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2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3 “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所有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 ”“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 )A东征军 B西征军C北伐军 D石达开部4最能体现
2、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C 万大洪告示 D 原道觉世训5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 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 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6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 ”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A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 B英国女王是“虚君”
3、,统而不治C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71899 年驻美公使伍廷芳在发表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演讲中指出:“作为一个市场,中国的一个省比整个非洲更有价值。中国的政策对待所有国家都一视同仁,他们都真正享有最惠国待遇。 ”其主要目的是A. 竭力满足列强寻求市场的需要 B. 顺应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C. 利用国际均势来谋求民族利益 D. 站在国际视野上阐释外交政策8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 ”此后
4、,列强发动了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0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11191
5、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12、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13、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
6、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4毛泽东指出: “(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 ”毛泽东的这一说法( )A. 反映了湖南特委的“左”倾错误 B. 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C. 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 D. 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负责人瞿秋白说:“为彻底实现土地革命,工人阶级就不能不领导着农民根本推翻中国的资产阶级,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他
7、的这一认识( ) A. 模糊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B. 破坏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团结C. 扩大了革命斗争的范围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17 “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
8、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止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 ”材料反映的战役。( )A.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B.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C. 失败的原因是消极的抵抗 D. 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对日军侵华步伐的延缓18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 (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 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 )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191945 年
9、5 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而 8 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20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二、非选择题2
10、1上海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上海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 近代上海开埠后,外滩地区率先跨出了传统的农业社会,走上近代城市化发展的道路。百余年来,它作为展示西方文化的窗口、上海城市发展繁荣的标志而备受关注。(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的时候,英国是怎样的历史状况?上海是如何开始“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上
11、海开埠后,上海外滩所处的地位。(3)根据以上材料,鸦片战争给上海带来的最重要的客观影响是什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洪秀全从农民阶级立场出发,把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是真神、人皆上帝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材料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 “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的平等内容,使宗教的教义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证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赵去章劝世良言与洪秀全早期思想材料二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
12、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秀全成功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秀清对发展中英关系的态度。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抗日战事甫告结束,我们政府立即揭举和平建国的方针,更进而以政治商谈、军事调处的方法解决共党问题。不意经过了一年有半的时间,共党对于一切协议和方案都横加梗阻,使其不能依预期的步骤见诸实施。而最后更发动其全面武装叛乱,危害国家的生存。我
13、政府迫不得已,乃忍痛动员,从事戡乱。蒋介石元旦声明(1949 年)材料二 回忆三年前,当抗战胜利的初期我们曾集合各方代表和社会贤达于一堂,举行过政治协商会议我们也曾经商定了一个和平建国纲领和解决各方争端的具体方案。可惜当时各方既未能完全放弃小我的利害,全国人民亦未能用最大的努力去促进这个和平运动的成功,遂致战祸复发,生灵涂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的元旦广播演说(1949 年)材料三 抗战之后,继之以三年内战,不仅将抗战胜利后国家可能复兴之一线生机毁灭无遗,且战祸遍及黄河南北,田园庐舍悉遭摧毁荒废,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
14、有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发表声明(1949 年 1 月 22 日)(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谈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概括总结蒋介石、孙科、李宗仁对这个问题的各自看法。(2)简略介绍三段材料产生的背景。(3)依据史实对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进行批驳。答案一、选择题:1 【解析】 “诉讼推给外人处置”说明中国丧失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司法主权,B 项正确。【答案】B2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海盗的行为是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其手段是极为残忍和具有灭绝性的。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了圆明园且烧毁它,体现了其毁灭性的一面。【答案】D3 【解析
15、】从材料中“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 “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等信息可知,其反映了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孤立无援,故选 C 项。A、B、D 三项都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C4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选 B。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A 排除;万大洪告示 原道觉世训不属于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C、D 错误。【答案】B5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明显是流于形式的空想,未能真正实施,故 B 项正确。【答案】B6 【解析】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6、识不难发现,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再一次对中国疯狂的侵略扩张,所以,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只可能是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所以本题答案是 A。【答案】A7 【解析】据材料“1899 年驻美公使伍廷芳” 、 “中国的政策对待所有国家都一视同仁,他们都真正享有最惠国待遇”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伍廷芳作为中国政府的驻美公使,其主要目的是谋求民族利益,由于中国国力弱小,故企图利用列强矛盾和国际均势争取国家利益,故 C 选项正确;伍廷芳显然不可能竭力满足列强的需要,
17、故 A 选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也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侵犯,故伍廷芳的目的也不是顺应美国的政策,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伍廷芳以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不是站在国际视野上阐释外交政策,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答案】C8 【解析】清朝 1912 年灭亡,根据“清后二十年历史” ,此事件应发生在 1892-1912 年间,鸦片战争时间是 18401842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8561860 年,排除 AB;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是 1894 年,根据“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 ,排除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是 1900 年,符合“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
18、 ,故 D 正确。【答案】D9 【解析】 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 A 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 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 D 项正确。【答案】D10 【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 A 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 B 项不正确。C 项表述错误。故选 D 项。【答案】D11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选出答案。辛亥革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而且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 项错误;英国虽保留了君主制,但走上了资
19、本主义道路,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C 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采用了暴力方式,英国虽然采用了非暴力的方式,但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D 项错误。【答案】A12、C13、D14 【解析】从材料中的“(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来看,湘南特委实行的是打击面过大的“左”倾路线。故答案为 A 项。这种做法不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排除 B 项;C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15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瞿秋白的这一认识将
20、民主革命的斗争指向资产阶级,扩大了革命斗争的范围。故答案为 C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材料并未说明瞿秋白仍然认为只能进行民主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不包括资产阶级,排除 B 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材料所述与此无关,排除 D 项。【答案】C16 【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 A 项错误。题干时间表明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的初期,即防御阶段,而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抗战中后期,故 B 项错误。抗日战争初期,虽然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重大战役,但国民党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故 C 项错误。 “新气象”指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
21、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故 D 项正确。【答案】 D17B【解析】 “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 ,说明是正面战场,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符合淞沪会战情形,国民政府军队英勇抵抗日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故 B 正确;依据材料中“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 “苦战”等信息可知,当时国民党抗战不消极,故 C 项错误;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D18 【解析】 “沈阳九君子 (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 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 (TRUTH(真相) 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表明知识分子在外交中所作出的贡
22、献,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担当,故 A 项正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但东三省被日本占领、伪满洲国成立的事实没有改变,因此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说法错误,故 B 项排除;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排除;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排除。【答案】A19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蒋介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面看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致的。1945年 5 月的讲话反映了其主要目的,而 8 月份邀请毛泽东商讨和平表面上是为了和平,实际上是为反共发动内战做准备工作,借此争取时间准备内战。【答案】A20 【解析】解答此题须提
23、取题干中“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 “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信息。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是在1947 年,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C、D 三项都发生在 1948 年底到 1949 年,不符合时间和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21 【解析】第(1)题“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的时候是指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此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所以开始“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在此之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3)题注意
24、问的是客观作用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答案】(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1842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2)率先走上近代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展示西方文化的窗口;是上海城市发展繁荣的标志。(3)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22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洪秀全关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来源的信息,并结合教材中鸦片战争、阶级矛盾方面的内容回答。第(2)问提取“归顺” “踊跃欢迎” “自由出入” “随意进退”方面的信息回答。【答案】 (1)原因:洪秀全把早期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观念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运动
25、;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深受西方列强蹂躏,民愤日深;清政府为偿还对外赔款加重赋税,激化了阶级矛盾。(2)态度:他仍然以传统的大国思想看待中英问题,并许诺英国人可以“自由进出” “随意进退” ,这有损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等人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23.(1)关于内战的责任问题。蒋介石把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孙科认为各方均有责任;李宗仁则回避内战的责任问题。(2)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军队主力已基本上被消灭。(3)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并作出重大让步;1946 年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蒋介石先玩弄假和平伎俩,后又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