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石潭记》课件(苏教版)3.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48556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课件(苏教版)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石潭记》课件(苏教版)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石潭记》课件(苏教版)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石潭记》课件(苏教版)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石潭记》课件(苏教版)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作者简介,课文朗读,艺术探究,每课一练,解读品味,赏析揣摩,柳宗元(773819),作者简介: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他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被贬永州,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于是寄情山水,写下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被称为“游记之祖”。散文与韩愈齐名,合称韩柳,列名于唐宋八大家。代表作永州八记,寓言黔之驴,五绝江雪。,目标与要求,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

2、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思路结构和艺术手法。 3.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气与坚韧。,初步感受,1、朗读,想象画面。,2、假设拍MTV,该用什么音乐,摄什么画面?,石潭风光,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返回,给下列字注音,篁竹( ) 清洌( ) 为坻( ) 为嵁(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斗折( ) 寂寥( ) 悄怆( )幽邃( ),hung,li,ch,ch,y,x,su,kn,cn c,du,lio,qiochung,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A组,(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见小潭 日光下彻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潭西南而望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心乐之 (8)凄神寒骨,(向西),(向下),(

4、在空中),(向西南),(像北斗星 那样 像蛇那样),(像狗的牙齿那样),(以为乐),(使凄凉 使寒冷),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B组,(1)全石以为底 (2)卷石底以出 (3)以其境过清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以其境过清 (6)水尤清洌 (7)潭中鱼可百许头 (8)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 不可久居,(介词,由),(相当“而”,表连接),(因为),(溪流),(代词,指小石潭 凄清),(清澈),(副词,大约),(能),翻译下列句子: A组,(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

5、不齐,随风飘荡,(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翻译下列句子:B组,(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的。,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 “闻水声,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暗写)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

7、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发现小石潭,总写全貌。,第二部分(2)写游鱼和潭水。,第三部分(3)写潭水来源。,第四部分(4)写潭四周景色及给人感受。,第五部分(5)补充交代同游的人。,按游览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景物,(闻声见形),(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溪身岸势),(气氛感受),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8、时所写,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出来?,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文章先写“_”,后面又写“_”?。,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返回,析读,1、第1段描写了什么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发现小潭,篁竹 水声 小潭青树、翠蔓,隔 闻 伐、取、见(动词准确),

9、移步换景,2、 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镜头?,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的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的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枝叶飘向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方法叫侧面描写。,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佁然不动 俶而远逝 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4、第3段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

10、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5、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暗,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小溪源流,溪身: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岸势: 犬牙差互 参差不齐,5、第4段作者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

11、,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寄情于景,小石潭记,景清,神凄,全景,声:佩环 水:清冽,石:全、卷,树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景,空游 影布 佁然 (静) 远逝 翕忽 相乐 (动),潭上景,水流:斗折蛇行 岸势:犬牙差互,感受:凄、寒、悄怆幽邃,由近到远 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寓情于景,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

12、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欣喜一凄怆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艺术探究,例如: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很多。,活动设计: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

13、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 活动要求: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 小组活动:讨论。成果展示:由小组发言人语言展示录制的设计和内容。,青树翠蔓图,水清石异图,自在游鱼图,曲折小溪图,曲折小溪图,茂林修竹图,浓郁的愁、清雅的景,怎样融汇成了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描写的视角转换(“镜头”与“画面”)。 文中的“石”与文章的命题立意(提示:注意暗写)。 文中的“水”。 文中“动”与“静”的配合。 文中“对比”与“烘托”的运用。短句与浓郁的愁、清雅的景(“景”与“情”) 文中“乐”与“凄”的关系。文中“清”含义。 描绘的角度。,小组讨论,合作拓展,小石潭记 小结,本文是一

14、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他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以及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例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洌”“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比喻手法,显示出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自然的原始风貌,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卷石底以出。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之一的柳宗元,此文写于柳宗元 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 。,柳河东全集,唐,八大散文家,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八记,3、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次其实都是写心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作业布置,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悉的景物,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返回,荆门沙洋 鲁修贤,谢谢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