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言连贯教案.ppt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4894871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连贯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语言连贯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语言连贯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语言连贯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语言连贯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答语言连贯题的九个角度,总则:1 心平气和的心态,不能“凭感觉”“想当然”。2 找准“突破点”,找准“暗示点”。3 运用排除法。,一、导入新课 我们说话写文章不能颠三倒四,要语言连贯,即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排列组合、上下衔接、前后照应、语意贯通。语言连贯是高中生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质,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高中生语言连贯题最初以选择题的形式在第一大题中出现,最近两年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步转移到第六大题,考察难度有所提高,分值为36分。由于语言连贯题突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近几年语言连贯题出现频繁2005年全国16套试题中有10套单独考察了语言连贯,所以它是考查频

2、率较高的知识点,并且语言连贯题目是常出常新,常见的题型有:句子排序,选句衔接,调整语序。,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二)解读考纲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 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一、话题是否统一,一般说来,题干与衔接项所陈述的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往往是以明确的对象为中心展开陈述。这类题的陈述主体、陈述内容、陈述角度往往保持一

3、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选出正确的答案。,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例如:,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自己用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绿阴如盖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

4、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陶铸松树的风格) 这段话歌颂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一句总提对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怀有敬意,第二、三句分述它为人类献身的具体表现,最后一句总结。每一句都围绕这个统一的话题展开,语意连贯、自然。,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 即所有的句子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不能出现离群句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这种笨重的汉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庭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

5、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围绕中心,不能出现离群句,删去,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使用“不方便”。首句提出看法,接下去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最后一句是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不全是说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应把它删去。,到今年2月初,原定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北京大学学报上。这虽然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但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在长达16亿多年的中生代尤其对了解恐龙在6000多万年前灭绝的原因,更为重要。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因为很有用的研究材料太少了。 这段话主要是说明研究恐龙蛋化石的重大意义,后边突然插入“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

6、一句,致使话题转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练习: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比较好的一项是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_ ,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A.一群欢叫的大雁刚刚从高空飞过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刚来一阵暖人心意的吹风 D.一堆堆积雪刚刚融化,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连贯。要注意话题“春意甚浓”但“春寒料峭”,以及与“雨”呼应。A雁叫时天气尚冷,偏离话题;雁叫与“雨”没有“呼应”。B“乌云”与春意无关。D与下文衔接、呼应不如C。 答案( C ),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

7、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例如: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受。(柳青创业史) 例前一句的三个分句都从时间角度来表述,前后两句又都以“他”为表述角度,语气连贯,语意畅达。,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述的角度,一会儿以“我”为观察的主体,一会儿又以“他”为叙述的主体,或者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谈“地”,表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例如: 1936年12月9日,欲赴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的西安学生,在几座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

8、下,于中正门(今解放门)向军警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终于感动守城军官及门卫,打开铁锁,冲出城门,奏响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的序曲。 例前边几个分句叙述的是“西安学生”,“打开铁锁”则承前省略换成了“守城军官及门卫”,后边“冲出城门”则又转回了“西安学生”,这样换来换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最好在“打开铁锁”后断句,在“冲出城门”前加上“学生们”,语言就连贯了。,保持叙述、议论的角度一致、句子结构模式的、情景意境的一致读起来使人感到一气呵成,语势很强。例题1 下面一段,有一个句子在表述上与上下文不够连贯,请找出(在原句下划线)并作修改。他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就在私塾读书,12岁时

9、适逢辛亥革命,便又进了新式学堂,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他的学问正是在这种新旧冲突、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造就成的。该句中上下都是从“他”的角度叙述的,只有“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转换了陈述对象,打断了句子的连贯感,改为“刚满18岁就被父亲送到欧洲去留学”连贯感就强多了。,A.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 B.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C.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例: 二诸葛老婆追出来,二诸葛把她挡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应将第二分句改为被动

10、句式,删去后一个“她”字。),又如:好了,月亮上来了,而云把它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本题是从叙述角度一致来考查我们的。由“月亮上来了”“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可知本段文字是以“月亮”为陈述对象,而“云把它遮去了一半”更换了叙述对象,为使语意连贯应改为“却被云遮去了一半”。,他童年的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间上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柳青创业史,(1995年高考题 ) a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b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

11、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b,示例12000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第6题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示例2 1997年高考题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

12、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示例6 1997年高考题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13、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分析 该题题干陈述的主体对象是“南天门”,而A、C两个选项的第一句陈述对象变成了“元代石刻”;A、D两个选项的第二个句子陈述对象变成了“对联”,只有B选项两个句子的陈述对象与题干的陈述对象完全一致,故正确选项为B,分析 上句的主语是“公安干警”,而A项的主语则变成了“犯罪嫌疑人”和“全部赃物 和赃款”;B项后面的主语也是“全部赃物和赃款”;C项前半部分主语仍是“犯罪嫌疑人”,只有D项与前面的主语保持了一致,所以答案只能选D。,例如:在语段的甲乙两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四公里处,(甲)。 这是三国时蜀主刘备兵败托孤之处,(乙)。白帝城扼守瞿塘峡的西

14、口,江面狭窄,水势湍急。 甲:a、高峡背依,长江下临。 b、背依高峡,下临长江,形势雄壮。 乙:a、城内有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 b、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就在城内。 A、甲a 乙b B、甲a 乙a C、甲b 乙a D、甲b 乙b,答案:C,1(06全国)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 ,。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在所有的人

15、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 B C D,下面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2002年全国高考题)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音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答案示例: 1 新增了(还有)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 室等先进设备。 2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 设备也一应俱全。,延伸: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也可以 帮助大家判断病句。,例:(2000年高考)这家工厂虽然 规模

16、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 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二、句式是否一致,句子的衔接还要求句子形式保持统一。题目干上包含了某种句式,那么衔接项大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句式。因此,寻找相同的句式也是解答连贯题的一个方法。,示例1998年全国高考题第8题 下列各句括号内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儿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分析 这个题目考查的角度就是句式一致的问题,选项的词组是“身体魁伟”,是一个主谓结构,选项后是“两颊微微陷下去”,也是主谓结构,而选项A“粗而黑的眉毛”是偏正

17、结构,选项B“眉毛粗而黑”则是主谓结构,所以从句式一致的角度看答案只能是B。,例如:与原句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 A、青黄脸色 B、脸色青黄 C、青黄着脸色 D、现出青黄脸色,分析:横线前后的分句都为主谓结构。A项为偏正结构,C、D两项为动宾结构,只有B项为主谓结构,与原句相符,为正确答案。,(07辽宁卷)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 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

18、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三、情境是否一致,一段文字,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往往都有一定的的感情基调。所选的衔接句与题干所描写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是和谐统一的。,注意上下文意境的和谐。人们描绘出的景物或繁荣或荒凉,或热闹或冷清,或欣欣向荣或萧索肃杀;作者渗透于其中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这种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意境,意境必须和谐一致,句子才能连贯。,示例3 1998年全国高考题 为

19、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好儿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罗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1989年高考题),崖壁下有几 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 模糊,枯水季节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 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

20、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 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 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 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洲上来,山 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B,(凄清、萧瑟、冷寂),(热烈灿烂),清新明快,不合逻辑,分析 填句下文写的是荒坟残碑,瘦水枯石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寂静、荒凉、凄清的意境。再审视所提供的选项,A描述石壁高矗,五彩斑斓;C项则写了夕阳的反光,还有“巨大”、“矗立”等词,营造的情景是宏伟的、富有气势的; D项描绘白帆透明,阳光灿烂,意境

21、很轻松,有明快感,这都与文段提供的意境不符。只有B项用“没有太阳”、“冷”“萎落”“瘦削”等词,营造了一种荒凉的气氛,与语段的整体气氛一致,所以B项是正确的。,四、语序是否条理,无论是发表评价还是描写一段景物,写作时的思路应该千变万化,但是表述事物的基本逻辑顺序是有限的。把握好这些基本顺序,就有助于做好连贯的题目。组织句子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而逻辑顺序主要有: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多寡等。同一个思维层次中的句子,必须按照一个合理的顺序排列,形成一条有序的“语链”。这样的语言才连贯。,示例4 1998年高考试题第9题 填入下面横

22、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分析 “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很明显是一个结果,前面是原因,二者形成因果关系, 所以,“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必须放在后

23、面。另外,“传达上级指示”和“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从事理上看,当然应是“传达”这种统一的思想认识的工作在前,“购置”这种具体的实施操作的工作在后。这道题很明显是从逻辑顺序这个角度设题的。我们在做题时要在脑中时刻有逻辑关系这根弦。有了这根弦,才能把一些题目放在逻辑关系这个角度去考查,从而找到做题的依据。,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 一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 要作用。人们利用语言来进行交际,交流思想 ,如果没有语言,社会便会 停止生产,便会崩溃。 A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互相了解,组织社会 的生产 B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互 相了解 C以便互相了解,协调

24、共同活动,组织社会的 生产 D以便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协调共同的活动,C,五、前后是否对应,一篇文章应由多个语意相对独立的意义群(句群)构成,每个句群有一个相对的意义中心,句群中的所有句子的意义,都能应指向这个意义中心。在解答衔接题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瞻前顾后”,看看前后语义是否衔接,前后意义是否照应。,例如:与下面的话衔接最顺当的一句是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25、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A,看语序与上下文是否呼应或一致,2000年全国高考第6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多读如果彻底(2)少读如果彻底(3)多读而不求甚解(4)少读而不求甚解 (5)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6)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2)(3)(5) B、(

26、1)(3)(6) C、(2)(4)(6) D、(1)(4)(6),分析 第二个横线后有“漫游”、“十里洋场”、“满目”、“眼花缭乱”等词语,都能有“多”的意思,可以确定此横线处要谈的是多读的内容,所以,第二横线处选(3)。再结合开头一句有“多读”和“少读”的字样,第二横线后既然谈的是多读的话题,第二横线前又有一个分号,可以判断分号前肯定谈的是少读的话题,所以第一横线处只能选(2)。第三横线后有“暴发户”“自欺欺人”“趣味低劣”等字眼,可见此处要谈的是某些不正确的读书态度,(6)句说“许多读书人”显然不妥。所以答案只能选A。,六、前后是否勾连,有时句子的重点常放在谓语部分,通过谓语部分(特别是谓

27、语部分的宾语)传递信息,这样一来,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往往成为下一句的已知信息。也就是说,上句的重点往往成为下句的起点,由此,首尾连贯顺畅。,示例7 下面两个句子,哪一个句子衔接得较好? A、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B、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分析 从主语哪一句衔接得好呢?B衔接得好。B项中第一个句子的宾语“技术活”成了第二个句子的主语,这样两个句子首尾衔接,连贯顺畅。,七、上下文表述的内容要一致,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

28、,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踏实肯干,团结同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工作计划性比较差。,中国十亿人口有八亿农民,广大农民的生活状 况怎样,是上升呢,还是下降?是欣欣向荣呢 还是原地踏步?是大有奔头呢,还是话说得好 听,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呢?。 A它昭示的既是农民的生活有改善,又能说明 中国是否有变化 B它昭示的不仅是农民生活的本身是否有变化, 而且说明了中国是否真正在变革和前过 C它昭示的不仅是农民生活本身,而且说明了 中国正在发生变革 D它昭示的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说明 中国是否在变革和前进,B,B,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

29、目光;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是天真无邪的童话是跌但起伏的戏剧是情节曲折的小说是优雅闲适的散文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 B C D ,B,例题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八、音节是否和谐,有时候命题者是从音节是否和谐的角度入手进行命题的,这时必须注意试题的语言形式,如对偶、押韵、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方可选出正确的答案。,示例8 2001年全国高考题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

30、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 B、 C、 D、,分析 把音节和谐引入试题,颇有新意,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注意语言美、语言的特点和表达功能。差别在逗号的位置。逗号用在“俯瞰”后面,即用在用于作宾语的较长的主谓短语前面,这样宾语的结构清晰、语意连贯,在本句中还使宾语形成整齐的四言句式,有整齐和谐之美。的差异在于是否押韵,是否有和谐的韵律美。的末字是“绕”与(2)句末尾的“茂”押韵,当然正确。,九、看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例如:选择与原文衔接最好的一项。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31、,_。 A、就是缺少发现 B、就是要去发现 C、而是缺少发现 D、但是要去发现,【解析】习惯上,“不是”不能跟“但是”搭配,由此排除D项。因原句有“美是到处都有的”,故不存在选择关系,A、B两项“就是”与“不是”构成选择关系,与句意不符,要排除。只有C项“而是”与“不是”构成并列关系,符合句意,为正确答案。,十 保持语体风格一致语言表达的连贯还应注意书面语和口语之别,要么全用书面语,要么全用口头语。还应注意文言色彩和白话色彩的一致,注意使用修辞的一致。,“仁兄,惠书收悉,承蒙赐教,愚弟 A不胜感激 B不知怎样感谢你才好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 石,。于是收取那些值得的, 排除那些

32、不足取的。 A也不免会发现令人遗憾的粗劣的句子 B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A,B,1、填入下面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去平直简约,_ , 有了音乐的节奏。 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 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一头勾联着古街, 一条幽深的小巷细弄, A B C. D,课堂练习,练习2、下列是从文中括号内摘出的词语,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世界屋脊”上的 ,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晶莹的湖泊 大漠 奔腾的江河 雪岭 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草原 冰峰 A. B. C. D.,【解析】本题

33、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从写景顺序上看,可以从高到低,也可以从低到高。C项由山到大漠、平原,再到湖河,顺序井然,而选项中没有从低到高的。从分类上看,C中、分类合理,其他都杂乱。从语句整齐、节奏和谐上看,C项中、的排列也是最好的。 C :“世界屋脊”上的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以其特有的魁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容。 (画线词语两两相对,按照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在后一这是规律,描写对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读起来较顺畅),练习3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伏案手不释卷地坐久了,写久了,就特别地想出门去散步或旅行,或短足,或远游,脚蹬一双旅游鞋,身穿一套亮丽、鲜明

34、的轻便服装,满目晴空,_全身会感到特别的轻松与舒畅。 A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看天、听鸟,投入到 自然的怀抱里 B. 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 或林间小道 C. 巳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 里,看天、听鸟 D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 自然的怀抱里,答案(D),练习4填人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 ,没有 ,但空旷、辽阔。 A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

35、树影,萧瑟的凉风 B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 C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 D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B,练习5、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比较好的一项是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_ ,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A.一群欢叫的大雁刚刚从高空飞过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刚来一阵暖人心意的吹风 D.一堆堆积雪刚刚融化,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连贯。要注意话题“春意甚浓”但“春寒料峭”,以及与“雨”呼应。A雁叫时天气尚冷,偏离话题;雁叫与“雨”没有“呼应”。B“乌云”与春意无关。D与下文衔接、呼应不如C。 答案( C ),仔细思量

36、一下就会明白: 推测对方的内心时,人就像将自己的生命反映到镜子中一样凝视着,再将其投影于对方,从而决定信任或不信任对方。 一条坡度和缓的深谷。 远处,天地相接的地方,依稀可见一条大河。 对自我的不信任,实际上就是对对方的不信任。对对方的不信任,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不信任。 一条小溪在山谷中流淌,溪底的碎石仿佛在颤动;山谷两侧栽种了数行柳树,下面的树干已经龟裂。山谷两侧栽种了数行柳树,下面的树干已经龟裂;一条小溪在山谷中流淌,溪底的碎石仿佛在颤动。 A B C D ,D,练习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好的是( ),补充练习(1999年全国高考题)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那儿的景色真美!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 B C D,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和句与句衔接方面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内容揭示,不难看出两点,一是点明在杭州的时间是去年,隐含有“我”叙述时已不在杭州,那么能衔接的自然只能是句;二是描写“景色美”的顺序问题,自江边至江面,再到江岸后面,空间关系自近而远很清楚,因此选和是恰当的。,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