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15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2.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知识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巩固反馈,知识点二 八国联军侵华,教材问题解答,内容索引,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一,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2.过程 (1)战争爆发: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 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
2、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 。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了 、 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丰岛,黄海制海权,大连,旅顺,威海卫,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 。 (1)内容与危害,马关条约,台湾,澎湖列岛,二亿,通商口岸,瓜分中国,内地,资本输出,(2)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了。,大大加深,易错提醒,思维点拨,图解识记,教材互补,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国战败的关键所在。 2.马关条约不是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和船坞。马关条约规定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合法化(得到清政府官方承认)。,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从19世纪晚期开始,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岳麓版),探究点 马关条约的影响,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
4、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 材料二 漫画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 宰割的景象。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 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 后,大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哪些危害?,答案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答案,甲午中日战争的深远影响 (1)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中华民族的危机愈加深重,国内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2)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它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对外扩张更加疯狂。 (
5、3)对远东而言,远东的政治格局发生改变,日本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二,1.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 的狂潮。 (2)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 ”的旗号,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瓜分中国,扶清灭洋,2.过程 (1)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 ,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在 、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打击。 (3)7、8月,八国联军相继占领天津、北京,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4)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与侵略者“议和”。,义和团
6、,廊坊,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 。 (1)内容 赔偿各国白银共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划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 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 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 ,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4.5亿,东交民巷,北京,山海关,反帝,外务部,(2)影响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 受到列强控制。 “ ”成为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 的控制。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 的境地。,税收
7、,使馆界,清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维点拨,教材互补,图解识记,易错提醒,思维点拨,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扶清”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盲目、笼统排外性质。,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人民版)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岳麓版),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而是西方
8、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开辟通商口岸的规定,但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特别是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规定,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探究点 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材料一 下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提线木偶,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
9、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答案,答案 变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依据:“提线木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思考 (1)材料一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材料一中找出依据。,(2)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这一变化?材料二反映了列强怎样的侵华方式?,答案,答案 内容: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方式:“以华治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
10、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堂检测,1.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该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争的情景 A.
11、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 由材料中“管带邓世昌”可以判断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故选C项。,答案,解析,1,2,3,4,5,6,2.1898年一外地人到江苏苏州游玩,发现当地一家新开设的英国轮船制造局,感到很惊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 首先开始规定允许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故选C项。,答案,解析,1,2,3,4,5,6,3.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争
12、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解析 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獗,政府偏袒教会,压制民众,最终激起了民变,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故选C项。,答案,解析,1,2,3,4,5,6,4.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C项符合题意。,答案,解析,
13、1,2,3,4,5,6,5.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解析 宣传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痛打的弱者是指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解析,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1,2,3,4,5,6,材料二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
14、,实为下策。”,(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解析 根据时间提示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 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答案,解析,1,2,3,4,5,6,(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说的“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原因。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解析 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分析回答。,答案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方式:列强由直接控
15、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 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解析,1,2,3,4,5,6,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思考: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想。,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危机。谭嗣同的诗寄托了他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为了救亡图存,诗人此后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甚至不惜以死来唤醒世人。,答案,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 列举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答案 (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
16、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 (2)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罪行累累。 (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答案,二、学习延伸 有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答案,答案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原因如下:(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财政预算总额,或者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促进了日本的资本积累。而中国不能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2)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实力大增。 (3)用于教育基金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 (4)19世纪末以后,中日差距越拉越大,主要表现在:中国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而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获得的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