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7147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衡阳市八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

2、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 439 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 “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 , “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

3、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 “吐蕃道” “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

4、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 “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

5、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 “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6、节选自 2017 年 3 月 8 日人民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B.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C. 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D. 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7、甚至因为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B. 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C. 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D. 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B. 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C

8、. 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D. “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答案】1. C 2. B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题干“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

9、通古道。故选 C 。【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 B 项“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 ”表述错误,文中只说回纥是这样。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 项“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

10、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不全面,文中还有“还为了经营西域 ;”C 项“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文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D 项“将”错,是“进一步” 。原文第一段,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 。故选 B。【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阿弟黎晗她第一次

11、来,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她在窗外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阿弟。 ”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她在窗外站着,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 “有没有废纸旧报纸卖,阿弟?”“哦。 ”他犹豫了片刻,脸上终于放松下来。 “有啊,你进来吧。 ”她走进来,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刊归到了一起。看到她麻利的动作,他想了想,又从书橱上翻出了些旧杂志,轻轻地放在了那堆她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报刊上。“一斤两毛钱,阿弟。我去拿秤子。 ”她满脸堆笑地说。“送你,都拿去吧。 ”他轻声说。她再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拖把。 “我帮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

12、。他心里突然烦躁起来。 “不要了,你去吧。我要做事情了!”他板着脸说。“好好好。这个阿弟人真好”她麻利地把那些旧报刊塞进麻袋,一只手拖着袋子, 另一只手举着拖把出去了。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她的声音,她的样子,她的动作,她消瘦的背影,她脸上谦卑的表情,太像他已经去世多年的母亲了母亲去世的时候,就是她现在这个年纪。她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母亲最后留在他记忆中的样子从这以后,他留了心,别人来收旧报刊,他一概回绝。他把所有的旧报刊都留给了她。屋角的报刊堆得有点高了,偶然问看到,他会在心里突然想起她。有一回,他到另外一栋楼去开会,看到过道上堆满了旧报刊,他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了一下

13、。果然是她的收获,她正在帮人家拖地板呢。她突然看到他,抬手捋了捋垂下的发绺,有点害羞地笑了。他也笑着点了点头。刚好旁边有同事看到了,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迅速收起脸上的笑意,很快走开了。她对他还是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 “阿弟,你人真好!”她总是这样说。他笑笑,没有接她的话。 “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对儿子的称呼,也是哥哥姐姐对弟弟的称呼,在更大的范围内,只要是年纪小的男性,都可以这样叫。母亲一直到临终,都是这样叫他的。她的声音太像母亲了。她渐渐在机关大院混熟了,生意越做越顺。要过年的时候,他看到她购置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每天都载着满满一大车废品,吃力地骑出机关大院。年前的最后一天,她带了个小学生

14、模样的男孩。看到那个男孩,他眼睛一亮,慢慢地走了过去。她骑在三轮车上,小男孩跟在车后面。 “阿弟,你扶住,别让东西掉下来!”她嚷嚷着。他就站在车的后面。小男孩发现了他,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小男孩和他小时候一样瘦,但跟他长得一点也不像。他有些失落,却长嘘了一口气。他要走开时,三轮车突然刹住了。她和她的三轮车被门卫拦住了。是一个新来的保安,态度非常强硬。她忙不迭地解释着。“阿弟,我跟你讲,我一直在这里面收东西的阿弟,我不骗你”“谁是你阿弟!”保安不耐烦地呵斥她, “你这东西怎么来的?啊,我怎么知道你是买的还是怎么的!”他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眼里藏着的泪光,捕捉到了那泪光中的委屈和愤怒。他想起了自己的童

15、年。这时候她看到了他。 “阿弟”她朝他虚弱地喊了一声。他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让那个保安的声音小了下去。她和她满满的一车废品慢慢地出去了,小男孩跟在后面。他心里涌出了一种酸楚过了年上班以后,他突然被任命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局长。过了几天,那个新来的保安唯唯诺诺来找他。“领导,不好意思,那天那天我刚来,不知道那个女的是您家亲戚”“你说什么?”他脸上瞬间布满了怒气。保安走了之后,他把保卫科科长喊了过来。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半个月以后,那个保安被炒了。(选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朱红与深蓝 ,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

16、段中“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看到收废品的女人时的惊异,为后文写那女人的样子很像他早年过世的母亲做了铺垫。B. 当收废品的女人带着谦卑的神情说要帮他拖地时,本来态度很好的他“突然烦躁起来” ,这可能是因为她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也曾在人前这样谦卑,心里很不是滋味。C. 那个唯唯诺诺向他道歉的保安被炒,小说结尾这看似赘余的 一笔却深刻揭示了他睚眦必报、公报私仇的狭隘。D. 小说中插入“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对儿子的称呼”这句话,与小说开头他听到轻轻一声“阿弟”就“吓了一跳”相照应,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入情入理。5. 类似“阿弟你人真好”这样的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17、。6. 文章结尾“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 半个月以后,那个保安被炒了。 ” 这一情节应该是谁造成的?请结合文本阐述你推断的理由。【答案】4. C 5. 表现了她谦卑恭谨的形象 表现了她对他的由衷感恩之情与他后来对她的行为形成对比(恰恰是这个“人真好”的阿弟,仅仅因为别人怀疑收废品的她是他的亲戚而禁止她进机关大院,断绝了她在这里经营了很久的生意) ,这种对比让他的行为和复杂心理更耐人寻味。多次出现“阿弟”之一亲切的称呼也暗含了与主题的关系。 6. 观点:应该是“他”吩咐不让她进机关大院的,那个保安也是“他”炒的。理由:他只是因为她的样子和声音特别像自己早年过世的母亲而对她怀有亲近感

18、,忍不住关心牵挂她,并不是他真的对一个收废品的女人怀有怎样的深情他并不愿意让别人看出自己对这个收废品的女人怀有亲近感,或与她有什么关系,所以当同事很奇怪看着他对她点头微笑的时候,他就“迅速收起脸上的笑意,很快走开了” 在一个等级观念还很浓厚的环境中,没人理解他作为一个机关干部为何会对一个不相干的下层女人那样亲切和关照,猜测她是他的亲戚,有损他的面子,他采取这种方式显示自己跟她毫无关系是很正常的从小说中看,机关单位是不能让外人随便出入的,在大家怀疑她是他的亲戚的情况下,继续让她自由进出大门,会给人利用个人权力为亲戚开绿灯的嫌疑,所以他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消除嫌疑。【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

19、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C 项“深刻揭示了他睚眦必报、公报私仇的狭隘”理解不恰当,保安被辞退的原因可能是他担心保安到处说这个收废品的女人是他的亲戚而有损他的形象,也可能是他恼恨保安这样说让他不得不叫保卫科长禁止她入内,导致他再也见不到她,找不到那种仿佛看到母亲的感觉了。故选 C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中语句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类似阿弟你人真好这样的话在文

20、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从文中找出这句话然后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这句话的作用;文本第七段“她再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拖把, 我帮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和“ 好好好,这个阿弟人真好她麻利地把那些旧报刊塞进麻袋,一只手拖着袋子,另一只手举着拖把出去了。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 ,这句话是他送给她废旧报刊感激之语,表现收废品女人的谦卑恭谨的形象;文章结尾“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可以看出与他后来对她的行为形成对比,恰恰是这个“人真好”的阿弟,仅仅因为别人怀疑收废品的她是

21、他的亲戚而禁止她进机关大院,断绝了她在这里经营了很久的生意,耐人寻味;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题目要求可以回答问题。【6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答题时首先明确小说的情节结构,其次探究小说情节结构的这样安排是否合理,对于是否合理的回答,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题干“文章结尾“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 半个月以后

22、,那个保安被炒了。 ” 这一情节应该是谁造成的?请结合文本阐述你推断的理由。 ”回答本题不能脱离文本作答,况且回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能够自圆其说,符合题目要求。从前文情节中能得出以下理由他只是因为她的样子和声音特别像自己早年过世的母亲而对她怀有亲近感,忍不住关心牵挂她,并不是他真的对一个收废品的女人怀有怎样的深情;他并不愿意让别人看出自己对这个收废品的女人怀有亲近感,或与她有什么关系,所以当同事很奇怪看着他对她点头微笑的时候,他就“迅速收起脸上的笑意,很快走开了” ;在一个等级观念还很浓厚的环境中,没人理解他作为一个机关干部为何会对一个不相干的下层女人那样亲切和关照,猜测她是他的亲戚,有损

23、他的面子,他采取这种方式显示自己跟她毫无关系是很正常的;从小说中看,机关单位是不能让外人随便出入的,在大家怀疑她是他的亲戚的情况下,继续让她自由进出大门,会给人利用个人权力为亲戚开绿灯的嫌疑,所以他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消除嫌疑。所以可推出应该是他吩咐保卫科科长不让他进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

24、题。材料一近年来,国内外都在不断探索公民无偿献血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我们搜集筛选中外有关无偿献血的 189 篇文献(英文 117 篇,中文 72 篇)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文献计量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无偿献血的意愿、影响因素的方法、结果等。189 篇文献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引用数据库资料。英文文献中,利用数据库最多,其次是问卷调查。中文文献中,问卷调查最多,然后是数据库和文献资料。在数据分析上,中外均以构成比为最主要的方法(国内占 95.16%,国外占 93.07%),其次是卡方分析。另外,还有计算平均值、计算标准差等。国外还有 meta

25、 分析和模型分析,分别有 16 篇和 10 篇,而国内缺乏 meta 分析。189 篇文献中,在研究影响献血意愿的因素上没有差异,以性别、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为主。性别:中文文献中有 47篇做了性别研究,有 76.6%的文献得出男性献血多于女性的结论,这与国外文献 79.01%的结论相同。居住地:在所有研究居住地的中文(10 篇)和英文(13 篇)文献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城镇居民的献血意愿高于农村居民。文化与年龄:研究表明,献血人群结构年轻化,且有受教育程度越高,献血越踊跃的趋势。但是,胡家琪等发现受教育程度与献血意愿无关。职业:吴海霞等研究得出结论,在实施无偿献血的初期,大中

26、专院校学生、国家工作人员、解放军官兵成为献血的主力军。随着街头流动采血工作的拓展,外来务工人员、私营企业员工、个体经营者已成为最具有潜力的献血群体。国外研究也表明,血液大部分来自于初次献血的学生。国内外有 137 篇文献研究了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出现频繁排在前三位的是恐惧、缺乏认知和认为献血不方便,占文献总量的比例分别是 82.48%、64.23%和 50.36%,见表 1。涉及宗教因素的,国外有 4 篇。仅有国内文献得出了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差、认为浪费精力或时间的结论,不利于居民积极献血。表 1 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中文文献(48) 英文(89) 合计(137)阻碍因素 频次构成比(%)频次构

27、成比(%)频次 构成比(%)恐惧(针头、血液、疼痛、感染)42 87.50 71 79.78 113 82.48自身条件不允许 18 37.50 24 26.97 42 30.66缺乏认知 36 75.00 52 58.43 88 64.23没时间 25 52.08 24 26.97 49 35.77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差16 33.33 0 0.00 16 11.88认为献血不方便 39 81.25 30 33.71 69 50.35家长反对 17 35.42 5 5.62 22 16.06发生不良反应 8 16.67 20 22.47 28 20.44未被要求 3 6.25 5 5.62 8

28、 5.84宗教 0 0.00 4 4.49 4 2.02认为浪费时间或精力 24 50.00 0 0.00 24 17.52(摘编自中外探讨无偿献血意愿影响因素的比较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口献血率达 13%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而 2014 年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仅为 0.9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4%。低献血率的背后,除了国人的认知不足,比如担心影响身体,对献血有恐慌情绪等主观因素外,还有特定的客观原因。目前中国血站的库存血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而献血的主要渠道就是街头采血点(献血屋或献血车)。街头流动人口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总体采血量。以北京某繁华地段采血点为例,据统

29、计,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会有 100 人左右献血。若碰上雨雪、刮风等恶劣天气,献血人数会骤降一半多。遇到“五一” “十一”等节假日,人流量增加,每天献血人数能达到 300 人以上。而在寒冷的冬季,街上行人普遍减少之际,以及外地人大量返乡的春节期间,采血点自然也就门可罗雀,这就是所谓的季节性“血荒” 。导致季节性“血荒”的根源,是献血人群的单一。本世纪初,由于大部分地区先后取消了给各单位下达的摊派性献血指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献血人数明显减少,使得在校大中专学生成为献血人群的主力,占比上升到 50%左右。除学生以外,农民工也是供血的重要群体。过分依赖这两个季节流动性极强的群体,结果就是当学生寒暑假

30、和农民工春节返乡之际,他们求学和务工所在城市就会出现采供血不足的情况。街头流动献血比例过高,必然造成献血“靠天吃饭”的现状。与流动采血相比,预约献血更有计划性,效率更高,这种方法也广泛被其他国家所使用。而在当下,中国预约献血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例尚不足 10%。(摘编自大范围“血荒”要怪血贩子吗? ,2016 年 4 月 27 日点击今日)7. 下列关于中外文献对无偿献血的相关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对 189 篇文献采取了文献计量和描述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外文献均以问卷调查和利用数据库资料为主要研究方法。B. 国内外文献虽然在数据分析方法上存在差异,但调查结果有很多

31、相同之处,例如:无偿献血的首要阻碍因素都是恐惧。C. 中外研究无偿献血均侧重于数据分析,国外分析方法比国内多,如国外运用了 meta 分析和模型分析,而中国在这两方面还是空白。D.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男性的献血意愿要强于女性,城镇居民献血愿望更强、自觉性更高,在中外无偿献血中,学生都是主要群体。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 1 中,凡是主观性阻碍因素,在中文文献中出现的比例均明显髙于外国,说明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还存在短板,也意味着有广阔的发展空间。B. 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中,中国家长反对的比例远高于外国,说明中国家长明显有溺爱和短视的倾向,纠正中国家长的错

32、误认识很有必要。C. 大多研究表明,在主要献血人群中献血意愿与年龄成反比,与学历成正比,而在国内恰恰相反,这可能与国内对特定人群的宣传力度不足有关。D. 材料二中对无偿献血群体变化的原因分析,可以用来印证和解释材料一中中国无偿献血初期“职业”因素的具体影响和变化原因。9. 影响我国无偿献血的原因有那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C 9. (1)主观原因:对献血缺乏正确的认识,心存顾虑和恐惧。(2)客观原因:采血机构的服务态度差,服务水平低;过于依赖街头流动献血,献血方式单一,预约献血比例过低。【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

33、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C 项, “如国外运用了 meta 分析和模型分析,而中国在这两方面还是空白”说法错误,国内只缺乏 meta 分析。故选 C。【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 C 项,以偏概全,“在国内恰恰相反”不当。故选 C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

34、查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要求,如本题“影响我国无偿献血的原因有那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然后分析材料,认真阅读文本,从中分析、概括、筛选答案要点。作答时先筛选,如:材料一第二段“国内外有 137 篇文献研究了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出现频繁排在前三位的是恐惧、缺乏认知和认为献血不方便” “仅有国内文献得出了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差、认为浪费精力或时间的结论,不利于居民积极献血” 。材料二第一段“比如担心影响身体,对献血有恐慌情绪等主观因素外,还有特定的客观原因” 。材料二第二段“街头流动人口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总体采血量”等。然后在筛选

35、的信息中进行整合概括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

36、“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顾隐君传明归有光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散居浦之南者,其族分而为三,故世称其地曰三顾村云。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皇太子生,覃恩近侍

37、,封隐君如其官。隐君为人敦朴,粗率任真,尤不能与俗竞,平生不识官府。会里中有徭役事,隐君为之赋鸿雁之诗,戾止于吴门。君故生长海上,言语衣服,犹故时海上人也,无纤毫城市媮靡之习,及贵,愈自敛约。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敕受章服,闭门不交州郡。郡太守行乡饮酒礼,到门迎请,终不一往。每旦,焚香拜阙,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曰:“微天子恩,不得此。 ”居常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人谈说不休,曰:“不信今人非古人也。 ”故平生未尝爱财,未尝疑人。季弟蚤世。先属意隐君子为后,隐君固让其兄子。在余姚,见家人持官物,即槌碎,加诟责焉。虽流离颠沛之际,孜孜以济人为务。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

38、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或伪指隐君赚人金,隐君曰:“吾不知金,而金实为我。 ”卒偿之而不自言。州大夫建绰楔,使人送其直,送者诡曰:“此吾赎金也,而非其罪。 ”隐君恻然,遽还之。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有某桥道未修,有某死未殓葬,以告,必得所欲。至其所自奉,布衣蔬食而已。濒海多逋税,置役田以恤其里人。尝曰:“海上吾故乡,吾不能一日亡首丘之志。”故自号海隐居士。时时往庐于墓侧,从兄为游,年老兄弟相乐也。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初,隐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 ”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改)注戾止:流传到达。绰楔:古

39、时表彰孝义的牌坊或木柱。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平生未尝爱财 爱:吝惜B. 隐君固让其兄子 让:谦让C. 置役田以恤其里人 恤:怜恤D. 勒石于墓 勒:雕刻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B. 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C. 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D. 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12. 下列对原

40、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隐君的祖籍是昆山七浦塘,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代,他因为进士出身的儿子顾存仁在担任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又恰逢皇太子出生之喜而被朝廷封赏做余姚知县。B. 顾隐君为人忠诚老实且率性天真,生平既不喜欢和世俗之人攀比也不喜欢结交官场权贵人物,不染城中人奢侈习气,即使后来做官发达富贵了也仍恪守海边平民本色。C. 顾隐君是一个具有浓郁感恩情怀的人,他虽然不曾接受郡太守的乡饮延请,但对给与他官职的天子却始终带着真诚的感激之情,每天除焚香拜阙外还一饮一食常思源。D. 顾隐君因经常读书而仰慕书中古人的高风亮节,一生仗义疏财且待人胸无城府,自从被人诬指骗钱而无辜赔

41、偿后开始沉默寡言,但每逢乡里人前来求助他仍慷慨解囊。13.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贵,愈自敛约。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2)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到了富贵发达时,他更加谨慎节俭。到余姚去接受朝廷奉养(或:到余姚就任县令) ,他只让力夫跟随自己,独自一人在晚上到官衙里去,县里人都不知道。(2)遇到有人乞求借钱,他(顾隐君)马上分钱给与,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

42、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解答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本题中 C 项“置役田以恤其里人”的恤应是动词救济的意思。故选 C。【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解答本题可先理解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安葬是为了掩盖死者形体,安葬一定要遵循简朴原则,看着美有什么用处?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 ”,然后观察几个选项用排除法

43、“古人葬以掩形”的“掩形”是一个词不应分开,排除 BD 项, “不然”是“不这样”的意思,不能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A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D 项错在“自从被人诬指骗钱而无辜赔偿后开始沉默寡言”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无辜替骗钱人赔偿,自己却不向外人说。故选 D。【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

44、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关键点:及,等到;愈,更加;就养,接受朝廷奉养。第二句关键点:乞贷,乞求借钱;赀,钱财;负,背弃信义;许,答应。【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顾隐君名叫启明,字时显,祖上曾居住在昆山的七浦塘,现在他是太仓人,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

45、人。顾隐君有个儿子叫顾存仁,他考取了嘉靖十一年的进士,被选拔外调做余姚知县。因为政绩考核得了第一名,他被调入朝廷做礼科给事中。恰逢皇太子出生,皇上厚待身边臣子,把顾存仁曾做的余姚县令一职封给顾隐君。顾隐君做人忠厚老实,率性天真,特别不愿意和世俗人攀比。他平生不结交官府里的人。恰逢乡间有徭役事发生,顾隐君因为这件事而创作了鸿雁诗,此诗流传到苏州。顾君过去生活在海边,做官后的说话和穿着,仍然像过去的海边人,没有丝毫城市人奢侈习气,到了富贵发达时,他更加谨慎节俭。到余姚去接受朝廷奉养(或:到余姚就任县令) ,他只让力夫跟随自己,独自一人在晚上到官衙里去,县里人都不知道。敬领官服后,他闭门不结交州郡官

46、员。郡太守举行乡饮宴会时,亲自上门迎接延请他,可他最终没有前去。每天早晨,他焚香朝着京城方向跪拜,每吃一顿饭喝一次酒,一定先把手放到额头上表示感谢,说:“没有天子的恩情,我不能够过这样日子。 ”家居时经常读书,遇见自己满意的内容,每次他都挑选出来对人说个不停,他常说:“我不相信现在的人不能像古人那样活着。 ”所以他一生不曾爱惜钱财,不曾怀疑过人。弟弟早早地去世。他生前着意要顾隐君的儿子过继做后人,可顾隐君坚决地把机会谦让给哥哥的儿子。即使是未做官漂泊谋生的时候,他也一心一意地把帮助别人作为重要的事。遇到有人乞求借钱,他马上分钱给与,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

47、。有人曾冤枉说顾隐君骗人钱,顾隐君说:“我不知道什么钱,可这钱被骗的事确实因我担保而起。 ”他最终无辜地替骗钱人偿还了钱而自己却不向外人说明。州大夫要为余姚县孝义的人建牌坊(或:木柱) ,就派人送拨款给顾隐君,送钱的人撒谎说:“这是我赎罪的钱,可我实际没有那罪啊。 ”顾隐君听了表现出同情的样子,马上把钱还给那人。大凡乡里有某住宅某墓地因互相邻近需要搬迁却无钱,有某桥梁某道路因无钱而未修整,有某人死了因无钱而未入殓安葬,只要有人前来告诉顾隐君,顾隐君就一定能够满足他的愿望。至于自己的日常奉养,也就是布衣菜饭而已。沿海一带老百姓多有欠税的,于是顾隐君就开辟役田来救济那些乡里的欠税人。他曾说:“海边

48、是我的故乡,我不能有一天丢掉自己根本。 ”所以他自号海隐居士。他最后因在海边得病而回乡,然后去世。当初,顾隐君年龄未满六十,教导儿子说:“古人安葬是为了掩盖死者形体,安葬一定要遵循简朴原则,看着美有什么用处?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 ”于是就求兄长写下遗命,把它刻在墓旁的石碑上。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公安县怀古 杜 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

49、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 768 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14. 下列对本诗公安县怀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 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营之旷,城之深。C. 颔联中, “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15. 同为怀古诗,本诗与咏怀古迹 (其三) 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咏怀古迹 (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死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本诗是作者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刘备、吕蒙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的向往。【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