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清单|,环境,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人口数量,资源,文化,微思考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提示 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进口资源、能源,出口产品,发展科技。,|案例分析|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结合材料探究: (1)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环境人口容量,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2)在以色列,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3)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
2、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提示 (1)揭示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2)水资源。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反之,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方法规律|,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1)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一个地区的资源不断变化,这是因为资源的数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知识清单|,地球上适合
3、养活多少人,阅读教材P13P1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1)范围: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2),(3)数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合理,健康,生活质量,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中,公平,大多数,人地,持续发展,微思考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一样的吗?提示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因此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也不同。,|案例分析|,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
4、3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压力增长。 结合材料探究: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提示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5、发展等。,|方法规律|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表解如下:,【方法技巧】 图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1)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最适合养活多少人。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 (2)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谋求人口的合理
6、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知识清单| 一、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population distribution)一般以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分布格局。,人口的分布(本部分内容选自山东教育版必修2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节),活动 表13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表132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表13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图132 世界人口密度(20世纪90年代),问题 读图132,结合表1
7、31、132和133,说说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找一找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在哪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提示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岸的平原地区。 亚洲人口分布密集区主要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欧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在西欧,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早,工商业发展繁荣。,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人类总是选择最适于生存与发展的地区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各种自然、社会和人文因素影响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移动,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自然
8、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地形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据统计,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和山区。其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居住着全球50%以上的人口。高山、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交通不便,加上气候寒冷、风力大等不利因素,人口较稀疏。 气候 气候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例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80%
9、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降水主要是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地影响到人口分布。例如,北半球温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农业布局随之变化,并影响到人口的分布状况。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知识窗 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宜居地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例如,南美洲玻利维亚高原,平均海拔多在3 000米以上,其人口密度却比平原低地大;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也有类似情况。巴西人口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海拔1 4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而不是亚马孙平原地区。非洲的刚果盆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而海拔
10、1 0001 200米的东非高原则是人口稠密区。这是因为地处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而且由于其海拔往往超出疟蚊的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等疾病困扰,更适于人类居住。在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也成为人口分布集中的地方,例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水资源和土壤 水是生命之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干旱地区,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到人口分布。例如,肥沃的黑
11、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分布也影响着人口分布。例如,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早期因交通运输不发达,煤炭开采区往往人口稠密。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得原本荒无人烟的沙漠和草原上崛起了一座座新城市。,知识窗 吉隆坡的变迁 “吉隆坡”源于马来语,意思是“泥泞的河口”,因锡矿开采后堆放的尾砂淤塞,河口一片泥泞而得名。这里原是一片热带森林,1857年,华侨叶亚来等88人驾小船沿马来半岛西海岸溯巴生河而上,在此寻找到锡矿,他们便用棕榈叶搭建起两排简陋的工棚,这就是吉隆坡的皱形。现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已成为一座拥有150
12、多万人口的繁华都市。1997年落成的“双子塔”,为两座并排耸立的摩天大厦,高达452米,是当时的“全球第一高楼”。,图138吉隆坡的“双子塔”,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例如,农业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即使在农业发达、人口较多的地区,居民点也相对比较分散。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工业化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例如,战争、政
13、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等,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历史因素以及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三、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1%。我国的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达13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最显著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外,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
14、,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也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知识窗 “胡焕庸线” 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改变,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之比接近91。与1990年相比,广东省人口增长幅度高达37.5%,大大超过全国平均人口增长幅度,2000年该省人口总数达到8 642万,跃升为仅次于河南省、山东省的
15、全国第三人口大省。 活动 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提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吸引人口迁入。 经济实力雄厚: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较先进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人口总量大大增加。 政策
16、因素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了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政策,使这里成为最先获益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大刺激了人口迁入。,|案例分析|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2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结合材料探究: (1)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2)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 (3)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 (4)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什么? 提示 (1)人口稠密区有东
17、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2)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3)南极大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于人类居住。 (4)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方法规律|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分析如下:,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2)社会经济因素,|
18、人地协调观| 1.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成为当时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思考讨论:(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3亿多人口?为什么?(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消费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样变化?,提示 (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减少。,|综合思维|,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19、问题。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我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1)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 (2)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需要,人口合理容量如何变化?为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人类应如何做? 提示 (1)“16亿”指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7亿”是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2)人口合理容量减小。应提倡适度消费。,|地理实践力|,3.漫画中的地球为什么流眼泪?,提示 地球的人口过多,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