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 书愤,“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克如是说。 屈原被贬,满腔忧思化作离骚;鲍照遭弃,抑郁不平倾泻为拟行路难;杜甫是不幸的,倾心的凭吊化作悲切一叹;陆游是不幸的,一曲“愤”歌咏唱千年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文学上,给后世留下一座座浸透了他们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是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
2、二十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九歌,课文湘夫人即选自九歌。,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出身寒微,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倾诉在诗歌中。拟行路难共18首,课本所选为第四首。,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写蜀相时,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破灭,生活也陷入艰难困苦之中,而安史之乱持续五年尚未平定,黎民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杜甫心情极
3、为苦闷,来到诸葛武侯祠,面对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联想到诸葛亮的英雄业绩以及他和刘备之间鱼水相得的君臣关系,不由得百感交集,泪流满襟,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诗作。,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书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诗人居家乡山阴时。陆游时年六十二岁,然而被黜赋闲在乡。诗人想到山河破碎、中原未复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写汉字,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
4、词义,4.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积名句 (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屈原湘夫人)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记常识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
5、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鸟何萃兮衴中,罾何为兮木上? 译文: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中?鱼网为什么被挂在树上? 点评: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正值傍晚,鸟儿归巢、渔人收网的景象使水神想到自身的处境,更感失约后的孤独和苦恼。在对比中产生联想,在联想中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感觉: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而鱼网则应在水中,由此可以想象出这时水
6、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译文: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兰草,思念湘夫人不敢说出。 点评:用比兴手法,以沅、澧二水域皆有香草却相距甚远不得为伴作比,说明湘夫人与湘君分隔两地,难得相见。这种手法委婉含蓄,大有深意。“思公子”一句,将思之殷切、情意绵绵又羞于明言的复杂心理刻画得十分形象。,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译文: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点评: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于地,水向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江如练的优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
7、不神奇又不玄妙的一般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人间社会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哲理。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这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中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诗人借对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点评:武侯壮志未酬而身
8、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泪下。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熔铸成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译文:遥想雪夜的瓜洲渡口,战船森列,大散关前配有铁甲的战马在秋风中长嘶。 点评:这两句诗集中描写南宋军队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楼船”与“夜雪”、“铁
9、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有如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形象地表明了诗人的理想: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火热的战斗生活。,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正能名传后世,千百年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点评:这两句诗饱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产生的难言的悲愤,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表明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句
10、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分析一下湘夫人的主旨。 提示:这首诗写了湘君追求理想和爱情的执着,虽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焦虑之情。这一切也正是屈原自身的写照。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屡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书愤尾联化用诸葛亮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这与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提示: 书愤中,陆游以诸葛亮自况,借诸葛亮坚持出师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名满天下,来反衬自己至死不悔的北
11、伐之情、报国无门的郁愤以及对投降派的愤慨。杜甫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则表达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无奈。,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可是,他并未由此再进一步发泄这种感愤,却轻轻一转,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含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诗篇结尾两句这样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一)抑扬纵收 情感跌宕 拟行路
12、难(其四)赏析 鲍照的诗善于蓄势以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拟行路难(其四)对情感本身做了抑扬纵收的处理,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 诗的前四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的自然现象为比兴,比喻人生穷达各殊,从而引发出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痛苦体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表面上是放宽心胸,承认现实,以“人生亦有命”自慰,语调情感似极为平静,心里却蕴蓄着无限辛酸与愤慨。,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后四句随着悲愁的积聚,诗人又酌酒自宽,长歌当哭,唱起那“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来,然而,心中那愈益沉重的悲愁终使诗人喉咙哽住,歌声断绝。此时出现了暂时的沉默
13、,但这是火山喷发前的沉默,表面平静,内里却如沸腾的岩浆在汹涌奔突。果然,诗人爆发了:“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七个字仿佛汹涌的岩浆在猛烈冲击着地壳,充满了震人心魄的力度与热度。按此情感发展,应是波涛汹涌,一泻千里,但诗人的情绪突然发生转折,跌入深渊,出现巨大顿挫。最后一句“吞声踯躅不敢言”将这种迫在眉睫的爆发硬生生地压了下去,全诗到此也戛然而止。此诗含意深刻,体现出当时门阀制度的巨大弊端,有才之寒士往往不得其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诗人在抒情上使用了多种手法,同是表现愤慨之情,有的直露,激昂慷慨,一泻千里,如“泻水置平地”一般;有的却不说破,用“吞声踯躅
14、不敢言”一语带过,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二)抑郁顿挫 悲壮苍凉 蜀相赏析 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时,曾多次瞻拜诸葛武侯祠,写下过许多凭吊诸葛亮的诗篇。这些诗,因其感悟之深、意蕴之丰、词句之工而广为流传。其中,最为人欣赏的就是蜀相。 初读此诗,你也许会觉得精妙之处只在最后两句,尾联堪称全诗的精华,乃画龙点睛之笔。然“睛”何以得点?“华”何以得显?其为流而非源。单单从此二句无法品味诗歌在整体构思上的艺术特色,也不能领略其景为情先、情因景生、情景交融、互为表里的写景抒情之艺术魅力。,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这首诗的起笔是对环境的描写,但绝非只为写景。第一联追寻蜀相祠堂,
15、交代地理位置,实际上一句“柏森森”便已经吐露真情,不言柏翠,也不言柏青,“森森”二字使这苍苍古柏平添了无限的凛凛清气、郁郁凄情。读至此处,谁还能无动于衷,以为只不过是在写祠堂、在写祠堂外的几棵松柏而已?择字不同,则意境大迥,偏偏此景,令人不觉神伤心动!,行文至此,诗情已成,但杜甫写诗,大多顿挫有致,沉郁不凡,此诗亦然。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工笔细描,却也未见什么新鲜手段,笔出不过是碧草青青、黄鹂对鸣,占用两句,岂非冗笔?恰恰相反!正是此二句将首联初萌之凄清沉郁之意生发得淋漓尽致,又正是此二句为那吊古伤今的英雄带来了泪下沾襟的悲壮。乍读此联上句,你也许会有芳草如茵、春光明媚
16、的感觉,真乃“春风花草香”了;再看到了仿若“两个黄鹂鸣翠柳”般的欢愉景象,你会说真真是碧草黄鹂,生机勃发,此情此景,令人欢欣无比了!然而这两句在诗中的作用已如前表,会有如此偏解,只因忽略了最关键的两个字:“自”和“空”。诗不同于词,而多用实字,少用虚字。但是,一旦用了虚字,就格外值得玩味。仔细玩味“自春色”“空好音”,便会发现:这一“自”,使满阶碧草萋萋艾艾、寂寞荒凉之感油然而生;这一“空”,也越发让人觉得叶边黄鹂的鸣叫亦悲声呖呖,知音无处寻觅,空有此般情致,孤独忧郁之情无法排遣。,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如此看来,首、颔两联才是最后精笔之源,是这蜀相祠堂的
17、森森松柏、独自青春的阶前碧草和空发好音的叶中黄鹂,引发了诗人对家国身世的感慨。忆及自己一生的颠沛流离,念到少壮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想当年,也曾经高视阔步,踌躇满志,指点江山;而今,却只有独步堂前,瞻拜蜀相,凭吊古人;看人家,一个是求贤若渴、知人善任,一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是托付江山事业,一个是承接兴国重任。就是这样的情形,不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吗?更何况自己,空有一腔热血,纵然满腹经纶,报国安家却无门!想至此处,阶前林下徘徊的老诗人怎能不百感交集、扼腕失声而老泪纵横呢?,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蜀相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悲壮苍凉的诗风。首、颔两联营造了一种
18、凝重而深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逐步深入地体现了其悲壮苍凉的感慨。最后两联追昔抚今,夹叙夹议,终于使这种感情喷薄而出,催人泪下。这就是诗歌在写景抒情上的整体特点,即写景在先,蕴含情感微澜,抒情在后,阐发景中深意,情景相生,互为表里。所以说,鉴赏古诗,只有从全局、从整体去探询诗句的内在联系,细细咀嚼诗中的滋味,才会更为深透地感悟诗中的情韵。,谁晓鹤氅不胜寒 潘绮红 一片清冷冷的月光落在三国时的蜀道上,落在蜀水中,千百盏孔明灯在清冷冷的水上仿佛是诸葛先生的魂魄飘游。归去来兮!叶间黄鹂的挽歌凝在锦官城上空,八百里蜀地百姓的心被揪起来了。田园将芜胡不归啊!先生,你的鹤氅可胜今夜的霜寒? 温文儒
19、雅的先生,满腹经纶的先生,我的魂魄被一声声莺啼牵到你隐居的隆中田间,你一心所系的巴山蜀水间。你身披的雪白鹤氅,是运筹帷幄者从容大度的象征;你手中轻摇的羽扇,是决胜于千里之外者自信不凡的号令。周公瑾配得上“羽扇纶巾”这一称号?是苏学士看走了眼吧。你羽扇一摇,东风招之即来,曹军挥之则去。满江号称无懈可击的连环船一夜间烟焰冲天,没有你不会有此辉煌战绩。容我化作长风,拉起你的鹤氅,拂动你志得意满的微笑啊,先生!,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是你,辅主成就三国鼎立之势的是你,两朝开济匡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的也是你。今日蜀地月光下,仿佛有你披着雪白的鹤氅在烛光下审批文书的身影,秋风中仿佛有你对幼主怒其不争的绵绵长叹。我
20、可以化作一支流着泪的蜡烛吗,让你秉烛夜游?不是仙鹤的闲游,是去视察将士们是否经得起霜冻,粮仓里的贮粮是否足够来月之资。然而你单薄的鹤氅,经得起隆冬的飞霜吗?卧龙若非潜行,即与社稷、忧患结缘。有时我为你生一份惆怅、一份惋惜,如果当初你不是有感于刘备不能复汉室匡大道而发出一番隆中对,你大概就不会事必躬亲,鞠躬尽瘁,也不会有后来的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坎坷曲折了。,先生,在第六次出师祁山,殁于军中时,你可曾像那在你面前黯然失色的周公瑾悲叹“既生瑜,何生亮”一样,慨叹“既生亮,何生懿”呢?不,能够志存高远、义忠汉室的先生,心胸当然广阔,肚量更可撑船。你只会叹息误用马谡,只会遗憾失街亭。可是红巾翠袖,谁揾英雄泪?我的先生啊,卧龙一出即预示其悲剧命运,不能辅大智之主,最后惨淡经营,英雄泪谁人晓?正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少陵言,信然!先生啊,你的鹤氅可耐得住今夜的霜寒? (摘自讽刺与幽默,有改动),品读提示这是一篇歌咏诸葛亮的文章。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象征,更是一种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象征。本文在讴歌赞美诸葛亮的品格和业绩时寄寓了深挚的热爱之情,能激发读者深切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