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题:幻灯片的切换与动作设置课 型:机房操作课 课 时: 1 课时授课人:zlb 授课时间:(5 月 17 日 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10 电气 2 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超级链接、动作按钮设置2、掌握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置二、技能目标:学会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目标: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用具:教师:多媒体设备 课件学生: 计算机(每人一台) 重点:掌握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难点:动作按钮和超链接的灵活应用课程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第八章第四节,幻灯片的切
2、换与动作设置,在此之前已经学会了幻灯片的基本操作。通过本节课的任务,学习新知,巩固强化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即让学生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教学思路和策略:1. 本着以“先感后知” “先会后懂”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以后对某一知识点有感性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逐步深入,最后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变成理性的知识。2. 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与“媒体演示” 结合的方式,理论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原则,以实践应用为出发点,在实践基础上适当深入,实践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模式,对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分,课堂结束
3、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和内容 教法与学法一 、情境导入(2 分钟)师:文秘班小丫制作了“绍兴旅游”的演示文稿后,播放了一下,发现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太单调了,播放顺序严格按照幻灯片的次序播放,不能进行跳转。怎么使幻灯片在播放时有丰富的切换效果,怎么实现幻灯片间地自由跳转呢?设计目的: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入新课二、新课展开(12 分钟)1) 对 ppt 幻灯片做超级链接设置教师介绍超级链接: 本课的超链接,指的是,从一个幻灯片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它可以是当前幻灯片文件的其他幻灯片,还可以是其他独立的文件,如图片、网页、声音、视频等; 超链接的出发点一般是文字或者图片 根
4、据出发点不同:文字链接和图片链接 根据目标不同: 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 提问超级链接的优点?(引导学生与网络中的超级链接比较)学生讨论回答。 (随意切换、交互方便、导航)教师介绍超链接设置方法,示范超链接设置,请同学计时。 (增加情趣,与老师比速度)任务 1:为情景导入中的“绍兴旅游七个景点”的演示文稿制作导航页,使演示文稿的使用具有灵活性。 (以“三味书屋”为例)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超级链接的设置概念与使用方法2) ppt 动作按钮的设置教师介绍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示范动作按钮的设置。要点:按钮采用形式(图形、文字等) ,俺就超链接的设置。在 ppt 中,按钮的形式可以是 ppt 自带的动作按
5、钮,可以是通过自定义动画制作的按钮,还可以是从外部导入的图形等任务 2:为“七个景点”各添置一个返回到导航页面的按钮。 (以“三味书屋”为例)通过讲解与任务布置,让学生了解超级链接的设置概念与使用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与任务布置,让学生学会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3) 幻灯片切换设置教师介绍幻灯片切换设置方法。任务 3:通过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使幻灯片放映效果更加生动。三、综合练习:(12 分钟)1. 设置第一张幻灯片中的所有超链接,对 7 个景点的幻灯片设置“返回动作按钮” 。2. 对第三张幻灯片“鲁迅故居”的图片设置一个网页超级链接,通过此链接跳转,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关于鲁迅故居的信息。网页地址是:3. 为幻灯片切换添加上声音,并设置每张幻灯片的切换速度为“中速” 。四、探究与合作:(8 分钟) PPT 中,若是对文字做超链接,这些文字的下面总是带有下划线。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不带下划线的超链接效果。 同学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经常看到在超链接的地方,会出现一些带有说明性质的屏幕提示,那么我们 PPT 中的超链接是否也可以做出这种效果呢?请大家动手试一试。五、教师评价并总结:(3 分钟)掌握了 PPT 超链接的设置。掌握了 PPT 动作按钮的设置。掌握了幻灯片切换的设置通过综合任务,巩固新知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