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 徐娟 审核人 初二语文组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1 课时课题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教法及教具 讨论法、朗读法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一、 导入: 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
2、语言来描绘。我们今天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说“屏”,来了解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1、 由一组同学展示词语的积累 2、 由二组同学展示预习二 3、 点评: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老师重点进行问题 2 的点评。 A、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B、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C、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程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3、。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4、文章是什么结构?说明顺序是哪一种? 总 分 总 (1 自然段) (2-4 自然段) (5 自然段) 逻辑顺序 三、 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1、 理解诗意 :A、“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B、“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了解文章的结构及说明顺序。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学教师主导活动 学
4、生主体活动过程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C、“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年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引起读者兴趣。 牡丹亭中的引用放在屏风定义后面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3、由三组同学展示课外积累的有关屏的古诗词。 南朝
5、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学生可能找不出这么多,老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四、 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 四组同学展示预习三。 2、 明确:作诠释、作比较、分类别、引用等。 五、 小结: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六、 作业 。了解引用诗词的作用。学生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