式。(2)请分析陈某与明珠公司的关系。(3)陈某是否需要赔偿两位朋友的损

30、失?【案例分析】(1)明珠公司是公司,不是陈某的独资企业。如果是陈某的独资企业,根本不可能取得法人营业执照 。陈某在公司的投资确实是绝对多数,公司的经营管理也确实由陈某负责,但这并不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2)陈某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公司的股东,另一方面,陈某又是公司的债权人。即使陈某作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对公司的经营失败负有主要的责任,但也不能否定其作为公司债权人的资格。(3)没有证据证明陈某对其两位朋友有欺诈行为,因此陈某不必承担赔偿他们损失的责任。相反,这两位朋友应当对投资所要承担的风险有所认识和准备。第三章 合伙和独资企业法一、投资方式的选择【案例介绍】2000 年 3 月,某市公

31、民王志清欲创建自己的企业(商业零售) ,于是找到朋友李玉、张帆和赵春明。王志清现拥有资金 12 万元,李玉拥有一处街面房(房产市价 10 万,若出租开店月租金为 2000 元左右) ,张帆有资金 8 万元,赵春明拥有经营管理能力。王志清设计了几种投资方案,让其余三人选择。(1)四人以上述各自资产出资成立合伙企业,赵的经营管理能力由全体协商一致进行评估。在第一种方案中,四人分别以资金、房产、劳务作为出资成立 合伙企业,他们对企业的债务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各自的个人财产来清偿, 包括提供劳务的赵也是如此;李玉的街面房可能被拍卖、折价去偿还企业债务,其风险是很大的。(2)四人以上述各自资产出资成立

32、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赵的经营管理能力由全体协商一致进行评估。在第二种方案中,赵春明不能成为股东,因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不包括劳务,当然,他可以受聘于该公司。其他三人以各自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若不足以清偿,也不追究个人财产。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不足以清偿的,则面临破产。本方案中,尽管投资者承担有限责任,但若李玉以房产投资,则他不再享有该房产的所有权,该房产作为公司的资产;而该房产会升值,所以以此投资,对李玉而言不是很有利。(3)由王和张以各自拥有的资金成立合伙企业。再由企业向李租赁其街面房作为营业场所,按月支付租金;聘任赵为经营管理人员。在第三种方案中,王和张作为合伙人

33、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李则是合伙企业的债权人,与合伙企业形成房屋租赁关系,房屋产权仍由李享有。合伙企业若出现债务,该房产不会被拍卖抵债,因为它不是合伙企业的财产,也不是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不会被追究。李既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可以避免承担较重的责任。赵与合伙企业形成雇佣关系,取得稳定的工资收入,无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王志清和张帆能够较容易地控制赵春明。不利之处在于不利于发挥赵春明的积极性和潜能;而如果吸收赵为合伙人,则他的利益会和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获得更多的利益。(4)由王出资建立独资企业,向李租赁其街面房作为营业场所,按月支付房租;向张借 8 万元;聘用赵为

3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第四种方案中,王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风险很大。李玉、赵春明和企业的关系分别是房屋租赁关系和雇佣关系,利弊同第三种方案。张帆与王志清之间形成借贷法律关系,是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债务不承担任何有限、无限责任,他不是企业投资人。通过以上的分析,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期望选择相应的投资或者参与方式,欲获得高收益承担高风险的可以选择成为投资人(合伙人) ,欲获得稳定收入承担较小风险的可以选择成为企业的债权人或者雇员。李玉的街面房因城市建设而处于商业中心地段,市价很可能会往上升。他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和风险。王志清、李玉和张帆对赵春明的经营管理能力不是很确信,希望尽可能地制约其

35、行为。四人商量许久仍无法拿定主意,主要是对各自不同的资本投入将对企业债务承担怎样的责任搞不清。【案例分析】在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中,投资人和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若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则投资人(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二、合伙协议1 【案例介绍】甲、乙、丙、丁四人准备合伙兴办一家饮食店。他们共同拟订了一份合伙协议,但是不知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于是去请教某律师。该律师看后指出合伙协议中以下内容存在的一些问题。四人非常不解,他们认为,协议应该是合伙人自由意志的体现,只要他们自己同意,还会有什么问题?法律何必管得太多呢。合伙协议的部分内容如下:(1)合伙企业的注册资本为 10 万元,

36、其中甲出资 4 万元;乙出资 3 万元;丙以一批桌椅出资,作价 1.8 万元;丁以劳务出资,作价 1.2 万元。甲、乙、丙实际缴付各自出资的 70%以上即可。未缴付部分何时缴付视情况而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以下列约定份额承担责任,并以合伙企业财产为限。(2)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按照甲 45%,乙 35%,丙 20%进行;亏损分担按照甲 35%,乙 25%,丙 15%,丁 25%。(3)甲和丁为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其权限为: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对外交易、订立合同;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必要时,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乙和丙不参与合伙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但有

37、权了解经营状况,监督甲和丁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情况。(4)合伙人依照本协议之规定退伙的,对退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在退伙后两年内,须继续承担连带责任;两年后,则不再承担连带责任。问题:该合伙协议中存在哪些违法之处?【案例分析】(1)合伙企业的出资必须是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该合伙协议中对出资的规定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无效;(2)每个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不能以合伙协议排除这一责任,否则约定无效;(3)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而且分配利润承担亏损的比例应当相同,这样规定是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和权利义务的一致性;(4)法律规

38、定,某些事项必须由全体合伙人同意, 如改变企业的名称、聘用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因此这些事项合伙企业的部分合伙人不能自行决定;(5)按照法律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发生的合伙企业的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合伙协议不能减轻合伙人的负担,而使企业的债权人蒙受损失、增加风险。2 【案例介绍】某甲与 A 有限责任公司经协商后,决定设立一家合伙企业。合伙协议中规定:A 公司向企业投资 30 万元,甲负责经营管理,但不投资,A 公司每年从合伙企业取得 60%的经营收益,亏损时,责任及其他一切风险均由甲承担。随后,双方共同向合伙登记机关申请合伙登记,登记机关工作人员某乙在收取了某甲的

39、贿赂后,作出登记决定,并颁发了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后某甲为了经营方便一直使用 B 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对外进行经营活动。问:本案例中存在哪些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案例分析】Comment zlp1: 为什么是 3000,从哪里来啊?(1)A 的主体资格不合法律规定,即 A是非自然人;(A 是公司,有营利性)(2)A 只收取收益,不承担亏损,不符合合伙协议的法律特征的要求,至使双方在权利义务的承担上显然不公,是无效的合伙协议;(3)某乙收取贿赂,违法审批,显然是违法的;(4)该合伙企业被违法批准成立后以“有限公司”名义对外活动,不符合合伙企业名称的要求。根据合伙企业法第 8条规定,该合伙企业

40、不具备设立条件,应予以撤销,对乙的违法行为,应合伙企业法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三、合伙人承担债务的方式1 【案例介绍】王海、李平、俞颖三人于 1998年 9月 15日书面订立了一份合伙协议。协议约定,三人共同出资 10万元开设一家综合商店,王海出资 4万元,李平出资 3万元,俞颖出资 3万元;三人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或分摊亏损。同年 10月 10日,三人缴清了全部出资,并领取了营业执照。1999年 2月 18日,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三人向银行贷款 7万元,期限为 1年。1999 年 6月 2日,李平向王海和俞颖提出,准备将自己全部财产份额以 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舒立欣后退出综合商店,王海

41、、俞颖商量后表示同意。1999 年 7月 1日,李平办妥了退伙手续,舒立欣向李平交付了3万元。王海和俞颖向舒立欣介绍了有关经营和财务状况,并修订了合伙协议,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1999 年年终结算时,商店发生严重亏损。2000年 1月 22日,王、俞、舒三人商定解散商店,并将现有财产 5万元予以分配,但对银行贷款如何清偿未作处理。2000 年 2月 18日,银行贷款到期,银行要求李平偿还全部贷款,李平说自己已经退出,对合伙债务不负责,由舒立欣承担。银行找到舒立欣要求其偿还全部贷款,舒立欣说这笔贷款是在其入伙前由王海、李平、俞颖三人借的,自己不负责。银行又找到王海、俞颖要求偿还全部贷款,王海、俞

42、颖均表示只按合伙协议约定比例偿还应由其偿还的份额。【案例分析】(1)王海、俞颖和舒立欣在未清偿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将合伙企业的财产进行分配,这是无效的行为,应该全部返还,因 5万元不足以清偿银行贷款,所以还有追究各合伙人个人财产。(2)舒立欣虽然不是该合伙企业最初的合伙人,但是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他经过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并依法订立了书面入伙协议而成为合伙人;且原合伙人又向他介绍了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即向他履行了告知义务。入伙的新合伙人舒立欣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所以舒立欣对该笔贷款负有清偿义务。若他清偿后,清偿数额超过其应当承担的份额时,他可以按照合伙协议向其他未支

43、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应承担数额的合伙人追偿。(4)李平尽管经全体合伙人的同意已退出了合伙企业,但是退伙以后,并不能解除他对于合伙企业既往债务的连带责任。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向银行贷款发生在李平退伙之前,所以若银行要求他清偿贷款,他应承担连带责任予以清偿。又因为他已退伙,在合伙企业内部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若他向银行清偿了,则可以向王海、俞颖和舒立欣追偿。后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承担相应责任。李平、王海、俞颖和舒立欣对银行要求他们清偿贷款而各自提出的理由拒绝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他们对该笔贷款都承担连带责任。法律这样规定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44、,防止合伙人逃避企业的债务。2 【案例介绍】谭某、杨某、李某于 2003年 5月 1日,分别出资 5000元、10000 元和15000元,设立合伙企业通达商社,约定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亏损。2003 年 7月份,三人共分约 6000元。但过了 3个月,三人就发生了矛盾,杨某要退出合伙企业,抽走了自己的 10000元资金。谭、李二人经清查帐目,发现此时已经亏损 3000元,到 2004年 3月份共亏损5000元,谭、李二人宣告合伙企业解散,二人分别得到 4000元和 2000元的商品,对债务未作处理。合伙企业的债权人 A公司得知合伙企业已解散的消息,便找杨某索取 5000元债款,杨某说早已

45、退出合伙企业,对债务不承担责任。A 公司又找到谭某,谭某说我们是按比例分摊债务的,反正我仅占 1/6股,我只负责赔偿 800元,A 公司又找到李某,李认为还债三个人都有份,他们不还,我也不还,要换我也只抵押我的货物。A公司只好向法院起诉。试问:(1)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应遵守何种规定?(2)杨某、谭某、李某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通达商社的债务应如何处理?(4)A 公司可如何追偿其债务?【案例分析】(1)合伙协议未约定经营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提前 30天通知其他合伙人。合伙人违反前二规定的擅自退伙的,应当赔偿由此给其他合伙人造成的损失。(2)

46、三人的想法都不对。首先,杨某的想法不对。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经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杨某退伙时已经由 3000元债务,对此债务杨某应和谭李承担连带责任。其次,谭、李的想法也不对。依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其债务时,应由合伙人按协议约定的比例清偿,但合伙人对外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3)通达商社的债务应分两部分:2003 年底杨某退出合伙企业之前的债务和退出合伙企业之后的债务分别计算。前面的 3000元债务由三人负连带责任。(4)A 公司可以向谭、李任何一人索取应得债权;也可以向杨某提出请求,但是须以 3000元为限。三人中任何一人清偿完债务

47、后,再按按约定的比例分摊。3 【案例介绍】1998年元月,甲、乙、丙共同设立一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约定:甲以现金人民币 5万元出资,乙以房屋作价人民币 8万元出资,丙以劳务作价人民币 4万元出资;各合伙人按相同比例分配盈利、分担亏损。合伙企业成立后,为扩大经营,于 1998年 6月向银行贷款人民币 5万元,期限为 1 年。后丁经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加入该合伙企业。1998 年 8月,甲提出退伙,鉴于当时合伙企业盈利,乙、丙、丁决定解散合伙企业,并将合伙现有财产价值人民币 3 万元予以分配,但对未到期的银行贷款未予清偿。1999 年 6 月,银行贷款到期后,银行找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发现该企业已

48、经解散,遂向甲要求偿还全部退款,甲称自己早已退伙,不负责清偿债务。银行向丁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丁称该笔贷款是在自己入伙之前发生的,不负责清偿。银行向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乙表示自己只能按合伙人约定的比例承担清偿责任;向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丙则表示自己是以劳务出资的,不承担偿还贷款的义务。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各自的主张能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应如何清偿?(3)在银行贷款清偿后,甲、乙、丙、丁内部间应如何分担清偿责任?【案例分析】(1)甲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故甲对其退伙前发生的银

49、行贷款应负连带清偿责任。乙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之间对债务承担份额的约定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故乙提出应按约定比例清偿债务的主张不能成立,其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丙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以劳务出资成为合伙人,也应承担合伙人的法律责任,故丙也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丁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丁对其入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应负连带清偿责任。(2)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首先应用合伙企业的财产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乙、丙、丁在合伙企业解散时,未清偿债务便分配财产,是违法无效的,应全部退还已分得的财产;退还的财产应首先用于清偿银行贷款,不足清偿的部分,由甲、乙、丙、丁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3)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各合伙人在其内部是依合伙协议约定承担按份责任的。据此,甲因已办理退伙结算手续,结清了对合伙企业的财产债务关系,故不再承担内部清偿份额;如在 银行的要求下承担了对外部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 ,则可向乙、丙、丁追偿。乙、丙、丁应按合伙协议的约定分担清偿责任;(1 分)如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理论/案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