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6 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 中四大发明 1 2天文学 3数学、农学 4医学 5综合 6、7一、选择题1.(2018四川雅安期末)某文学作品在描述三国时期战争情形时说:“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B.该文学作品成书于火药发明之后C.火药因战争需要而发明D.火药是造成战争伤亡的主要原因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火药应用于战争最早是在唐朝,故 A 项错误;该文学作品描绘了火药的使用情况,说明记载应在火药发明之后,故 B 项正确;
2、结合所学知识,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故 C 项错误;火药只是工具,题目中也并未提到伤亡,故 D 项错误。2.(2018山东青岛期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 )A.印刷术和造纸术 B.火药和指南针C.指南针和印刷术 D.造纸术和火药解析:A 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普及,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故 A 项正确。3.(2018陕西西安期中)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
3、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解析:D 材料意思是朝廷官员研究天文,且此类官员拥有特殊政治地位,说明有利于天文学研究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天文学研究的作用,故 B 项错误;如果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政府就不会组织官员去研究天象,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严厉禁止民间私藏、研习天文学,而被政府垄断,可知是统治者对自己政权的一种维护,故 D 项正确。24.(2018河北邢台期中)中国数学家钱宝棕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
4、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 ”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注重实用性 B.涉及领域狭窄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服务于农业解析:A 材料“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 “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表明我国古代数学重实用而轻理论,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5.大型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传承“中华文化”,展现了国人对祖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智慧。此纪录片体现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 )A.经世致用和民本思想 B.农耕情节和传承意识C.道德修养和实践理性 D.养生之道和实践经验解析:D 本草中国是中国
5、传统医学的成就,经世致用和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A 项错误;小农经济体现农耕情节和传承意识,B 项错误;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现道德修养和实践理性,C项错误;中国古代的中医药学体现了养生之道和实践经验,D 项正确。6.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科技(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A.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 B.重视经验实用性强C.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 D.长时期领先于世界解析:A 据材料表格可以看出,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成果比例相对较高,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与农业相关
6、,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直接信息,看不出重经验,实用性强,故 B项错误;从材料中天文历法、地学能看出对自然的探求,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比,所以看不出长期领先世界,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
7、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三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 500 年(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导致这一特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一例对这一特征加以说明。(不能引用材料中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3(3)结合明清有关历史,论证材料三费正清的观点。解析:第(1)问,材料一、二均认为中华文明的特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代表着繁荣,另一方面阻碍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出现的原因”即阻碍中国文化进步的因素,究其本
8、质,古代文化为小农经济服务,故难以突破;举例结合史实任举一例,符合题意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中“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也是进取的阻力”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等信息概括。第(3)问,结合材料三可知费正清认为中国先前的成就阻碍了近代中国的进步,结合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论证即可。答案:(1)特征:双重性。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原因:农业文明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的。举例: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但也可以用来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但也往往被统治者改造成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举出一例即可)(2)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顽固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等。(3)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虽取得巨大成就,但当近代世界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时,中国的传统文明成为中国变革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