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祖本纪 教案教学目标:1、解决学生的文言知识疑问,疏通文意理解的障碍。2、通过赏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马迁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教学重点:赏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马迁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司马迁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有较深刻的认识与感悟。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步骤】课前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2结合文本,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要有观点概括,有文本分析,做到有理有据)3你怎样看待司马迁给人物作传“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写)一、导入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
2、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其文直,其事核”,就是说文笔端正客观,叙事确凿有据。“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说不虚夸其美,不隐讳其恶,对人物做到善恶必书,公正而完整。我们的选修课本就把“不虚美,不隐恶”定位为了史记的史家传统,并且作为本单元板块的主题,节选了高祖本纪和李将军列传两篇文章来探讨这一主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文章高祖本纪,借以感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二、指导选修教材学习选修教材,目的在于拓展大家的阅读,让大家在阅读中扩展视野,在阅读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在阅读中感受历史人物的人生与精神,从而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素养。因
3、而,选修课本的学习,就不能像原先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一样由老师领着大家逐字逐句地精讲精析了,老师仅仅帮大家克服阅读中不理解的字词句障碍,主要是大家读,大家谈,大家讨论分析。三、明确学习目标 1、解决文言知识疑问,疏通文意理解的障碍。2、通过赏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马迁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四、解决文言知识疑问 1、课堂:学生提问-(学生作答)-教师点拨。2、课外:整理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特殊文言句式,尤其是陌生字词(音、义)等,准备好下节课我们以提问检查的方式来处理。五、赏析刘邦人物形象 1、速读课文,边读边在文本旁做批注。2、结合文本,讨论分析
4、刘邦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总结:刘邦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有着非常强的政治才干。(一)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按楚怀王之约“先入关者王之”,刘邦应为关中王。但他率先入关后,却接受樊哙、张良之谏而“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这就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他废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安抚民心,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这都可以说他是从未来统一全国的角度来处理眼前的问题。又比如,高祖衣锦还乡时唱的大风歌,除了作为胜利者的欢畅喜悦情怀之外,“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中已包含了对于守天下的巨大隐忧,这可以看出他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二)有谋有略,智谋超人。在军事策略上
5、,如课本 46 页,他表面西归,烧绝栈道,告诉项羽无意与其东争天下,暗中却听韩信之劝“决策东乡,争权天下”。又如课本 47 页,他用张良的计策,给韩信、彭越封地,让他们加入自己以合力攻打项羽;他派使者挑拨项羽的大司马周殷归顺自己,率军回头攻打武王黥布,后来又策反黥布也归汉,最后联合刘贾、齐梁各路诸侯大会垓下,共同对付项羽;垓下大战中,他的排兵布阵,他让淮阴侯佯败诱敌,以拉长楚军战线,然后两翼合拢包围攻打项羽,以及让士兵四面唱楚歌,瓦解楚军的军心和斗志这都表明刘邦善于笼络人心、团结内部、分化敌人、壮大自己。又如课本 43 页,在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采用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趁机偷袭、张设疑兵旗帜等
6、计策,高人一筹,且用得游刃有余。另外,他性格上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见其有谋有略,非同一般。(三)虚心纳谏,善于用人、驭人。课本 43 页郦食求见时,他先是举止傲慢不恭,不过立刻便采纳了郦生的意见,当众改正过错;43 页“乃用张良计”大战蓝田;44 页听樊哙、张良谏,不住皇宫还军霸上;46页听韩信之劝“决策东乡,争权天下”;47 页“用留侯、陈平计”进兵追项羽,“用张良计”使韩信、彭越联合作战,用淮阴侯之计排兵布阵与项羽大战垓下;48-49 页他置酒洛阳南宫,总结一统天下的成功经验,谈到张良、萧何、韩信时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在刘邦所重用的将领中
7、,不少原是项羽的部下,如韩信、陈平,他们投奔刘邦后,一个被举为大将,一个被提为护军中尉这些都可见刘邦善于听取谋臣良士的意见,知人善任,这让他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战有猛将,才得以取天下。同时,刘邦还善于驾驭人,就像韩信曾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他能让智勇双全的韩信等大将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而在灭掉项羽之后,接着就夺去了韩信的军权(P48),这都说明他具有非凡的驾驭人的能力。(四)能屈能伸,随机应变。课本 45 页“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楚强汉弱时,他随机应变机智地与项伯约为婚姻,在鸿门宴上,对项羽更是恭敬倍至;课本 46 页,任凭项羽“负约”,改立其
8、为汉王,定都于偏远的南郑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处于弱势时的屈从。课本 47 页,在汉强楚弱、大败项羽于垓下之后,对败逃的项羽,他“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处于有利形势时,乘胜追击,不给对手以活路。这说明他能够审时度势,做到能屈能伸。(五)头脑清醒,坚决果断。P45 鸿门宴之后,“归,立诛曹无伤”,坚决果断地诛杀告密的叛徒。P48 灭掉项羽之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立马夺了韩信的兵权,以防其拥兵自变,免除了萧墙之内的隐患,可见其头脑之清醒,行事之坚决果断。(六)人性弱点:P4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逸恶劳;“廷中吏无所不狎侮”,言语刻薄;“好酒及色”,好酒好色;P42 到县
9、令家不持一钱,却诈称“贺钱万”,奸滑无赖; P49 在未央前殿大宴群臣时,他举杯谑父,当众奚落自己的父亲,一副小人得志的洋洋自得样,暴露了其灵魂深处的粗俗鄙陋;P50 对于他生长的丰邑,只是因为当初雍齿据丰邑而叛汉投魏的缘故,而不免除当地百姓的徭役赋税,又可见其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一面。六、感受“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结合刘邦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谈谈你对史记“不虚美,不隐恶”实录精神的认识。总结:史记高祖本纪塑造了刘邦这一人物形象,作者刻画了他身上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有谋有略,智谋超人,虚心纳谏,善于用人、驭人,能屈能伸,随机应变,头脑清醒,坚决果断等政治才干与优点,但又不是虚夸其美,而
10、是恰如其分地以真实的史事来呈现。同时,作者又没有盲目地歌功颂德,把汉代的开国之主描绘成“圣君”的形象,而是如实暴露了他本性中好逸恶劳、好酒好色、奸滑无赖、粗俗鄙陋、睚眦必报等毛病与弱点,还之以凡夫俗子的“人”的本相,做到了不隐讳其恶。也就是说,作者如实叙事,如实写人,还人物以历史的本来面目,不为尊者讳。其次,司马迁不仅做到善恶必书,还在书的过程中“明是非”“寓褒贬”,做到“采善贬恶”,自觉地表明对史事人物的褒贬爱恨,而且做得恰如其分,比如高祖本纪中肯定了刘邦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政治才干和开国之功,但也用讥刺的笔调否定了他举杯谑父的粗俗鄙陋,采善贬恶地辨明事非,不虚美,不隐恶。也就是说,司
11、马迁实录的不仅仅是历史与人物,还有自己对历史与人物的公正的褒贬与论断,从而真正让历史成为一面镜子,成为后人之鉴。七、拓展延伸 你怎样看待(评价)司马迁给人物作传“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思考写作)总结:司马迁给人物作传没有全盘否定,一味褒扬,也没有全盘否定,一味贬抑,而是恰如其分地用真实而确凿的史事来再现人物的形象,做到了善恶必书,公正而完整。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先贤圣哲,包括司马迁本人非常赞赏甚至非常敬仰的人物,在史记的叙述中,都被拂去神圣灵异的光环,还之以普通人的本来面目。可见,司马迁坚守了作为一个史官,一个史家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司
12、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而刘邦正是汉代的开国皇帝,也就是说司马迁在给当朝皇帝的祖辈作传时,仍然美恶分明,秉笔直书。更何况司马迁生活的汉武帝晚期,正是一个酷吏横行,动不动就罗织罪名、残酷迫害,用严刑苛法来统治的社会。在这种现实下,司马迁仍然秉笔直书刘邦的种种劣迹而不做隐讳,可以看出他是具有相当大的勇气和胆量的,彰显了一个大丈夫的人格与勇气。以往的史书,如春秋左传等,在“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的同时,都有意地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司马迁的史记,突破了褒贬不及君亲的讳饰藩篱,就像太史公自序中说的一样,敢于“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不为贤者讳,开拓了直笔与实录的更高
13、境界,开拓了“真”的更高境界,在史书的创作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八、课堂小结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解决了大家阅读中不理解的疑问,又通过赏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重点探讨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总结而言,刘邦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有谋有略,智谋超人;虚心纳谏,善于用人、驭人;能屈能伸,随机应变;头脑清醒,坚决果断这些政治才干让他从一介布衣逐步建立了汉代的开国伟业。然而其身上也存在好逸恶劳、好酒好色、奸滑无赖、粗俗鄙陋、睚眦必报等毛病与弱点。司马迁能对其善恶必书,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坚守了作为一个史家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尤其在酷吏横行、严刑苛法
14、的汉武帝晚期更是难能可贵的,彰显了他作为史官的人格与勇气,也开拓了史书创作的更高境界。九、布置作业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对比阅读项羽本纪,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等我们学完这两课之后,组织一个辩论赛,辩论“刘邦与项羽,谁是英雄?”大家可以在我们学习这两课的过程中,就一边思考准备你的辩论发言稿。教学反思 (点击出现/隐藏)教学反思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本应在“拓展延伸”环节,设想通过不断的引发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形成属于自己的感悟与思想,以思考的深度作为课堂的亮点。但本节课最大的失误,使得设想的亮点没有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最大的失误在于课堂时间的安排与把握不够,没有及时地刹住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到下一个环节,以致于预设的亮点环节根本就没有了时间。反思中发现,也许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给学生点明几个重点段落,会更有针对性,会使此环节更为紧凑一些,从而缩短此环节的时间,为后面学生的深入思考留出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