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01064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8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时空坐标,1.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来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促进个性的发展。 2.中世纪时,天主教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大师们发掘古希腊的精神遗产,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统治,发展起基督教人文主义,使人文主义在欧洲得以复兴。,主要线索,3.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的理性是衡量万物的标准,人的理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2、,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 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 ”本身。 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 和 为探索的主题,研究 ,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民主政治,人,人,人类社会,人类,(3)主要观点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 ,提出“ ”。 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 ,认

3、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4)历史意义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体现了希腊文化 的本质。,思维点拨,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自由,人文主义,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二、“美德即知识” 1.社会背景 (1) 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

4、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 ,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智者学派,道德价值观,2.思想主张 (1)倡导“ 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提出“ ”的思想。 (3)提出 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的学问。,误区警示,有思想力,美德即知识,善,人,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重视道德修养,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

5、的尺度”这一观点,相反其是对这一观点的完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探究点1 普罗泰格拉的思想 史料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格拉,思考 史料体现了普罗泰格拉的什么思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内涵是什么?如何评价?,提示 思想:对神提出质疑,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内涵: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

6、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评价:积极: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了神的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提示,探究点2 苏格拉底的主张 史料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是美德的本质”“唯有理性最为可贵”“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的演讲 思考 依据以上史料,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提示 提出“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崇尚理性。,提示,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史论总结,主题二 古希腊哲学思想与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比

7、较,史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史料二 “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思考 据史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共同点。其目的有何不同?,提示 共同点:都关注人,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 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提高人的个人素质;孔子注重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提示,深化提升,东西方先哲思想的异同和原因 1.异同 (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2)不同点:对人的属性的关注

8、点不同,如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则强调“个体”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2.原因 (1)经济:古希腊山多地少,海外贸易发达,工商业繁荣;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次要地位。 (2)政治:古希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直接民主式的民主政治发达;古代中国形成统一的王朝政权,传统的王权思想兴盛。 (3)思想:古希腊形成开拓进取、自由平等的精神;古代中国形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治国、治人的思想。,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

9、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反映的是人文主义,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传播寓于神话传说之中,B项正确。 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 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故D项错误。,1,2,3,4,5,6,解析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否定以神为中心,联系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可知,是强调人的价值,故D正确。,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

10、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D项“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体现注重个人权利与价值,与材料中普罗泰格拉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相符,故D项正确。,3.普罗泰格拉的哲学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11、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答案,解析,1,2,3,4,5,6,4.(2018南通高二检测)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的作用 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本身,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他们的哲学思想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B是其基本内涵。 A是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主题,C、D属于智者学派,故排除。,解析 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将人上升到

12、哲学高度,提出“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故选C。,5.(2018常州高二检测)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答案,解析,1,2,3,4,5,6,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 注意“人类意识”这个关键词,强调以人为本。“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个时间段有中国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西方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人文精神的出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