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誓辞,也称誓,这种文体主要是用来表示告诫,信诺和决心的意思,以达到动员,约束和统一大家行动的目的;早期的誓,应用范围局限于统治者上层人物之中;后来誓的范围和内容逐渐扩大,成为战争之前主帅告诫全军将士的言辞。誓还可以作为一种表示信诺的盟约文书,在社会集团和国家之间结盟时使用,叫盟誓。誓也还可以作为一种表示决心和承诺的文书。 P12.尚书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体文件汇编。原称“书” ,因记上古之事,故名尚书 ,又称书经 。按时间先后,分为虞书 夏书 , 商书 , 周书四个部分。按内容可分为典(记载帝典范行为的文献) 、谟(朝廷商讨大事的记录) 、训(帝王的教诲) 、诰(训诫文告) 、誓(誓辞)
2、 、命(命令)等 6 类。这些初具规模的古代公文,对后世公文体裁,特别是文诰一类体裁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P 24.汤誓这篇动员令就是出征前成汤为了统一全军思想,鼓舞斗志而发布的。P25.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P26.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P3牧誓1. 本文是周武王兴师灭纣的誓师辞。此役史称“牧野之战” 。这篇誓辞就是在全军的誓师大会上发布的。P4秦誓1.秦誓是尚书中的最后一篇。 秦誓 ,秦穆公誓众之辞的简称。P72.与国人誓就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率余部回到公稽时,对臣民所做的重建国家的动员令。P93.告江神文作者于康熙二十年(公元 1681 年)奉皇上诏命主试江南,本文系赴任途中渡长江时所
3、作。其。 。 。 。 。真才的决心。P114.五岳祠盟记本文大约就是在收复建康不久,途经五岳祠题壁而作的誓词(即盟记)P12诏书1.诏书,又称诏,招旨,古代帝王。 。 。至。 。 。改令为诏 P152.汉代定制,把皇帝下达给臣属的文告分为四种:制书,策书,诏书,戒书。 P153.诏书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 。 。至。 。 。 。血诏等。 P154.诏书原用散文,魏晋时期改用骈体文,唐以后,骈散兼用。P155.汉高祖刘邦。 。 。至。 。 。 。 求贤诏P166.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恒,皆待贤人而成名。P177.求茂材异等诏刘彻全文即表达了求才若渴的心情, 。 。 。 。至。
4、。 。 。人才方面的信心。P188.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P191. 史书将他与汉景帝时代并称为“文景之治”P192. 本文是汉文帝以诏书的形式公布的遗嘱。这篇遗诏的中心意思是,诏。 。 。 。 。至。 。 。 。 。 。即节哀,节葬。 P193.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李世民获知。 。 。 。 。 。 。的博大胸襟。P224. 李世民将魏征比作“鉴须眉”的镜子,几天不见面,都感到“忧愤甚深” 。P225. 正礼仪风俗诏这是朱元璋在洪武五年颁布的诏书。 。 。 。 。 。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23-24告示1. 告示是古代官府昭示民众的一种下行公文文种。这种文体自古有之,称为“诰,告,谕。
5、 ”尚书有汤诰 ,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告示吧。P252. 明清时期,官府为了将某些旨意和重要事件广泛而快速地告诉民众,使用“告示”文书张贴在本衙门所管辖的要道路旁,以昭示民众。 P253. 清代凡新官上任前,也在衙门前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告示。P254. 告示要写得简洁,明白,用语朴实,能让人一目了然。P25入关告论谕1. 公元前 206 年 10 月,刘邦发布这篇入关告谕 ,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这篇告谕,就是著称于史的“约法三章” 。P262. 告谕极富针对性,抓住了秦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告谕不仅废弃了害人民的苛法,而且还立下了保护人民的新法;是宣告了军队的
6、任务是为民除害,而决不搔扰人民。P263. 这是“告示”文种中的名篇,是海瑞新任浙江淳安知县时发布的告示。P284. 戒浮文巧言谕洪仁秆 P295. 本文谈的是文风问题,主要针对“秦章文谕”等应用文体而发,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关于文风问题的一篇颇有挖根生的宣言。P306. 洪仁秆这篇文章的矛头所向,主要是针对封建统治阶级及其文化积习。P307. 这一切,都不仅是文风问题,而是透过文风,显示出一种革命的锋芒。P308. 诰四海安居乐业谕杨秀清 肖朝贵 P339. 这是在太平天国癸丑三年(公元 1853 年)解放南京前后所发布的一份重要布告。P3410. 全篇大义凛然,言简意赅,且多用短句和骈文,更
7、显示气势磅礴,雄劲有力的风格。P34 教令11“教”各“令”是古代帝王官吏下行公文文种的名称。P3811. 汉代以后,官吏下达的文件也称“教”P3812. 早时只有帝王的命令,文千才能称命统称之为“令”秦以后改“令”为“诏” , “令”则限皇后各太子下达的文告。P3813. 教,令文体近似,一般篇幅较短,文字凝练,准确,坚定,结人以不容置疑之感。P3814. 天逸是尚书中的名篇,相传为周公所作。P3915. 天逸便是还政时周公对成王的一番告诫。P3916. 求贤令分别于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颁布。一再颁令求贤,体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P4417. 曹操在用人方面,知人。 。 。 。
8、 。 。 。而下的命令。P4718. 这是曹操于建安十五年为退还。 。 。 。 。一种突破和创新。P4819. 册封魏王,居“人臣之贵已极”的地位,居然敢把自己的 P4820. 豪情激荡!这篇文告,写得如此挥洒,尽言尽理,不落常套,不仅是这类公文体中所少见的,在我国散文上也是独具地位的。P4921. 这是诸葛亮在一次水战时所发布的命令。军令必须简洁、明确,语气坚决,以示威严庄重,而且往往用短语,使其急促有力。易于传达。本军令正具此特色。P5722. 本谕文所署日期为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即公元 1839 年 3 月 18 日。这是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不久,所发布的直接责令外国鸦片贩子呈缴
9、烟土的谕文。P59表文23、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上行文种。用于臣僚向君主陈述政事,表达情感。P6423. 三国两晋把凡属于陈述性的上行文都称为“表”P6424. 以有“表体多包”之说,P6425. 唐宋以后, “表”的进言议事的作用逐步由其他文种替代,而仅用一陈谢(谢官、谢赐) 、庆贺、进献之类了。P6426. “表”的格式,一般在开头称“臣某言” ,末尾称“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 “死罪死罪” ,最后落“某官臣上” 。P6427. 到了清代, “表”已完全成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礼仪文书了 P6428. 变化很多,因此要用雅义扇杨美的风气,而文辞力求清丽。P6529. 明太祖朱元璋颇
10、为恼火,认为“颂美之辞过多,规戒之意未见” ,提倡“文章平实,勿以虚辞为美” ,并将韩愈、柳宗元表文作范本,颁告天下,P6530. 全表披肝沥胆,情切恳至,感人至深,表现了一位顾命老臣的忠诚品格和才识,P663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P673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P673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P6734. 陈情表全文。 。 。 。 。相得益彰的地步。P7135. 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P7236. 臣生当陨首,死结草。P72封事37。封事是产生于汉宣帝时的上行公文文种,
11、亦称“封奏” 、 “封” 、属于奏启类,机密性较强,类似以后的“密呈”和“密函” 。P8037. 只要是属于不能泄漏的。 。 。 。以知下情“。P8038. 汉代的章奏一般都不封口,只有奏陈秘密事项,才封口上呈。P8039. 元明以后, “封事“逐渐消失。P8040. 秦桧与金人和议,胡铨上封事力争,以此获罪,P8141. 本封事是孔光上哀帝的一篇奏章。P8742. 孔光一方面表示对朝迁的感恩戴德,P8743. 从德才两面三刀方面推荐成公敞为尚书令。全文仅百余字,却表现了一位老臣的效忠心情。P87札子44、 “札子”也称“札” ,又称“札子” ,是古代朝廷官府的一种简便公文。始于宋代。P894
12、4. 上行文又可作下行文。向朝廷上奏的上行文称“札子“,而用作朝廷和官府发布命令的下行文的”札“和。 。 。 。 “札”文最普遍。P8945. 作者首先叙述了宋代开国以来“享国百年”天下。 。 。 。 。 。改革才是唯一出路。P9046. 欧阳修写这篇札子的目的,在于遏止吏治腐败,建立整饬吏治的制度。全文围绕这个中心,层层展开,说理透彻,有很强的说服力。P97奏疏47。 “奏”的文种。 。 。 。 。上书君主的专用文书。P10047. “疏” ,始用于汉代,和“奏”一样,也是上书君主的专用文书。P10048. 可见“奏”和“疏” ,由于其功能一致,故以“奏疏”作为臣属向皇帝谏政论事公文的统称,
13、其余如“奏议” 、 “奏书” 、 “奏对” , “奏启” 、 “奏记”等等均是。P10049. “奏”这种文体,应以明白公允,诚恳笃厚为本,以辨析事理,疏能事义为首。P10050. 参考古代的经验教训来处理当代事务,从繁杂的事务中抓住根本纲要,这就是奏的体式。P10051. “奏疏”的格式十分严格,行文必须以“臣某言”或“臣昧死上言”开头,用“死罪,死罪”结尾。P10052. 由于“奏疏”是呈进君主的,因此还要讲究“典雅” ,P10053. 无疑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君权至上的观点。P10054. 嬴政于公元前 237 年下“逐客令”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的谏逐客书有理有据指出逐
14、客的错误和危害。书上后,秦王感悟,即下令废除“逐客令” ,并恢复了李斯大林的官职。P10155. 这篇上书紧扣中心, 。 。 。 。 。文章的风格和特色。P10156.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P10257.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 。 。故能明其德。P10358. 主张打击商人,反对商人兼并农民,并募民徙边。P10759. 本文的基本论题是“贵粟” ,但作者从一个十分巧妙的角度切入从正面论述圣王来映照现实,开头既有分寸又是尖锐而有力的。P10760. 人情,一日不再食品店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P10961. 是东
15、汉有名的女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P11262. 由于这个奏疏写得语气恳切,措辞委婉,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使汉章帝读了之后,深为感动,终于诏班超归还。P11363. 魏征有胆识,犯颜敢谏,前后呈奏疏 200 多次。贞观之治的出现,魏征是起了重要作用的。P11664.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P11765.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P11866. 刘丽川领导小刀会在上海起义,以为响应,P12067. 这篇奏章。 。 。 。言词恳切。P120奏记68。奏记,属上行公文类,用于上陈的简牍,包括笺、笺记筹。P12368. 这就是说佐僚对上司陈
16、述意见,百姓向州郡上书,下属向上司都称奏记。P12369. 奏记很短,却表现了丙吉对汉室的忠诚。P12470. 生当魏晋易代之际。感时伤乱,又惧被祸,遂纵洒谈玄,蔑视礼法,以“白眼”看待俗礼之士。P12571. 曹魏时期限。 。 。 。 。出辞委婉。P126檄文72。檄文,是。 。 。 。和晓谕臣民。P12872. 战国时期, “檄”成为正式公文文种,P12873. 汉代以后,檄文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体形式一。 。 。 。的来源。P12974. “檄”的写作, 。 。 。以鼓舞士气。P12975. 檄文的风格,就是要张杨其辞,务在雄壮刚健,表现出压倒敌人的气势。 。 。 。隆低了自己的军威。P12
17、976. 汉武帝派唐。 。 。 。 。起草的一篇檄文。P13077. 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合称“初唐四杰” 。P13578. 全文以君臣之义为依据展开。兴兵讨伐,首先要揭露对象的罪状。P13579. 本篇是用骈体写的檄文,但作者摆脱了齐梁以来一般骈文堆砌。 。 。 。一大特色。P13680. 入门见姚,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眉偏能惑主。P13681. 人神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P13682.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增斗平。 。 。 。 。何城不克!P13783. 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P13784. 请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认家之天下!P13785.
18、 陈琳也是著名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P14186. 文心雕龙。檄移篇说。 。 。 。震慑人心。P14187. 首先看看文章的立论。檄文是写给刘备的,笔锋是对着曹操的。P14188. 一气承接,夹叙夹议,这是本文在主体部分使用的主要笔法。P14289. 这篇檄文,表现了古代一般征讨性檄文的性质和体制。P142盟文90. 盟文,亦称“盟约” 、 “盟契 ”、 “盟书”、 “载书”等,是古代社会集团、邦国之间订立同盟而写的一种文体。西周之前,不见盟文,春秋战国以来,国际之间争霸争雄,人际之间尔虞我诈。为了保持某种状态下的平衡稳定,常常须盟誓,因而也就常常应用盟文这种文体。盟文写作要点,必须写明危难
19、发生的因由,奖励忠孝,彼此存亡与共,同心协力;祈祷冥冥中的神灵,以此进行鉴察,指着九重天作为证人;激动奋发地来树立诚信,恳切深挚地安排词句。今天我们仍然有“同盟条约”这种文件,但内容和形式要求,都不同于古代了。91. 公元前 579 年夏, 。 。 。 。所订的盟誓。P15192. 刘琨诗歌,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P15393. 段匹。 。 。 。凌云壮志。P153状文状文,有行状、呈状之分,行状,是源于汉代的类似人物传记的文种。所谓“行状”,就是指一个人的德行状貌意思。古代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他的家属、门生、故旧,为替他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请求“史馆”(国家设立的修史机
20、构)为他立传,便将死者的名字、爵里、生平事迹、享年等写下来送呈上去。为这一用途而写下的文字,即称为“行状”。这是“行状”的最初用途。后来大量的“行状”,则已不是出于这一用途,大半是请人替死者代撰墓志文以前,由死者家属或了解死者的人,事先起草的一篇有关死者的生平事迹的资料。这样,行状文也就多起来了。从内容来说,行状文也就是传记文,但由于行状的用途不同,因而它与一般的传记文比较起来,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比较详尽,篇幅较长;二是传记文可以有褒有贬,而行状文则有褒无贬。其所以较详,这是因为它本有为写传、写墓志提供原始资料意思;所以有褒无贬,是因为它本是为旌扬死者而写。写得好的行状
21、文,实际也就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既有史学价值也有文学价值。这种文章主要选择人物的几件最典型、最突出的事件进行具体细致的刻划,不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而且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如睹其人,如见其貌。行状有一定的要求和格式,它除了要对死者世系、里籍、官阶、生平做全面的介绍外,在文末还要写上撰写送交的目的,如果不是为进呈朝廷而写,文未往往也写一下撰写原委。另外,还有“逸事状”,它不同于正式的行状,即并不全面地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而仅记死者的某些逸事轶闻,应属于行状的变体。呈状,一种上行文书,起源于汉代。汉代的“状”主要是臣僚为皇帝察举官吏时列其罪状或才能,或者对某事进行评论、列其好坏时使用的文
22、体。魏晋以后,老百姓诉讼开始使用“状”,从此,下级向上级陈述事实和老百姓向官府申诉均可使用这一文种。这个时期的状类文书,有“诉状”、“牒状”等,隋唐时,臣僚向皇帝说明情况、反映问题,也使用“状”。宋代有“奏状”、“申状”。在明代又出现了“呈状”。94、从内容来说, 。 。 。 。为旌扬死者而写。P15694. 写得好的行文状文, 。 。 。 。 。如见其貌。P15695. 行状有一定的要求。 。 。 。 。一下撰写原委。P15796. 还有“逸事状” , 。 。 。于行状的变体。P15797. 呈状,一种上行文书,起源于汉代。P15798. 魏晋以后,老百姓诉讼开始使用“状” ,P15799.
23、 王世贞艺苑卮言说。 。 。 。精当不移。P158100. 综观全文, 。 。 。 。 。则又胜于古文。P159101. 韩愈是唐代著名。 。 。反对陈言。P169102.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 。 。 。 。 。被贬为阳山令。P169103. 这是柳宗元上给。 。 。 。 。对写实文学的主张。P171传记104、我国传记体文章, 。 。 。 。实际是传记小说。P179104. 我国的史书,最早是记言体和编年体,而记传体的史书,创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P179105. 可称为传记文的准备。 。 。中心的史传文。P179106. 我国的历代正史,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体例,一部二十四史,史传文占有其最大篇
24、幅。P179107. 唐代的古。 。 。做出了贡献。P80108. 也写一些下层社会的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P180109. 其次,在写法上也富有创造性,P180110. 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 。 。 。的“列传”等等。P180111. 虽然李翰曾写了。 。 。补充和发挥。P181112. 文章边叙边议, 。 。 。 。咄咄逼人。P181113. 方山子传是苏轼。 。 。 。精神和悔悟。P188碑文114. 碑文是刻在石碑上和文辞。P191115. 古代的碑文,按照其用途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纪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P191116. 碑文是记事文体。 。 。 。特殊的风格。P19111
25、7. 墓志铭,是古代墓碑文的一种,它前有一篇记述死者生平的传记,后有一篇颂赞体的铭文。P192118. “序”即是志,是指用散文写的死者生平事迹。P192119. “志”后有“铭” ,铭则用韵文体,P192120. 如按照相馆常格。 。 。后铭的体例。P193121. 柳子厚墓志铭是韩愈这类文章中最好的一篇。P193122. 本文则重于写柳宗元政绩,为人和文学成就。P193123. 这篇墓志铭写。 。 。 。艺术感染力量。P194124. 王夫之(公元 1619-1692 年) ,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城外之石船厂山,人称船山先生。P200125. 在这篇简短的。 。 。 。
26、提供理论依据。P201126. 自为铭曰;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P201127. 历来的墓。 。 。 。个履历表。P202128. 全文的重心无疑是塑。 。 。 。确实是比较恰当的。P202129. 这样,文章便用。 。 。 。合理可信。P203130. 明朝末年, 。 。 。 。这种见识的确是很可贵的。P206131.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 。 。在议论中又夹着记叙。P207132. 记叙和议论相辅成, 。 。 。叙曲折有致、P208133. 这篇文章还运用对比。 。 。 。尚的内心世界。P208移文134. 移文,也称“移” , “移书” ,是。 。 。 。
27、 。一种平行文书。P213135. “移书”成为各衙署之间、平级官员之间正式使用的平行文书,用于不相隶属机关的往来公务联系。P213136. 鼓动人意,这种文书,用于劝喻训戒,故文词或明晓,或刚健,或简约,而义理则必须清晰明显。P213137. 全篇假设山灵口吻。 。 。 。富有抒情诗味。P214138. 本文确是一篇超凡的讽刺文字,故本文注释仍以吕向旧说,以周为讽刺对象。P214139. 本文是。 。 。的有 700 多人。P221杂记140. 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 。P223141. 似可以简约地分四类;即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P223142. 岳阳
28、楼记没有。 。 。的不同态度。P224143. 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 。 。 。艺术感染力。P225144. 嗟夫!予尝。 。 。 。吾谁与归!P226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王禹。 。 。黄州时作。P2282当地因竹价低。 。 。 。的贬谪生活。P2283末段既是作者借题咏志,又是对竹楼和自己今后前途的瞻念,P2294埋藏在字里行间的是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身居僻壤的感慨,然而他的这种心情的表达,在本文中处理得十分巧妙罢了。P230赠序1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2 古代“君子赠人以言”的遗意,跟序跋类的序文,性质上是不同的。3 宋、明以
29、后,赠序才逐渐成为单纯赠别之作了。4 古文家韩。 。 。 。赠序体写成的。P2325 总之,赠序一体。 。 。 。 。抒情的散文。P232兰亭集序1 官至会。 。 。 。而韵味悠长。P2332 晋穆帝永和九年的暮春, 。 。 。 。书家奉为圭臬。P233送孟东野序1 孟郊是韩愈的好友。 。 。 。优秀的作品,以此宽慰和勉励孟郊。P2372 作者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振起全篇,P237送董邵南序1 董邵南是韩愈的好朋友, 。 。 。 。 。 。 。精神和丰富的感情信息。P243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1 春天的月夜, 。 。 。 。 。叙事转折自如。P2452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
30、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P246滕王阁序1 王勃此文却用。 。 。 。这篇遐迩传诵的名篇。P2482 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 。 。衡阳之浦。P2483 屈贾谊于长沙。 。 。桑榆非晚。P249序跋1 序,指序文,是。 。 。 。 。进行说明的文字。P2572 序的正式出现。 。 。 。 。有法言序 。P2573 古代的序文,除写。 。 。 。都属序的异名。P2584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说明文字或议论文字。P2585 一般说来,跋。 。 。 。散文小品之类。P258金石录后序1 金石录后序是李清。 。 。常常怆然悲恻。P2592在写作手法上,结。 。 。 。
31、着无限感慨。P260革命军序1 章炳麟是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 。P271 2 当时又是一个“拉革命车的好身手” (鲁迅语)P2713 革命军的作者邹容,是位。 。 。 。成为忘年之交。P2714 邹容写的革命军 ,以。 。 。 。当然要与之共振。P2715 这篇序文锋芒。 。 。燃烧在人们的心头。P2716 章炳。 。 。 。也是值得注意的。P271-272跋李庄简公家书1 李光,字泰发,上。 。 。 。这就是充溢于李光身上的“英伟刚毅之气” 。P2762 结构布局上,作者。 。 。 。工巧而严谨。P277祭文1 祭文,祭祀时诵读之文。古代祭文的内容,一般有四种:祈祝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降
32、福,哀悼伤亡。P2792 中世以后,兼。 。 。体祭文的格局。P279祭十二郎文1 韩愈踏上仕途后,总想。 。 。 。 。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P280祭石卿文1 这是一篇著名的祭文。 。 。 。祭奠对象及其关系等。P2842 第二声的呼唤是对曼卿的。 。 。 。 。生生地立于纸上了。P285祭陈同父文1 辛弃疾和陈亮。 。 。 。 。自身命运的慨叹。P288书信1 古代臣下向皇帝陈言进词所写的公文与亲朋间往来的私人信件,均称为“书” 。P2 一般把前者称为“上书”或“奏书” ,后者则单称“书” ,P2913 惟朋旧之间,则。 。 。 。使用的封套而得名,P2914 书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
33、的实用性和内容的广泛性。P2915 著名的司马迁报任安书 、杨恽的报孙会宗书 、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P2936 在我国书信体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阶段。P2937 这一时期的书信在发展上有两大特点。 。 。 。 。而且有所发扬。P2938 对我们今天说,古代书。 。 。也是十分有益的。P293与陈伯之书1 这是一篇广为传诵的骈体书信。P2942 公元 506 年春天,陈伯。 。委曲婉转而气势充。 。P2943 行文至此,已经经历了。 。 。 。 。为了唤起他的思乡之情。P295与韩荆州书1 这是篇干谒文章,P3022 他竟向身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韩朝宗干请自荐,于是这写了这篇与韩荆州书 。P3023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P3034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P303答司马谏议书1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 1069 年)王安石。 。 。 。的战斗檄文。P306-307狱中上母书1 夏完淳身尽大义,哀。 。 。 。魄,激人奋起!P311与妻书1 林觉民(公元。 。 。 。接受教育民主革命思想。P3152 林觉民牺牲时年仅 25 岁。P3153 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于广州起义前 3 天的夜里写的。P3154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 。 。富有强烈的感染力。P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