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课时跟踪检测(五)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 DNA 分子C哺乳动物体细胞细胞核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解析:选 C 细胞中除染色体上有 DNA 外,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内也存在基因(质基因);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 DNA 分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 “基因在染色体上”可以从下列哪个结论中得出( )A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B基因和
2、染色体都在细胞内C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卵细胞中既不含等位基因也不含同源染色体解析:选 A 由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3一个基因型为 TtMm(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 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 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均为 tM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 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 和 tM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 t
3、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 Tm解析:选 C 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 TtMm,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Tm,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 T 和基因 m 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 TTmm),而含有基因 t 和基因 M 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 ttMM)。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基因型为 Tm)和一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 Tm),而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 tM)。4下图甲、乙、丙、丁表示的是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2 -A甲、乙杂交后代的
4、性状分离之比是 9331B甲、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 1111C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 AAbb 的后代D甲株中基因 A 与 a 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解析:选 D 甲株中基因 A 与 a 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有 4 条染色体,4 个四分体B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 4、8、16 条三种可能C号染色体上有基因 R,则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 rD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号和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 A 和 B,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 AB、ab、Ab、aB 的四种配子解析:选
5、D 该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图中有 4 条染色体,2 个四分体,该生物体细胞有 4 条染色体,精巢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也可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精巢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2(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末期)、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前、中期)、8(有丝分裂后期)条三种可能,不会出现 16 条。为同源染色体,号上有基因 R,则号对应位置上为R 或 r。为非同源染色体,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 D 项正确。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B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解析:选 D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6、之间的关系。7.如图表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染色 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可能是( )AA 位于上,a 位于上BA 位于上,a 位于上C该细胞只有 a,分别位于和上D该细胞只有 A,分别位于和上解析:选 D 因细胞处于减后期,不存在等位基因,只存在其中的一种基因,、原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其上的基因相同。8某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它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任意两个精- 3 -子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B 和 ab BaB 和 AbCAb 和 ab D.AB 和 AB解析:选 C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
7、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比值为 1111。若是一个精原细胞,则非等位基因只有一次组合机会,产生两种 4 个配子,且一定是两两相同。即:若一种配子是 AB,其余三个配子为 AB、ab 和 ab。若一种配子是 Ab,其余三个配子为 Ab、aB 和 aB。9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改变,使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 A 变为 a,该细胞以后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1 种 B.2 种C3 种 D4 种解析:选 C 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相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2 种
8、配子。若一条染色单体上的 A 变为 a,来自这一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不同,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 3 种配子。10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如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 6 条染色单体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 A、a、b、b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 AB、AB、ab、ab解析:选 C 甲细胞中含 4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 2 条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含有
9、8 条染色单体,A 错误;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 错误;根据图示细胞中的基因及染色体颜色可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 A、a、b、b,C 正确;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 AB、aB、Ab、ab,D 错误。11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共有 4 对同源染色体,根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关于该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基因C果蝇的 4 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
10、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4 -解析:选 D 配子中无成对基因;体细胞中不只含有一个基因;4 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二、非选择题12.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_。(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_。(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 D 基因发生分离
11、的时期有_。(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解析:(1)应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是至少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控制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Ab 与 ab 分离,D 与 d 分离。因为是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若 Ab 与 D 结合,则 ab 一定与 d 结合;若 Ab 与 d 结合,则 ab 一定与 D 结合。(3)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相同,都含有本物种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4)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 D 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随姐妹染色单体的
12、分开而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5)只要验证 AabbDd 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就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dd 与 aaBBdd 都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只要 AabbDdaabbdd 或 AabbDdaaBBdd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11,就说明 AabbDd 产生了四种类型的配子。若AabbDdAabbDd 或 AabbDdAaBBDd 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也说明 AabbDd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答案:(1)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AbD、abd 或 Abd、abD(3)
13、A、a、b、b、D、d(4)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5)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3下面图 1 和图 2 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 O F 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5 -(1)图 1 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 2 中的_时期(填字母)。(2)O B 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和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持续观察图 1 所示的细胞,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4)图 2 中 B
14、C 时段细胞核 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_,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中的_点才可能开始变化。(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 2 中的具体时段是_,请在图 3 的虚线方框内画出该时期植物细胞(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 条)有丝分裂模式图。解析:(1)图 1 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 2 中的 DE段。(2)图 2 中 O B 时段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内主要进行 DNA 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3)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在有丝分裂实验中的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所以观察不到图 1 所示细胞的下一个时期。(4)图 2 中 BC 时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核 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为 212,这种比例将随着 D 点着丝粒的分裂,染色单体的消失而发生变化。(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即图 2 中 CD 段,此时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见答案)。答案:(1)DE(2)间 DNA 的复制 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3)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 不能 (4)212 D(5)CD 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