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 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R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2.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活动中,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和光的折射规律.,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
2、在折射现象中,_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_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_介质中.,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偏折,即折射角_于入射角.,4.光线垂直两介质界面入射时,入射角等于_,折射角等于_,即光的传播方向_.,发生偏折,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不同,法线,小,0,0,不变,筷子为什么弯折,硬币为什么会变浅,今天我们学习光的折射。,观察现象:,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如果光从一种介质介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时,情况又会怎样呢?,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哪个方向偏折
3、?,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并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实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以及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1.如图所示各光路图能反映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是( ),C,解析: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
4、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如图所示,一激光灯从点S发出的一束射向水面的光,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经过P点,请你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及其相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或,解析:点O在AB中间。,解:如图所示,3.小宇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_.实验中,_(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向水中加墨水(或牛奶等),能,(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时,折射角_(填“增大”或“减小”).,大于,增大,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
5、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4)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5)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6)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光的折射,1.图中,哪一幅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解:由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会向法线方向偏折,同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应居于法线两
6、侧,故应选丙.,2.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解:,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1.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所耳闻,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的欲望.2.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做必要的演示.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
7、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由于学生的视角远不同于老师,在实验归纳环节可能会纠缠于某些枝节或偏重于某一方面得不出,完整的结论,所以在这里采用了类比法,以光的反射规律为比照来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台加强交流和评估,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正确完整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以利于规律运用环节的教学和后续学习.3.光折射的可逆性探究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学生对可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逆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影响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实验既要探究可逆性,又要促进学生对可逆性的理解,有必要引导学生用两点定线法标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逆向入射.改变角度反复做几次,这样可以实现实验的双重目的,又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