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浏览题历史试题三1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先秦;史料使用【解析】西周的青铜铸造以木炭为燃料,汉代冶铁才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铭文字体为统一的篆书;“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 ,光辉的文王,被天授与统治天下的命令,拓片部分内容宣扬文王武王受天之命统治四方,ABC 项不符合史实。青铜铭文直接记载国家重大事件,属于第一手资料,故答案
2、为D。【答案】D2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 ,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考点】孔子和老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先秦【解析】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意思是作君主的犯了很大的过错,作臣下的就要告诉君主,臣下告诉君主多次要改掉曾犯下的大过错,但是君主从不听劝,这样的话,作臣下的就可以让其它更有贤明的人当
3、君主,可见 A.B.C 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 A.B.C 项错误;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为王之道,首推的是崇高的道德,有德的人当之,故 D 项正确。【答案】D3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 ”下列有利于解决此问题的主张是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B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解
4、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能力。题干黑格尔的哲学名言主张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也是哲学的真正的基础;而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是从政治、制度层面“兴天下之利” ,刑法则是从法律层面“除天下之害” 。故选 D。【答案】D4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
5、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汉朝;宋朝【解析】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是指从秦以后,在孔孟思想上加以改造的汉代儒学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演变,包括二程、朱熹、王夫之等,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是董仲舒的思想,只是新儒学中的一部分,故 A 项错误;整个新儒学都是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故 B 项正确;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属于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新儒学与汉唐的大一统没有直接的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B5 “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 ”(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6、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解析】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君主与士人共治”的含义。董仲舒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 ,同时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朝廷采用学习儒学的士人参与国家大政,这就构成了君主与士人共治的结构。【答案】A6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 ,参之给(给事中)舍( 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这体现了朱熹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考点】宋明理学;宋朝【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主“必谋之大臣(宰相
7、) ,参之给 (给事中)舍( 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 ,可见在朱熹看来,君主和臣子们各司其职,皇帝不可以侵占臣子的权力,皇帝发布的命令,必须和大臣们在朝廷上仔细讨论过才可以作出,因此朱熹反对皇帝的独断专行,故 A 项正确,B.D 项错误;C 项虽然符合朱熹的主张,但是重在强调接触事物以穷理,与题干不符,故 C 项错误。【答案】A7史家认为, “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 。 “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A科学技术 B市井文化 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注意材料信息“构成一个精致
8、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 ,结合所学知识,贵族以外的主要是平民,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如宋代风俗画、宋词、话本、戏曲、瓦子等,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答案】B8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 ,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B儒学维系统治秩序C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 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解析】据材料“地方政府却是
9、松散而脆弱的”可知,地方政府自主权遭到削弱而不是增强,故 A 项错误;“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反映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政府自主权遭到削弱,有利于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因此客观上有利于儒学维系统治秩序,故 B 项正确;这种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与小农经济稳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这种中央集权的社会结构与防止社会两极分化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B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 相礼以革习俗。
10、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清朝【解析】 “评议国政是非”材料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宣扬理学道统”结合所学可知不符合黄宗羲的思想,故 B 项错误;“培养科技人才 ”不符史实,故 C 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关键字词“离城聚落,蒙师相礼以革习俗。 ”可知黄宗羲寄望学校能够引导地方习俗,故 D 项正确。【答案】D10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
11、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材料“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 “ 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等说明文学呈现世俗化,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元曲旁白由教坊乐工创作而成,体现不出文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元曲发展世俗化,不能说是衰落,故 C 项错误;“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材料中没有显示,故 D 项错误。【答案】A1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共有二十余处描写“杀牛宰马”的场面。与其时代相近的其他作品相比, 水浒传中屠牛、吃牛肉的描写特点是很突出的。这种描写特点反映的是A北宋的畜牧业落后 B重农抑商政策
12、的影响C人民反封建的精神 D宋元时期政治的黑暗【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朝【解析】从春秋战国开始,我国用牛耕作,牛也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严格的限制对牛的宰杀。因此我国古代法律规定不能随意宰杀牛,牛肉更不能随意食用。由此可知水浒传中屠牛、吃牛肉的描写实质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故 C 正确。【答案】C12马列主义史观认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 ,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B法国的
13、启蒙思想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性,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 18 世纪初的鲁滨逊漂流记产生直接影响,故A 项正确;法国的启蒙思想强调理性,主张以人权反王权,以民主反专制,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 19 世纪中后期, 鲁滨逊漂流记成书于 18 世纪初,故 C 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0),主要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13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
14、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 ”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考点】哥白尼;伽利略【解析】由伽利略的观点可知宇宙是可以读懂的,故 A 项错误;伽利略的观点体现不出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圣经攻击科学观点 ”不符合伽利略,不属
15、于二者共同观点,故 C 项错误;依据“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 ”、 “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 ”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二人共同认为认识世界主要依靠科学而不是宗教,故 D 项正确。【答案】D14 “希腊文化昉(起始)于周初,有瞽(盲人) 者贺梅尔擅绝世之才,歌咏诸邦战迹,至周末时,性理之学大兴,分门别类,列为百家,交相论说,渐入虚无。惟索格底、布拉多、额里斯多三人有圣贤之目。”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的这一论述A旨在说明东西方文化同出一源B本质上表达了其西方文化优越论的立场C突出了智者运动在西方文化史上的精神价值D试图化解东西方的认知心理障碍,传播西学【考点】近代中国
16、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按照雅斯贝斯的观点,公元前 800 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古希腊和古中国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文化起源是各有来源,不是同出一源,故 A 项错误;材料侧重说明希腊文化开化较早,相继而兴,侧重性理之学,注重哲学思辨,并未表达西方文化优越论的思想,故B 项错误;材料中贺梅尔即荷马,索格底即苏格拉底,布拉多即柏拉图,额里斯多即亚里斯多德,他们都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故 C 项错误;19 世纪后期,中国的西方古典学处于开始引进阶段,传教士所作的西方古典学引介传播工作是为了化解东西方的认知障碍,进而传播西学,故 D 项正确。【答案】D151865 年
17、,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A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B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C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D认为中国必须推行政治改革【考点】新思想的萌发【解析】题干表述的是当时的士人诗书精通,但不懂庶务,故不会很好处理政务,从中可以得出是当时中国只重书本不重实用的教育体制导致的,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题中“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 ,故 A 项错误; B.D 项题中没有体现,故 B.D 项错误。【答案】C16
18、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哥白尼;伽利略;经典力学【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欧洲近代思想解放以及科技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的表现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和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 受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故应该排除 B 和 C 项;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故也应排除 D 项;近代的三大思想
19、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打破神学束缚,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答案】A171748 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 。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 ,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 。这说明A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 B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C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 D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点】启蒙运动【解析】考查西欧思想解放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发展。孟德斯鸠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发展,材料中孟德斯鸠用万有引力为例说明了近代科学进步对他思想的影响,选择 D 项。【答案】D18章柏青
20、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 1988 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历史的时代 B政治的时代 C艺术的时代 D产业的时代【考点】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解析】20 世纪 80 年代属于电影史上的艺术时代。【答案】C19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 。就是作为西方政治
21、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 “洪范之卿士, 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 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 。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 “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 A 项错误;结合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可知不是盲目排外,故 D 项错误;“西学中源说”不是科学的依据,故C 项错误;“西学中源说”出现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有关,故推动了当时向西方的学习,故 B 项正确。【
22、答案】B20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 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这反映了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考点】维新思想【解析】题干反映世界地图在当时的中国还比较稀少,国人也较少了解,说明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故 A 项正确; B 项“广泛传播”与题干材料和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群众运动相结合”说法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国人对西学的了解甚少,故 D
23、 项错误。【答案】A21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在陈独秀看来,中国人先是学习西方“学术” ,结果“相形见绌” ,后学西方“政治” ,结果“保守残缺” ,因此陈独秀认为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伦理问题” ,即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陈独秀发起
24、了新文化运动。【答案】B22 “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一假设的提出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 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考点】相对论【解析】由题干“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一假设属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1905 年爱因斯坦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故 C 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是牛顿于 17 世纪提出,故 A 项错误,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故 B 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地
25、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故 D 项错误。【答案】C231923 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 ,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 “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 4 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 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人选“大人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人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
26、普遍支持C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D陈独秀以高票人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A 项中的新三民主义是在 1924 年提出;B 说法错误;D 项陈独秀当选是因为“文化名流”而非政治;C 说法正确。【答案】C 24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
27、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理姓“资”姓“社”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C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D1992 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考点】邓小平理论【解析】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一部分人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如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成为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
28、背景下,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进一步突破了人们的思想束缚,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邓小平“南巡”是为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突破口,故 B 项错误;1992 年我国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故 D 项错误。【答案】C25(2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听妇言,乖骨肉
29、,岂是丈夫。兄弟叔任,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柏庐治家格言 材料二 19 世纪 80 年代,老摩根将摩根财团总部迁到纽约。他主持建立了垄断全美的钢铁公司;重组了当时美国过度发展的铁路系统;对海洋运输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组建了一个行业卡特尔。通过一系列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垄断结合,摩根财团建成了一个瑰大的金融帝国。到 19 世纪后期,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融资活动都由摩根财团牵头组织。在此期间,老摩根与儿子长期书信来往,后人据此编辑成册冠名摩根家书 。内容包括;
30、如“第四封商业本质” 、 “第九封一有效地利用时间” 、“第十二封一激励比批评有益” 、 “第十七封正视扩大事业的野心” 、 “第二十六封一创新与突破” 、“第二十九封一做个守法经营的人” 、 “第三十一封一找到人生的真谛“等。这些信件被摩根家族视为贵重的藏品,里面透露了许多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人生智慧。 徐世明译摩根家书:华尔街之子给接班人的商业告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体现的主要思想并简要评价。(1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摩根家书的时代背景。综上所述比较 摩根家书与朱伯庐治家格言在内容上侧重点有何不同。(12 分)【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1)第一小
31、问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知勤劳俭约,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可得出尊祖敬宗,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可得出读书明理,正直朴实,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可得出和睦安顺等内容;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可知其注重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和教育子孙,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及社会人际关系的言行准则,然后联系现实可得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同时根据“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
32、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可得由于时代的局限,体现了传统理学思想束缚人性,维护封建统治的特点。 (2)第一小问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二“19 世纪 80 年代”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主持建立了垄断全美的钢铁公司;重组了当时美国过度发展的铁路系统”可得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等;第二小问侧重点,根据材料二“第四封商业本质” 、 “第九封一有效地利用时间”可得出内容侧重于资本主义工业、商业管理理念,根据材料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可得出朱伯庐治家格言
33、内容上侧重于传统社会中以儒家思想规范个人的言行准则等。【答案】(1)主要思想:勤劳俭约、正直朴实、尊祖敬宗、和睦安顺、读书明理。(5 分)评价:朱柏庐治家格言注重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和教育子孙,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及社会人际关系的言行准则。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体现了传统理学思想束缚人性,维护封建统治的特点。(8 分) (2)时代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8 分) 侧重点:摩根家书的内容侧重于资本主义工业、商业管理理念;朱伯庐治家格言内
34、容上侧重于传统社会中以儒家思想规范个人的言行准则。(4 分)26(2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 20 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材料二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
35、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1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10 分)【考点】汉代儒
36、学成为正统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1)第一小问西汉独尊原因,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关键人物等几个角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近代衰落原因,据材料一“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得出洋务运动的冲击,据材料一“20 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得出清末“新政” ,学习西方改革的冲击,据材料一“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得出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冲击,据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得出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 、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冲击,据材料一“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得出儒家
37、陈腐的纲常礼教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 (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便利了东西文化交流,据材料二“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得出欧洲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精神需求,据材料二“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得出儒家思想中有启蒙思想家需要的成分;第二小问影响,材料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结合所学得出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
38、器;第三小问因素,据材料一“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得出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材料二“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得出,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材料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得出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支持。【答案】(1)(15 分) 西汉独尊原因:儒家思想具有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推行;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保守性。(5 分,答出 5 点即可) 近代
39、衰落原因:洋务运动的冲击;清末“新政” ,学习西方改革的冲击;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 、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冲击;儒家陈腐的纲常礼教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10 分) (2)(10 分 )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便利了东西文化交流;欧洲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精神需求;儒家思想中有启蒙思想家需要的成分。(4 分, 答出 2 点即可) 影响: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2 分) 因素: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支持。(4 分,答出 2 点即可)27(2
40、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 ,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
41、异。 来源: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 ”的表
42、现,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3 分)【考点】 “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1)第一小问的表现,据材料一,由“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 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 ”“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得出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由“改变君权过重” “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得出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由“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得出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由“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得出提出工商皆本思想。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由“二
43、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 ”得出传统儒学有限制君权的传统和经世致用的功用即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由“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得出封建专制统治腐朽;由“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由“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结合所学明清八股文的出现得出理学僵化;由“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得出近代科学的传入。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由“富国强兵”得出救亡图存为宗旨;由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得出学习西方;由“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得出付诸于实践;由“推行君主立宪”得出体现近代化;由材“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得出派别众多。第二小问意义,结合特点和所学回
44、答,据材料二,由“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得出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丰富了中学的内涵;由“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了救亡图存、近代化运动的开展;由“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有利于加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答案】(1)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6 分) 原因: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僵化; 近代科学的传入。(6 分) (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宗旨;学习西方;付诸于实践;体现近代化;派别众多。(7 分)意义
45、: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丰富了中学的内涵;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了救亡图存、近代化运动的开展;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6 分)28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范围 中国 西方世界 1000 -1500 年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出现指南针和突火枪 理学兴起与发展 元实行行省制度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14-15 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 世纪)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 世界市场雏形初具 1500-1700 年 明清王朝推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明中后 6期) 王阳明心学出现(理学发展到高峰 ) 明末清初出现反正统反
46、专制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等 康熙: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 宗教改革(16 -17 世纪) 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效学原理发表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的代议制开始确立 1700 一 1800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制度达顶峰 古典文化达到高峰 欧洲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 1776 年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学国富论发表 北美独立战争,1787 年宪法 1789 年法国大革命 1800 一 1900年 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新思想萌发(林则徐、魏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 洋务运
47、动(1861-189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1894-1895) 戊戌变法运动(19 世纪末) 1804 年拿破仑法典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 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 年物种起源发表 1871 年巴黎公社 上表能够反映 10001900 年中国和西方世界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近代史;全国卷 41 题【解析】示例一:纵横对比
48、 1000 年的中国与世界的实力差距,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实力差距,我们可以得出:10001900 年中国社会逐渐由领先到落后于世界。之后,我们从政治、经济、思想、政策方面来分析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经济上,小农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思想上,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政策上,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示例二:可以从西方来思考,得出:10001900 年西方社会社会逐渐由落后到领先于世界。之后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政策方面来分析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进步;政策:重商主义、殖民扩张和自由主义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