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909603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 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蒲公英的变化,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2、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一、以资料入手、由实物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你们认识它吗?(师拿出蒲公英实物展示给学生)生 1:是蒲公英生 2:婆婆丁生 3:

2、在我们家庄稼地边长着一些。我奶奶还用它泡茶喝。生 4:我听爷爷说,蒲公英可以治疗高血压,还可以败火。师:(微笑点头)看来,同学们对蒲公英这种植物非常熟悉,谁能谈谈对蒲公英的了解。生:各自拿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对蒲公英的观察记录,在全班内交流。具体资料和观察记录略师:(听后,含笑鼓掌)真不错,知道的比老师都多。在我家附近也长着许多蒲公英,我经常到那里玩,由于喜欢而拍了照片,同学们看,你们所看到的景色和我所观察到的景色一样吗?(实物投影出示课文第三页插图)图中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能否把图中景色简单描述出来?有什么感想?生 1:图中应该是秋季景色。这时蒲公英的种子熟了,野外一片金黄色。生 2

3、:蒲公英的种子要随着轻轻的绒毛飞到很远的地方,从此离开妈妈的怀抱。生 3:蒲公英的种子成熟后,野外成为一片金黄色,真美啊师:是啊,大片的蒲公英种子成熟了,绿色的草地变成一片金色,美丽极了。这就是作者普里什文记忆中故乡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普里什文到他的故乡乡下游览金色的草地。 (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去游览金色的草地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必须把你的收获和感受谈一谈。生:行(异口同声)师: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出发了。现在就请你自己放声读课文。老师要给你提个醒,比如说课文里的生字要多读两遍,生僻字要查字典解决,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也多读两遍。生:自由读

4、课文师:现在我们开火车轮读生字词。生:读生字词。师:现在检查课文读的情况。谁愿读 1、2 自然段。生:读 1、2 自然段。师:谁愿接着读 35 自然段。生:读 35 自然段。生:(纷纷举手)纠正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评价指出读得好的地方。师:现在两人组互读,互相评价。生:两人互读课文,非常认真,并在书上用铅笔圈圈画画,积极性很高。师: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这个同学选择自己读得最棒的自然段,在班上朗读。生:被推荐学生读文,各小组评价。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自己读文后的收获和感受。生 1:作者的故乡很美,特别是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

5、黄色的了。生 2:作者很喜欢蒲公英开放时的故乡,第一自然段中“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要把“太美了”当重音读,要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师:噢,你说得很好,你很会学习。你能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吗?生 2:读第一自然段。 (这个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师:很好!(情不自禁地鼓掌,全班掌声响起)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生:都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情很真挚,积极性很高。师:请一位同学再给大家朗读一遍。 (叫了一名全班朗读最差的同学)生:读文。 (尽管读得不如生 2 好,但态度很认真,也有一定进步)师:你读得很好,很有进步。现在,我们大家带着对故乡蒲公英的喜爱之情一起读。

6、师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 1:我还知道“我”和弟弟以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而感到开心,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生 2:我知道“引人注目”是个成语,我在文中圈出来了。师:你的做法很好,很会学习,注意平时积累,那你知道它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生 2:略加思索,沉默。所有同学都低头沉默,只有几个学生在读课文。师:现在,找出文中带“引人注目”这个成语的句子,多读几遍,看有什么收获。生:都积极快速小声读课文有关语句,略加思索,纷纷举起了手。师:(微笑指一学生)好,你来教教老师。生 1:就是很引人注意到它。生 2:引人注目就是吸引人的眼睛都看它。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在以后读文章过程中,如遇到很好的词语或成语

7、。要注意积累,如果不理解词语,你可以反复读有关词语的句子,读得多了肯定有收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很好的一种阅读理解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要注意学习和运用这种方法。文中说“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生:(纷纷举手)就是说:我们为了自己高兴,揪掉不被人注意的蒲公英而相互吹着玩。生 1:我还知道,作者后来不揪掉蒲公英绒毛了,而喜欢上了蒲公英。生 2:蒲公英在不同的时候,花的形状也不同。师:哎呀,你们的发现可真大, “蒲公英在不同时刻,花的形状也不同。 ”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生:(异口同声)第四自然段。师:现在,你们默读课文 45 自然段,思考:“我”有

8、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重点读第 4 自然段,找出不同时间,花的形状不同,草地颜色不同的语句用笔画出,重点读,完成这个问题。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图示蒲公英的变化时间: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草地颜色:绿色 _ _ _花的形状 _ _ _ _生:自由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句子,画语句,自己试填课堂练习。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好,请同学们停一下,现在我们先请一个同学把课文第 4 自然段读一遍,并说出自己所画的语句。生:(读文略) “起得很早” “而是绿色的” 、 “快到中午” 、 “草地又变成金色” 、 “傍晚经过草地” 、 “草地又变绿了” 、 “

9、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 、 “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吗?生:我是这样画的。师:很好,现在你们再把第 4 自然段读一读,看又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小声读课文。生:我发现我填的空出现了一处错误,现在改过来了。师:很好,你很会学习,注意从文中获取知识。我们请一同学把他的课堂练习展示给我们看。请同学推荐一位同学吧,看他怎么理解的。生:(被推荐学生上台,师将其填的纸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图示蒲公英的变化:时间: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绿色 金色 绿色 金色花的形状: 攥成拳头 手掌 合拢 张开生:我有不同意见。 (此时课

10、堂上同学们声音很大,纷纷举手,有的站起,有的跑到讲台上,课堂秩序有些乱。 )生 1:人家说“第二天早上” ,其实就是“第二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或刚要从东方升起时” ,这时,草地颜色应为绿色,花瓣应是合拢的。生 2:(刚才被推荐学生)课文中说:“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所以第二天早上草地的颜色应为“金色” ,花瓣是“张开的” 。生 3:不对, “太阳升上来” ,说明太阳完全升起来了,已经是上午,不再是早上。师:(听后,示意大家坐下)我认为“太阳升起来”已经是上午,而不是早上。这样吧,我说得也不一定对,我们大家一起来查阅词典。生:快速翻阅词典(袖珍汉语词

11、典 ) 在 1125 页, “早上”就是“早晨” ,应该是“合拢”的。师:(问被推荐学生)你同意吗?生:同意,第二天早上,草地应为绿色,花瓣应该是张开的。师:很好,你是否也感到今天的课堂上你收获很大?生:是师:那好,你自己上来改过来吧。生:上台改课堂练习。师:我现在发现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仔细,很会学习,从课文中发现了不少知识,只要有发现就一定有所收获。小作者也是如此,当他发现蒲公英在不同的时间内,花的形状不同,草地的颜色不一样时,他的行为和思想又有什么变化?生 1: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我喜欢上了它,我们不再揪它。生 2:我们不再揪它,并且非常喜欢它。生 3:我们发现蒲公英无论在早晨、

12、傍晚,还是在中午,都非常美丽,非常可爱,觉得应该爱护它。生 4:我们是想把美留给自己,留给别人。 (思维很活跃,语言很精彩)生 5:我们喜爱蒲公英,不再揪着它的绒毛吹着玩,说明我们长大了,懂事了。师:同学们和作者一样发现的可真不少。作者写了蒲公英不同时间花的形状不同,抓住了草地颜色变化和花的形状变化来说,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得文字语句很美,描绘景色也很美,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蒲公英的什么之情?生:表现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师:那么,这篇文章,我们应带着什么情感读?生:应带着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师:好,现在,我们就带着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这篇文章,并且,把最能体现作者这种情感的语句,细细品味着

13、读。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师:蒲公英一天中不同时间花瓣的变化给大地增添了色彩,作者是怎么发现的?生:他注意仔细观察。课文第 4 自然段中说“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 。师:(含笑点头)我发现你也很会观察。只有细心观察,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就像文中作者一样,善于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来写,非常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知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提高。请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观察自己喜爱的花草,写一写自己新的发现。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

14、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课后总结:这次尝试性的阅读教学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但也自我反省,使我看到了课堂上的许多不足之处:1、有些学生没有深入文本,答非所问,或者回答的随意性较强,没有认真思考;2、有些学生着重了个别句子的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3、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佳,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4、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让有些学生对这兄弟之情体会不深。这些不足之处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还要加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兴趣高昂,学生觉得淡然无趣;教师的激情遇到的是学生漠然的心灵。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材料是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

15、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通过教学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我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这一活动中,老师充当的角色是向导,引导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在

16、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导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更要适时地指出他们思维的不足的,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在这次阅读教学中,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有学生提出“从那时后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时候,我抓住“从那时起”作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个关键的信息,由节到段进行点拨引导,促使学生认识深化,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我想当学生思考不仅是要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模糊的时候更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学生是语文学

17、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