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5 专题4第三单元 醛 羧酸——疑难拓展 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90423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5 专题4第三单元 醛 羧酸——疑难拓展 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5 专题4第三单元 醛 羧酸——疑难拓展 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5 专题4第三单元 醛 羧酸——疑难拓展 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5 专题4第三单元 醛 羧酸——疑难拓展 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5 专题4第三单元 醛 羧酸——疑难拓展 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醛 羧酸疑难拓展拓展点一 醛与酮可以是同分异构体酮是一类具有羰基( )的化合物,它和醛是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相同时) 。丙酮(C 3H6O)是最简单的酮类,它和丙醛是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如下:显然,丙酮的分子中没有醛基,因此它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但由于含有碳氧双键,酮类化合物能发生加成反应,能被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等。注意:(1)相同碳原子数的醛和酮可以是同分异构体。(2)异构类型:(以 C5H10O 为例)拓展点二 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1. 酯的组成和结构酯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被烃氧基(OR)取代后的产物。酯是一种羧酸衍生物,其分子由酰基( )和烃氧基(OR)相连构成。官

2、能团类别异构 如:和官能团位置异构 如:和碳链异构 如:和2. 羧酸酯的组成和结构羧酸酯的分子式通式为 ,饱和一元脂肪酸酯的分子式通式为 CnH2nO2(n2) 。分子式相同的羧酸、酯、羟基醛、羟基酮互为同分异构体。3. 羧酸酯的物理性质酯类都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一般比水小。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4. 羧酸酯的化学性质(1)酯的水解: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在酸存在下酯的水解是可逆反应;在碱存在下酯的水解趋于完全,是不可逆反应。(2)酯的醇解在酸或醇钠催化下,酯还可以发生醇解反应。酯的醇解又称酯交换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

3、用途。5. 酯的主要用途酯常用作有机溶剂,也可用作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6. 乙酸乙酯的制取(1)反应原料:乙醇、乙酸、浓 H2SO4、饱和 Na2CO3 溶液。(2)反应原理:(3)反应装置:试管、酒精灯。(4)实验方法:在一支试管里先加入 3mL 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 2mL 浓H2SO4 和 2mL 冰醋酸,按上图装好,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35min ,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 Na2CO3 溶液的液面上,此时可以观察到有透明的油状液体浮在液面上。取下盛有饱和Na2CO3 溶液的试管,并停止加热,振荡盛有饱和 Na2CO3 溶液的试管后静置,待溶液分层后,可观察到上

4、层的透明油状液体乙酸乙酯,并可闻到果香气味。(5)注意事项:实验中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作用。盛反应混合液的试管要向上倾斜约 45,主要目的是增大反应混合液的受热面积。导管应较长,除导气外还兼起冷凝作用。导管末端只能接近饱和 Na2CO3 溶液的液面而不能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实验中均匀加热使液体保持微沸,这样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和蒸出,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饱和 Na2CO3 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冷凝酯蒸气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利于分层析出。不能用 NaOH 溶液代替饱和 Na2CO3 溶液,因乙酸乙酯在 NaOH 存在时易水解。拓展点三 醛、酮的制备方法1. 从

5、链状不饱和烃制备(1)烯烃的臭氧化还原法(2)羰基合成2. 从芳烃制备芳烃侧链的控制氧化:3. 从卤代烃制备同碳二卤化物的水解该法一般不用来制备脂肪醛、酮,因为脂肪族同碳二卤化物的制备较困难。由于醛对碱敏感,故一般不使用碱催化剂。4. 从醇制备常用氧化剂K 2Cr2O7 和稀 H2SO4,KMnO 4 和稀 H2SO4 等。为防止醛的进一步氧化,可采用较弱的氧化剂或特殊的氧化剂,如 CrO3吡啶等。拓展点四 醛和酮是有机合成的中转站1. 醛和酮与其它的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有机物的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

6、 。常见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2. 醛和酮加成反应的应用(1)用丙酮为原料合成有机玻璃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2)与格氏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制备醇这类加成反应还可在分子内进行:拓展点五 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溴水褪色的物质小结1. 能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1)与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类反应,使溴水褪色:(2)与苯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与醛类或有醛基的有机物反应,将 Br2 还原而使溴水褪色。(4)与苯、甲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合振荡,因萃取作用使溴水褪色,有机溶剂溶解溴呈橙红色。(5)与碱性溶液(如 NaOH 溶液、Na 2CO3 溶液等)反应,使溴水褪色:3Br26N

7、aOH= =5NaBrNaBrO 33H 2O(6)与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 SO2、KI 和 FeSO4 等)发生反应,使溴水褪色:Br2SO 22H 2O=2HBrH 2SO4(溶液变为无色)3Br26FeSO 4=2Fe2(SO4)32FeBr 3(溶液变为棕黄色)Br22KI =2KBrI 2(溶液变为黄褐色 )2.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1)与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类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苯的同系物(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与苯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与醛类等有醛基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8、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与具有还原性的无机还原剂(如 SO2、FeSO 4、KI 、HCl 等)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 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包括分子结构中有双键、 叁键、醛基(CHO)的有机物;苯酚;无机还原剂。苯的同系物(与苯环相连的碳上必须含有氢原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同系物和苯一样,都是有机萃取剂,跟溴水不反应,但可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褪色。拓展点六 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一般规律1. 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2. 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3. 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4. 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5.

9、羟基羧酸自身的酯化反应此时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到普通酯、环状交酯和高聚酯。如:考题分类与总结题型一 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是否共平面问题例 1 已知甲醛( )分子中的 4 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苯乙烯 B. 苯甲酸C. 苯甲醛 D. 苯乙酮方法点拨: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注意结合信息中甲醛的平面结构解析:题给信息是甲醛的 4 个原子是共平面的, 提示了跟 上的碳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也是共平面的。A 项,因乙烯的 6 个原子是共平面的,当用苯环(本

10、身是共平面的一个环)代替其中 1 个 H 时,可以使所有的原子共平面; B 项,相当于一个苯环和一个OH 代替了甲醛中的 2 个 H,当 OH 键旋转使 H 落在 所在的平面上时,所有的原子有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C 项,容易判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D 项,由于CH 3 中的 C 处于四面体的中心,3 个 H和 上的 C 处于四面体的 4 个顶点,它们不可能全部共平面。答案:D变式训练 1 已知甲醛分子的所有原子均共平面,某分子具有如下结构:C6H5COCCCH3,则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_个。解析:以苯环为母体,苯分子中的 1 个氢原子被羰基中的碳原子取代,该碳原子与苯分子中的其它11

11、个原子一定共平面;以羰基为母体,乙炔基中的 2 个碳原子、甲基中的 1 个碳原子、与羰基直接相连的苯环上的碳原子以及该碳原子对位上的碳原子、氢原子,共 8 个原子一定共平面。所以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 12 个。答案:12题型二 考查醛基和碳碳双键的特性例 2 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 H2 还原 B. 能被 KMnO4 酸性溶液氧化C.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Br2 发生取代反应 D. 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方法点拨: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官能团决定的,要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性及一些特征反应。解析:物质的

12、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茉莉醛分子中的醛基、碳碳双键、苯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被还原,故 A 正确。 、CHO 能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故 B 正确。分子中含有苯环、烷烃基,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Br2发生取代反应,故 C 正确。 能与 HBr 发生加成反应,故 D 错误。答案:D变式训练 2 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O,下列有关它的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充分反应生成 1-丙醇C. 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D. 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氧化解析:丙烯醛的化学性质由 CC 双

13、键和醛基两种官能团共同决定。 A 项,C C 双键与溴水加成,CHO 能被溴水氧化,CC 双键和CHO 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项,C C 双键和CHO 均能与氢气加成,最后生成 1-丙醇。D 项,CC 双键和CHO 均能被空气氧化,可以是燃烧,也可以是催化氧化。C 项,银氨溶液是弱氧化剂,CHO 能发生银镜反应,但表现的是还原性。答案:C题型三 定量考查醛基、羧基和酯基的特征反应例 3 某有机物 A 的结构简式为 ,若取等质量的 A 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新制的 Cu(OH)2 充分反应,理论上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21 B. 322 C. 645 D.

14、323方法点拨:能与新制 Cu(OH)2 反应的除了醛基外还有羧基羧基与 Cu(OH)2 发生中和反应 。解析:能与 Na 反应的有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能与 NaOH 反应的有酚羟基和羧基;能与新制Cu(OH)2 反应的有醛基和羧基。为便于比较,可设 A 为 1mol,则反应分别需消耗 3mol Na、2mol NaOH;当 A 与新制 Cu(OH)2 反应时,1molCHO 与 2mol Cu(OH)2 完全反应生成 1molCOOH,而原有机物含有 1molCOOH,这 2molCOOH 需消耗 1mol Cu(OH)2,故共需消耗 3mol Cu(OH)2,即物质的量之比为 323。答

15、案:D变式训练 3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取足量的金属钠、NaOH 溶液和NaHCO3 溶液分别和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必要时可以加热) ,完全反应后消耗 Na、NaOH 和 NaHCO3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42 B. 352 C. 351 D. 341解析:醇、酚、羧酸能和 Na 单质反应,1mol 该有机物能和 3mol 金属钠反应。酚羟基、卤素原子、羧基、酯基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特别要注意酯水解后生成了羧酸和酚,羧酸和酚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是常出现的陷阱,应深入思考,所以 1mol 该有机物能和 5mol 氢氧化钠反应。NaHCO3 只能

16、和羧基反应。所以选 C。答案:C题型四 考查检验醛基和碳碳双键的先后顺序例 4 昆虫能分泌信息素。下面是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CH 3(CH 2) 5CH=CH(CH 2) 9CHO。(1)指出该物质中的含氧官能团,为该官能团提供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并简述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含氧官能团 鉴别方法及实验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2)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方法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操作中,哪一个官能团应先检验?为什么? 。方法点拨:根据该信息素分子中官能团 CC 双键和CHO 的化学性质解答题目,还要注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本题检验完醛基后,必须加酸,调溶

17、液的 pH 至酸性,方可用溴水检验 CC 双键。解析:检验醛基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 Cu(OH)2,检验 用溴水或酸性 KMnO4 溶液。但当一种有机物中同时含有这两种官能团时,必须要考虑检验的先后顺序,若先溴水检验 ,则CHO 也会同时被氧化,无法再继续检验CHO 。故应先检验CHO (此时, 不会被弱氧化剂氧化) ,后检验 。答案:(1)(2)在加银氨溶液完全氧化CHO 后,调节溶液 pH 至酸性,再加入溴水,看溴水是否褪色。如果褪色,就证明有碳碳双键CH3(CH2)5CH=CH(CH2)9COOH Br2 CH 3(CH2)5CHBrCHBr(CH2)9COOH (3)该实验操作中,应先检

18、验CHO。由于 Br2 也能氧化CHO,所以必须先用银氨溶液氧化醛基(CHO) ,又因为氧化后溶液呈碱性,碱可与溴水反应并使之褪色,所以应先酸化后再加溴水检验碳碳双键变式训练 4 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1)若要检验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你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2)若要检验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C=C 双键,你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3)实验操作中,哪一种官能团应先检验? 。解析:(1)银氨溶液、新制 Cu(OH)2 悬浊液是弱氧化剂,只能氧化醛基,不能氧化 CC 双键。(2)由于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也能氧化醛基,所以必须先用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悬浊液把醛基转变为不具有还原性的基

19、团羧基(COOH) ,从而排除醛基的干扰。又因为氧化后的溶液为碱性,所以先酸化后再加溴水检验 CC 双键。 (3 )由于溴水也能氧化醛基,所以必须先用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悬浊液氧化醛基。答案:(1)取样,加入足量的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样品中含有醛基(2)取样,加入足量的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冷却后用盐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溴水褪色,则样品中含有碳碳双键(3)先检验醛基,再检验碳碳双键题型五 含醛的两组分混合物组成与含量的推算例 5 某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醛的混合物共 3g,和足量银氨溶液反应后,还原出 16.2g 银,下列说法正确的

20、是 ( )A. 该一元醇也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B.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甲醛C. 混合物中醇与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3D. 混合物中的一元醛是乙醛方法点拨:饱和一元醛的化学式为 CnH2nO,若为甲醛,则关系式为 1mol HCHO4mol Ag,若不是甲醛,则关系式为 1mol R-CHO2mol Ag。采用反证法,假定 3g 混合物中不含有甲醛,根据关系式 1mol R-CHO2mol Ag,先计算出醛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出醛的质量。若醛的质量大于3g,则假设不成立,含有的醛一定为甲醛;若小于 3g,则含有的醛可能为甲醛,也可能不是甲醛。据此讨论,计算出醛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醇的质量。解析:n

21、(Ag) 0.15mol ,16.2g108gmol 1假定不是甲醛,则:1mol R-CHO2mol Ag,故 n(醛)0.075mol。乙醛的摩尔质量为 44gmol1 ,那么 m(醛)0.075mol 44gmol1 3.3 g,由于 m(醛)混合物的总质量 3g,故假设不成立,所以该饱和一元醛一定为甲醛。由于 1mol HCHO4mol Ag,故 n(HCHO)0.0375mol。m(HCHO)0.0375mol 30gmol 1 1.125g, m(醇 )m(甲 醛 ) 1.875g1.125g 53A 项明显错误,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C、D 项均错误。答案:B变式训练 5 现有含饱和

22、一元醛 A 的溶液 100g,其中含该醛 25.74%,向其中加入另一种饱和一元醛 B17g。将所得的混合醛溶液取 4g,向 4g 混合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砖红色的沉淀 4.32g。已知醛 A 和醛 B 是相邻的同系物,B 的化学式量大于 A,求 A、B 的结构简式。解析:加入 B 后的溶液的质量: 100g+17g=117g,其中共含醛的质量为:100g25.74%+17g =42.74 g 。取出的 4g 混合醛溶液中,含有醛的质量是:4g =1.461g。%1074.2g设 A、B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有:RCHO + 2Cu(OH)2+NaOH Cu2O

23、+ RCOONa +3H2Og 144g1.461g 4.32g解得 =48.7,则 B 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48.7 大,A 醛比 48.7 小。由于醛 A 和醛 B 是相邻的同系物,A、B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14,所以 A 是乙醛 CH3CHO,B 是丙醛 CH3CH2CHO。答案:A 是 CH3CHO,B 是 CH3CH2CHO。题型六 合成醛、羧酸和酯的工艺流程题例 6 对羟基苯甲醛是一种合成医药、香料、液晶材料的重要中间体,以对甲基苯酚()为主要原料合成对羟基苯甲醛(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能跟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24、在生产中不直接用氧气氧化对甲基苯酚的原因是 。(3)写出对羟基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对羟基苯甲醛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方法点拨:这是一道考查醛类有机物的综合题。设计反应和反应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酚羟基,防止酚羟基被氧化。解析:酚羟基可与 NaOH 作用,故可推知 A 的结构简式为 ,结合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和反应的条件,可知反应发生氧化反应,将 A 中CH 3 氧化成CHO,故 B 的结构简式为 ,反应是利用盐酸的强酸性将 NaO转化为酚羟基(HO) 。CHO 可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从而转化成CH 2OH,苯在一定

25、条件下可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对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式为 C7H6O2,按照题目要求,结合侧链中原子数目可知侧链为COOH(羧基)或OOCH(甲酸酯) ,所以可写出符合条件的两种同分异构体: 、。具体流程为:答案:变式训练 6 工业上用甲苯生产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是一种常用的化妆品防腐剂) ,其生产过程如下(反应条件和某些反应物产物未全部注出):(1)有机物 A 的结构简式 。(2)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的反应类型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 E.氧化反应 F.还原反应(3)在合成路线上设计反应和反应的目的是: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

26、件):。解析:甲苯中的侧链易被氧化,受侧链影响,苯环邻、对位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从最终产物逆推可知:反应中的卤代反应发生在对位上。甲基氧化时,酚羟基也易被氧化,所以,反应就是为了保护酚羟基,防止酚羟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答案:(1) (2)A E(3)反应保护酚羟基,防止酚羟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反应重新生成酚羟基(4) + C2H5OH + H2O题型七 考查羟基羧酸的化学性质例 7 化合物 A 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发酵制得。A 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 A 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 H2SO4 存在下,

27、A 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1)试写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 ,B ,D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E 。AF 。(3)注明以下反应的反应类型:AE ,AF 。方法点拨:乳酸分子中有COOH、OH,既能与醇酯化,也能与酸酯化,既能两分子成环,也能两分子成链,还能多分子缩聚,本身又能消去生成丙烯酸,丙烯酸又可加聚,故乳酸被称为“明星分子” 。解析:由于化合物 A(C 3H6O3)在浓 H2SO4 作催化剂时,能与 CH3COOH 反应生成 D,也能与C2H5OH 反应生成 B,说明化合物 A 中既有COOH 又有OH ,其结构有两种:或 。又因化合物 A 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

28、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由此可推知 A 的结构简式为 ,或者利用两分子 C3H6O3 脱去两分子水生成的 C6H8O4 为六原子环状化合物,可推知 A 的结构简式为 。化合物 A 在浓 H2SO4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得到的生成物 E 能使溴水褪色。AF 明显是酯化反应,生成六原子环状二元酯。答案:(1) (2)(3)消去反应 酯化反应变式训练 7 已知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将 转变为的方法是 ( )A.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共热后,再通入 CO2 气体B. 加热溶液,通入足量的 SO2 气体C. 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的 NaHCO3 溶液D. 与稀

29、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解析: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共热后,生成 和 CH3COONa,再通入 CO2 气体后,由于苯甲酸酸性碳酸酸性苯酚酸性碳酸氢根离子酸性,所以生成 。加热溶液,通入足量的 SO2,不能得到钠盐邻羟基苯甲酸钠。与稀硫酸共热后,生成和 CH3COOH,加入足量的 NaHCO3 溶液后生成目标产物。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由于酚羟基也能与 NaOH 反应,则不能得到目标产物。答案:AC题型八 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例 8 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均已略去) 。请完成下列问题:(1)试管 a 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

30、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2)为防止 a 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3)实验中加热试管 a 的目的: 。 。(4)试管 b 中盛有饱和 Na2CO3 溶液,其作用是:。(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 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方法点拨:浓硫酸密度大,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以防酸液飞溅;乙酸易挥发,应冷却后再加入乙酸。液体加热时要加入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提供能量,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可将生成物蒸发,提高生成物的产率。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小,所以在饱和碳酸钠溶

31、液层上方有无色油状液体出现。解析:浓 H2SO4 在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在加入反应物时,应先加密度较小的乙醇,然后再慢慢加入浓 H2SO4,并不断振荡,最后加入冰醋酸。为了加快反应的速率,该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加热,同时可将乙酸乙酯蒸发,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在试管 b 中加饱和 Na2CO3 溶液,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同时可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有助于乙酸乙酯和水溶液分层。答案:(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冰醋酸(2)在试管 a 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3)加快反应速率 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

32、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5)b 中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变式训练 8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 中放有浓硫酸,B 中放有无水乙醇和无水醋酸钠固体,D 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已知: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 CaCl26C2H5OH;有关有机物的沸点: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沸点() 34.7 78.5 117.9 77.1请回答:(1)浓硫酸的作用: 。(2)若用同位素示踪法(用 CH3CH218OH 代替 CH3CH2OH)来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则能表示 18O 位置的化学方程式是:。(3)球形干燥管 C

33、 的作用是 _ 。若反应前向 D 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 D 中的现象是:_ 。(4)从 D 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除去_ ;再加入_(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然后进行蒸馏,收集 77.1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A. 五氧化二磷 B. 碱石灰 C. 无水硫酸钠 D. 生石灰解析:浓硫酸首先与无水醋酸钠固体起反应:CH 3COONa+H2SO4(浓) NaHSO4+CH3COOH。原理是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不能强热是为了防止浓硫酸与乙醇发生副反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乙醚和水,加入无水氯化钙可以同时吸收乙醇和水,再加入无水硫酸钠可以进一步除水,蒸馏可以除去溶解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醚。蒸馏前要先过滤,否则氯化钙晶体和硫酸钠晶体会受热分解,重新产生乙醇和水。不能选择 P2O5、碱石灰和生石灰等固体干燥剂,以防乙酸乙酯在酸性(P 2O5 遇水生成酸)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答案:(1)与无水醋酸钠反应制取乙酸;是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和吸水剂(2)CH 3COOH + CH3CH218OH CH3CO18OCH2CH3 + H2O(3)防止倒吸、冷凝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水溶液颜色变浅(4)乙醇和水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