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曦教学作文论文篇一:曾曦作文心得体会曾曦博士作文讲座心得体会多年来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的难题也是语文教师感到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困惑。通过近日听取曾博士的讲授以及和我中心几个教师的座谈自己深有体会。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不去探究教学的新思路,只顾埋头苦干,结果自己的付出也不一定得到理想的效果,听了曾博士的讲座,对于我本人而言,可谓受益匪浅。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源泉,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和社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小学培养,而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作文以及知识的积累很关键。通过作文能培养一个人一生的思
2、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作文起一定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教师的引领是关键,看来语文教师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何等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想指导学生写出理想的文章,首先教师思路要清晰,抓住写作技巧,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最后达到理想的结果。我们从他那里学点什么能用到我的课上呢?他讲作文是由原理的,是有方法的。但这些方法,都是曾教授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得出来的,我们如果采用这个方法,自己不首先吃透的话,教给学生的必然是变了味的方法,盲目进行,会成四不像。所以,关键的问题,我们怎样让自己先了解透彻曾博士的作文方法,才好指导学生。作文课如何教,教什么,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情景,如何对教
3、材中作文的要求作一改写?弄清这个问题是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在作文课前关于教材的改写,一、先看命题和要求,二、调查习作问题三、分析习作问题,四、教学建议,五、修改习作要求,六、给出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几点对教材的认真分析研究,让教师自己总结出一套方法。同时曾博士也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他所讲的“三激、配合、一悟”令我们每个听课教师一大感悟,回顾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历程,只是埋怨学生笨,作文三言两语,写不出实质的东西,大话空话套话太多,或者不知如何写作。对于这些曾教授都作了解答。作文教学的八大方法是作好一篇文章的法宝,一个故事从开头到过程再到结尾就可以形成一篇精彩的写作了,如果按照曾博士的要求
4、去做,孩子们对作文课一定很喜欢,并且有话可写,不再出现三言两语使孩子们感到没有可写,让学生们从苦恼的作文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听了曾曦老师的作文课,我不得不感慨,人和人真的是有差距的,我想我暂时不会达到那样的高度,好有压力。但是我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快乐: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快乐吗?你是一个快乐的人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快乐,我们其实是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的。孩子们不快乐的根源来自于大人们的压力,离开大人的压力,每个孩子都无忧无虑。我该怎样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让孩子们都喜欢上学知识。幽默的语言,敏捷的思维,入木三分的评价,和谐的氛围,高度,一定要站在有高度的地方,才能看得远,看的
5、清。侯文斐刘家洼学校篇二:曾曦作文讲座借鉴“小蝌蚪” ,一次次地问小蝌蚪找妈妈 这篇童话很多人都读过,不过,我们读的时候,都特傻,读完就完了,根本没想到要把这童话玩一把,玩到作文中去。那天,几个丫头小子们学习学腻味了,别出心裁,以小蝌蚪找妈妈为模板,写起了小蜻蜓找妈妈 小蚯蚓找妈妈?有位同学本来是想根据“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写篇小蝴蝶找妈妈的,可写着写着,遇到一个问题:蝴蝶不是产完卵就死了吗?小蝴蝶怎么会见到自己的妈妈呢?小蝴蝶到底找不找得到妈妈?上网一查,不得了。于是这家伙大玩煽情,写出了震撼人心的心酸和感动。我们一起读读:小蝴蝶找妈妈暖和的春天来了,小丸子一样的蝴蝶卵宝宝也苏醒了,晒着温暖
6、的阳光,很快变成了一条条小毛虫,他们在冒着嫩芽的树上爬上爬下,非常快乐。有一天,金龟子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飞来森林游玩,小毛虫看见小金龟子跟着妈妈在树上爬来爬去,他们一起爬到金龟子妈妈身边,喊:“妈妈!妈妈!”金龟子妈妈说道:“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金龟子的妈妈。 ”小毛虫们问金龟子妈妈:“金龟子妈妈,金龟子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金龟子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和你们长得不一样,你们自己去找吧。 ”说着,急急忙忙地和它的孩子们游戏去了。“谢谢您,金龟子妈妈!”小毛虫们高高兴兴地向树梢上爬去。这时,一只蜻蜓飞了过来。小毛虫们看见蜻蜓和它们长得不
7、像,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追上去喊:“妈妈!妈妈!”蜻蜓笑着说:“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蜻蜓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长长的触角,六只脚,还有四片轻盈漂亮的翅膀,你们到别处去找吧!”“ 谢谢您啦!蜻蜓妈妈!”小毛虫们离开树梢,又向一片大大的树叶爬去。小毛虫们爬着爬着,突然,看见一只蝴蝶轻盈地飞了过来,飞到树梢边的一朵桃花上吸蜜采花粉,它们赶快爬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和我们长得一点儿都不像,头顶上有两只长长的触角,有四片大大的翅膀,翅膀上还绣着最绚丽最美丽的图案”蝴蝶听了,脸上流露出几丝不易觉察的伤感,犹豫了几秒,她说:“唉!苦命的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小毛虫们听
8、了,高兴地在树枝上翻起跟头来:“啊!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好妈妈,好妈妈,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蝴蝶妈妈在小毛虫们的旁边飞来飞去,她决定留下来陪着这些小毛虫宝宝,不去找自己的孩子了。【 后记】很多小蝴蝶宝宝是永远见不到妈妈的,因为很多蝴蝶在产完卵后没多久就会死去,只有少数几种蝴蝶在冬(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曾曦教学作文论文) 天来临时,可以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天,然后在春天返回家园。唉,好久没这么感动了!硬是把小蝌蚪找妈妈玩出了几丝悲壮的色彩,玩出了几分大爱无疆的感动!有同学说了,怎么总是“XXX 找妈妈”啊?老是这样的主题,
9、一眼就看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影子,太千篇一律了吧!这样的东西,中考哪里过得了关哦!文章是死的,人可是活的啊,咱就不会玩出点花样?有位同学搞了个升级版的玩法只借鉴“一次次地问”这种展开故事情节的结构,但主题却未必是“找妈妈”!我们一起看看 收集阳光 北京市京源学校 coffee他是一粒种子,一粒普通的种子,躺在冰冷黑暗的泥土中。他向往着地上的世界,听小蚂蚁说,地上不像地下那样无趣。地上有绿色的小草,有鲜红的花朵,有蓝色的小溪,还有温暖的阳光。 “阳光是什么?”小种子问。 “阳光是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小蚂蚁回答。小种子还是不能理解蚂蚁的话,或许它太深奥了,小种子非常想亲眼见见阳光的模样。终于有一天,
10、小种子钻出了地面,他真的看到了绿色的小草,鲜红的花朵,蓝色的小溪,但他却怎么也看不到阳光。他问身边的蝴蝶:“请问你是阳光吗?我看你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优雅。 ”蝴蝶笑了:“谢谢你的夸奖,不过,我可不是阳光。 ”“那么阳光是什么呢?”“阳光就是无时无刻不给予你温暖的东西,它无处不在。 ”蝴蝶飞走了,小种子还是一知半解,不过,他已经有些明白了。当他用根快乐地吸收水份时,他觉得很温暖。当蚯蚓为他松土时,他觉得很温暖。当调皮的风带着微笑向他问好时,他觉得很温暖。啊呀,原来这世间有这么多的阳光啊!小种子把他所感受到的阳光都收集在一起,结出了甜美的果实。现在,他已经不是小种子了,该叫他大树了。一只可爱
11、的小鸟吃着甜美的果实:“请问,你是阳光吗?”听到这个问题,大树仿佛从小鸟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这一回,他真正地理解了阳光的含义。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阳光。当你收集了别人给予你的阳光时,你同时也给予别人阳光,你所收集到的阳光,是助你成功的基石。阳光无处不在。 (此题为 2007 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作文题)这篇作文绝对是 40 分钟的考场作文,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读了又读,被整个阅卷组传看称颂!真是好文章啊!大伙觉得分外亲切,分外精彩,却又隐隐约约觉得有些熟悉。很长时间后,一位小学生看到这篇文章,大呼一声:这有点儿像我们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呢!主题:不再是找妈妈了,而是找阳光、收集阳光,富于哲理!结
12、构:还是一次次地问,借发问来叙述故事,结尾部分加上了被问。 (这点加得太精彩了,借鉴中有创新,牛!)嘿嘿,大伙看,以“一次次地问”为结构,里面随便你装什么,反正只要是好玩的,煽情的,有哲理的,啥都成,比如“小雪花找温暖” “快乐在哪里” “知识的回答”等等,什么样的题目都能玩转的,而且条理清晰,处处能体现你的语言风格,中考不拿个一类文都对不住老怪我了!最后,再送上名著儒林外史中“临死前的严监生”一小段,它的结构,还是“一次次地问” ,丫头小子们来开开“玩”眼吧!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
13、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是啥意思啊?众人一次次地问,老监生一次次地否,直到第四次
14、。噢,原来指的是两根灯草太浪费,一根就够了。哈哈,问完了,故事也结束了, “雷倒”中国十大抠门人物也产生了。这“一次次地问”的思路,还真能表现人物性格啊!下篇我们玩小马过河 。 小蝌蚪找妈妈是玩“一次次地问” ,小马过河又是玩什么呢?咱们下回见!篇三:曾曦作文曾曦就在身边-作文指导课评课城学今天,我有幸听取了实验学校宋卫卫老师和黄春红老师的两节作文指导课。下面,我就两位老师的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宋卫卫老师的 写一个人 ,这节课有两大优点:1、 教师注重学法指导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猜人物(本班学生)-为什么会猜出来(学生回答抓住特点)-什么特点-人物的特点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怎样
15、才能描写生动、形象(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描写应注意的问题-如何综合运用(人、事相结合) 。本节课,宋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让学生在各个环节中掌握了写人的方法,写人的技巧。2 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恰当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心动到口动再到笔动。课堂上宋老师针对不同人物的特点让学生找学过的例文,让学生体验方法,体验多种描写方法。一点建议:曾曦教授的“一三作文”是一反过去的“先概念后训练”的模式。经常是用各种趣味形式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激发兴趣,激活材料,体验方法,激励个性之后,最后才略讲写作方法。这样水到渠成的教学,离学生的认知近,学生掌握也快。因而我个人
16、认为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就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写作,在体验中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黄春红老师的 走进父爱黄老师的课听完之后的感觉是:眼睛潮潮的,鼻子酸酸的,心里痛痛的。这节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老师很亲切,很自然,很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能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曾曦教授曾指出,要把学生当作“闺蜜”或“兄弟” ,而黄老师则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2、曾曦作文的四大模块 “兴趣-材料-方法-个性”在此节课中淋漓尽致的演绎。首先,黄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在你的家庭成员中,父亲、母亲谁在你心中的分量大,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课的教
17、学内容走近父爱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讲述自己父亲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跟激活了写作的素材;第三个环节让学生用最美的语言歌颂赞美父亲,激活了学生的个性,更让学生口头作文中感受了父爱,体验了写作技法;后面四个环节:国庆为父亲做什么,总结作文课收获,观看幻灯片体会父爱,与父亲对视三分钟充分的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父爱,并学会感恩。3、本节课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整节课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其说是一节作文课不如说是一节作文兼德育课,老师既教了书又育了人。4、教师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学生参与度高,几乎所有同学都参与口头作文训练。一点建议:教师在第五个环节如果让学生从内容和写作技法两方面对本课总结则更好,因为初中学生的作文还要注重学法指导。总之,宋老师、黄老师的这两节示范课让我真切的感到曾曦教授就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