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 念去去、/千里/烟波 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 只是/ 当时/已/惘然 怎/敌他、/晚来/风急 万里/ 悲秋/ 常/作客A BC DC 应为“昨夜/西风/凋碧树” ,应为“念/去去、/ 千里烟波” ,应为“怎敌他、/晚来风急” 。2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41242062】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槛菊愁烟兰泣露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 C 项,为拟人手法。其余均为比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憔悴损:枯萎凋谢C便纵有千种风情 风情:情意D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A A 项,将息:休息,调养。4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晏殊,北宋词人,其词多写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婉丽。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B 蝶恋花 是一首豪放词,尤其是词的下阕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使得全词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C晏殊的大部分作品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的。据蝶恋花的意象可知,这首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离别的痛苦。D这首词充满了凄切的情调和真挚的感情,且又在秋天这一典型的
3、环境里,使得主人公怀念远人的情感更加深切感人。B B 项,这是婉约词,不是豪放词。5下列对雨霖铃 声声慢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41242063】A “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B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C “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为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空虚,使她寻找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
4、徨无主。D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苦楚, “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妥帖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A A 项,都是实写,没有虚写。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67 题。 【导学号:41242064】临江仙 李 煜樱桃 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注】 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 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樱桃:初夏时
5、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B “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DE D 项,上片、下片的
6、描写顺序都是由外向内。E 项, “直白浅显”不妥,词作语言形象哀婉。7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_【答案】 悔恨之情。 “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惆怅之情。 “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 “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夕, “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
7、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导学号:41242065】破阵子晏 殊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注】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8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_【答案】 借助“燕子” “梨花” “碧苔” “黄鹏” “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来写美丽的春色。描绘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与下片写人物的天真可爱形成
8、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9词的下片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请简要分析。_【答案】 通过刻画人物的“笑” ,描绘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011 题。临江仙 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 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 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 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
9、灯预赏谓之“试灯”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 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 “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门虽设而常关” ,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今昔对比,无限感喟。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BC B 项,本词表现了作者的“孤寂之心,忧愤之情 ”。C 项,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11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人旨以为巧” ,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_【答案】 (示例) 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