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内 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构成的,它们的大小通常以_m为单位来量度。人们用肉眼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观察到这些微粒。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_,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越高,扩散现象进行越剧烈。,分子,原子,1010,不能,无规则,温度,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温度,3分子之间既有_,又有_,且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当物体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_力;当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
2、现为_力。如果分子间距离_,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引力,斥力,斥,引,非常大,知识点一 物质的构成 1(5分)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大 B分子的直径很大 C分子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 D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D,2(4分)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 2.5监测指标。PM 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不易沉降,且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PM 2.5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不是,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3(5分)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属于_现象,
3、这个现象表明_。 4(5分)(河北中考)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 B花棚里香气扑鼻 C湖面上柳絮飘扬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5(5分)(乌鲁木齐中考)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D,6(5分)(无锡中考)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质子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4、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A,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7(5分)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的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选填“引力”或“斥力”)。,斥力,8(5分)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力。 9(6分)“破镜重圆”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是_(选填“能”或“不能”)实现的。因为破镜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分子之间几乎没有_的作用。,扩散,吸引,不能,较大,力,10(
5、5分)(广东中考)如图所示,表示磨平的铅块紧密接 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11(4分)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一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说明甲醛分子在_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_(选填“加剧”或“减缓”)。 12(4分)(云南中考)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_。空气流动会形成风,这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不停地做无规则的,加剧,引力,不属于,13(5分)(教材习题4变形题)将很干净的玻
6、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外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_,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力。,分子间有引力,大于,14(5分)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D,15(5分)(河北中考)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
7、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间隙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A,16(5分)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C,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17(6分)(济宁中考)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B,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
8、方法都不合理,18(6分)同学们做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处揭去,但操作时往往要用力抹一下胶带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干净,为什么? 解:要使分子间的引力产生作用,分子间的距离应小到一定的程度(约1010m),用力抹纸面上的胶带,可以缩小胶带与纸的分子间的距离,使写有字的纸在分子引力作用下被揭掉一层。,19(10分)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如图将合在一起的铅块竖起悬挂在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1)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上述实验说明分子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不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 上述实验说明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都表现为引力。( ),(2)为了粗略地测出图示状态下铅块A、B的接触面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小李、小赵同学找来了以下器材: A刻度尺 B停表 C弹簧测力计 D温度计 E量筒 他们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_(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他们应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所测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_。,AC,铅块B和钩码的总重力G,铅块A(或B)的横截面的直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