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2、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时代背景,读一读,生字、生词,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阻遏,阌乡,绥靖区,鄂豫区,宋希濂,杜聿明,锐不可当,w,d,ku,d,si,wn,su jng, y,lin,y,dng,解词,锐不可当:,锋利无边,不可抵挡。,业已:,绥靖:,已经,安抚、平定,多音字,当,dng
3、,dng,塞,si,si,s,当真,当权,塞外,瓶塞,敷衍塞责,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内容的两句话。,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人数之多(兵力),(战线)之长,攻势之利,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
4、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这几层意思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到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军后写。,你从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文中的词句是否也能带给你同样的感受?请举例说明。,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突破、英勇善战
5、,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我军:,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我人民解放军。,文中有可以为你所用的句子吗?,议论,议论的作用。,新闻的 五个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面概括),攻势猛,战况好,中路军首战
6、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数多,战线长,课文结构,能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么内容?,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资料卡片:新闻,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的特点,真实性 及时性 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 比较下
7、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 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1)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2)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3)“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
8、些意思。,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1)句好。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 泽 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拓 展 延 伸,
9、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相关链接和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
10、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自主学习,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
11、的的六个要素。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划分层次:,第一层: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当即占领南阳。”第二层: “南阳为古宛县多是生于南阳一带。” 第三层: “在过去一年中已全部为我解放。” 第四层: “去年七月.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 第五层: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第一层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二层 (背景资料),说三国,到后汉,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 (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
12、,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概括段意:,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的成就: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了老根据地。 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特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三大特点的句子。,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
13、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真实性:,1948年11月5日电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 日下午弃城南逃。,一年多时间内 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及时性:,准确性:,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 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
14、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拓展延伸,新华社记者任正来摄,2012年伦敦奥运会 羽毛球赛事落幕 中国军团包揽五金 【林丹夺冠实现蝉联“全满贯” 中国首获奥运男双冠军】 8月5日,中国羽毛球队队员、教练等在比赛结束后合影留念。2012年伦敦奥运
15、会羽毛球比赛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军团包揽了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全部五枚金牌。,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完成语文作业本中第一课的作业。,作 业 布 置,中原网讯(见习记者于梦溪)“不学习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不学习的男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这是平顶山市某中学高三(3)班的励志标语。8月22日,网友“丁灏轩”在微博上传标语图片,引来上千人次转发,网友大呼“霸气十足”。,另类励志标语走红网络 “丁灏轩”是平顶山市实验高中的高三学生,
16、这两条励志标语中的“男人篇”,就出自他之手。 把著名品牌“阿迪达斯”故意写做“阿迪吊丝”,网友“sula_wanna巴黎巴黎”称,高三的励志标语总是很有时代特色。对于个性十足的90后高中生来说,“奋斗一百天”、“超越自我”之类的已经过时了。 勤奋加心态 必成高富帅雷人励志标语一出,立即在网上引发争议。 “馨一恒眼镜”:励志语有内涵。童鞋们奋力拼搏一年,以期早日创造美好未来,实现伟大梦想。 “dayday天天1993”:要是当时我们的口号这么牛B,相信会有无数匹黑马窜出来! “冰凌-GC”:这个很现实的说! “筱毓读不懂沁人的情gan”:不学习就一定没出路么?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往最多人去的那条
17、路走,而且路的尽头,未必 “大坏猫多多”: 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TATO-BA-全城热爱”:不逛菜市场?谁煮饭啊以后? “打倒富二代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班里的“励志标语” “人文英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班挂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标语,可惜后来校长怕学生真的学死了,就取下来了。 “春朔-”:我想起了BOSS他们班的“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还有我们班的“我小学爷爷过世了家人都不让我请假回家,坚持学习!你们有多大事呢老是请假?!” “晗妹子是个王丢丢”:哈哈哈,我的高三励志标语:“姑娘,你现在不努力,以后上哪去找高富帅!”旁边那个班挂的是:“我是要考浙大
18、的男人!”来源:中原网 转自光明网,反对 歧视普通劳动者 对每一个对大学心存向往的学生而言,高三是最忙碌、最难熬的一年,如何激发斗志、全力备考?使用励志标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然而,正因为励志标语的重要,我们更需要充分重视其呈现的价值观和引导作用,避免在价值观的误导上产生负面效应,进而影响学生成长。 就平顶山某高中高三学生写的“另类励志标语”而言,看上去或许符合现实情况,但本质上却有对普通劳动者歧视的取向,其中折射出对学习意义的错误认识,人生价值观的严重错位。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赢得主动,是为了让自己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贡
19、献一份力量,更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幸福,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抛开这一切的目的,则显得太过功利,是一种庸俗化的价值认识,背离了学习的意义。 “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说到底,是一种朴实的人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理解和接受。而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此挂钩的做法,则道出一种浮躁的心态,一种嫌贫爱富的价值取向,试问,培养拥有如此价值观的学生于社会发展进步有何积极意义? 对于学生的价值错位或误入歧途,作为学校和老师,需要对“另类励志标语”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析,让学生走出庸俗、浮躁、功利的死胡同。,赞成 生存越来越需要资源 不管我们
20、是否愿意承认,社会分层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由于信息的不完善和改革参与主体的利益冲突,一个人生存越来越需要资源,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的人,改变自己的命运越来越难。当今中国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诸多人埋怨社会固化,难以向上流动;另一方面,大量“草根”却抓住了时代机遇,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了成功。可以说,对于普通人而言,唯有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不俗的成就,才能逃离底层生活的困境。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利阿诺斯通过对历史和当代的分析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公平。贫富差距问题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问题,危及人类生存。在这些不平等中,发展公平问题尤为突出。 研究中国阶层变迁的社会学者孙立平说,在
21、80年代,包括90年代初期,阶层之间的流动是相当频繁的。城市中没有固定职业或职业不理想的人,开始从事个体经营,有的成了当时的万元户。孙立平将这种流动称之为“上向流动”。显然,“上向流动”是贫民富翁批量产出、财富草莽英雄纷起的重要机制。中国再造贫民富翁的钥匙也在这里。 为了使教育程度与个人收入之间的正相关系得以更好体现,保障教育投资特别是高等教育投资的高收益率,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另一方面,还需完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减少知识失业和高学历者的低就业,这有助于实现不同学历劳动者自身的经济价值,使人们投资教育的经济目的得以实现,从而激励人们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促进社会的合理分层。 当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成才之路亦是缭乱纷繁。我们应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多元价值观念,不应简单划一地以传统价值观评判现实的就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