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传承民族文化作文.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7209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民族文化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传承民族文化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传承民族文化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传承民族文化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传承民族文化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传承民族文化作文篇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征文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盐池小学 钟紫莹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看书,听别人讲故事,走亲访友,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经过今年学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本资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认为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这说明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摒弃与不屑。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

2、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近百年来,

3、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就流传开来。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

4、,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作为小学生,我们现在是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十年后或二十年后我们就成为了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祖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交往中,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传统礼仪文

5、化,了解祖国传统礼仪文化,学习祖国传统礼仪文化。做一个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使者。为弘扬祖国精神而努力奋斗。让祖国文化永远传播。发扬光大。辅导教师赵体忠篇二:弘扬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甘肃省金塔县建新路小学芮雪玲邮编:735300 手机:15097236519【内容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文明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样,内容博大精深,在启蒙教育中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可以启迪心智,感悟人生,净化心灵 ,提高文化素养。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与教学实践从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等四个方面阐述自己对经典诗文诵读的理解与探索,以供借鉴与斧正。【 关键词】经典诗文

6、诵读 探索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优秀古诗文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枝奇葩。它凝结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社会的文化观念,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基因,融汇在古诗文里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操守、风骨, 是做人、做现代人的必备条件,是我们民族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 是中华民族赖以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支柱。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古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

7、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阅读训练有一定启迪和帮助。一、重视经典诗文诵读的目的意义重视经典诗文诵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凝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

8、。由于现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越来越少,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底蕴,必将变得越来越肤浅,直至消失殆尽、荡然无存。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二、正确引导,科学安排,切实抓住经典诵读的关键1、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空间和角落,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在每天的学校广

9、播中,由负责播音的班级按节律朗读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既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各班教室环境也力求体现班级特色,通过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展等方式方法力求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使学生感到读书活动就在身边,形成人人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2、措施具体,见缝插针。一是精选诵读内容,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年龄段选择诵读内容,内容分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二是规定诵读时间,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

10、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 20 分钟。3、诵读形式多样化,我们要求各学校要不断创新诵读形式,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增强经典诵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采取个人读与集体诵相结合、吟诵与表演相结合等形式让学生爱读乐诵。学校每学期按年级组织不同形式的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三、积极研发校本课程组织骨干力量,精心研究制定样本课程,为在学校比较规范地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提供基本的依据和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

11、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我们结合现行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精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制定校本教材,为强化诵读创作条件。利用样本教材,落实课时诵经典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课堂教学渗经典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四、科学指导,

12、激发兴趣。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开展多种活动促进诵读。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等多种形式,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

13、,净化了师生的灵魂,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明水准。同时,同学们汲取了许多历史的、文化的精髓,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作文水平。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继续投入极大地热情,积极地参与,坚持以经典引路来全面打造校园文化,靠传承精华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阵地,让书香充满校园。篇三:弘扬民族文化作文训练作文训练指导一、作文题目今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开始热衷西方的文化,特别是一些在西

14、方才有的节日,在我们这里也被隆重地庆祝着。为此,2006 年 12 月 21 日中国人民大学扬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无独有偶,2007 年12 月 22 日,成都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 12 月2028 日期间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看了这些消息后,你有何想法?请针对消息内容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成论述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二、审题思路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两则新闻,事件可分别概述为:十位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教育局严禁学生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题目要求就这两则消息,写一篇论述类的

15、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必须就材料中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赞同,亦可以是反对,但都要求不能脱离材料中所述的事件,论述要有理有据。 三、评分及评分细则(满分 60 分)(一)关于内容 切合与符合题意:(1)赞同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反对文化扩张、捍卫传统文化的主体性、警惕圣诞节的商业炒作、娱乐和信仰的关系。 (2)反对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堵不如疏、消除民族文化的自卑心理、文化交流是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必然、对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本符合题意:(1)提及材料,但论述的重点和材料关系不密切。 (2 )只是谈喜欢不喜欢过圣诞节,而不涉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心理、信仰层面。 (3)没有针对当今的社会现

16、象进行拓展。 (二)关于表达 1一般说来,时事评论的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摆现象,提观点,分析证明,类比拓展,结论。文章完全不提及材料判为三等及以下。2凡是记叙类、说明类、散文类的文章均为“不符合文体的文章” ,判为四等。 (三)注意事项 1缺题目或题目不完整,扣 2 分; 2字数不足,每少 50 字扣 1 分;3每错 3个字扣 1 分,扣完 3 分为止。 【优秀例文 】论文化战高二 12 班 邵逸高近年来国内文化界掀起一阵反西化的热潮,央视国学系列一出,百姓不分男女无论老少纷纷群起而响应,声讨笔伐,很是热闹。今又闻大学名校博士生联署抵制圣诞节、当局禁圣之举,又是一番手笔。笔者感慨之余,带点无

17、奈;欣慰之中,略有疑惑,一时百感,今便趁此机会一并谈谈。究其圣诞节在我华夏土地上如此猖獗,也不过是商品经济的效应罢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开门迎宾,和气生财的原则,迎来各路商家。在这商品进门之时,自然也带着他人文化的风尘。初我国因为国力尚不足与西方相抗,自己的产品在西方成熟工艺下相形见绌,西方商品大行其道,这商品上附着的文化效应也四处横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部分商品的难看而贬值。圣诞节说白了也就是搭乘了圣诞器物及西方商品而来的乘客罢了。每次过圣诞,谁最开心?非过节的人,而确乎是那赚得金银满盆的商家。现在政令“血书”并下,先不说单薄强硬的禁止能否阻挡经济全球化后商品侵入的潮流,就是每年为

18、了给国内国外带来几个亿收益的圣诞器物,商家们也不会眼睁睁让你断了财路。更别说那被完全西化的年轻“哈”族了。所以,单纯的“公车上书”与政令严禁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发动民众可以,但如今对抗的是金币与贸易潮流,应和者注定是无法成什么气候的。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国举目尽赤,满地节假洋鬼子么?不。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故一味蛮干是不行的。清朝的悲剧也说明了仅仅筑一堵高墙不仅堵住别人也堵死了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文化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要战胜之,必先找出症结所在,再批亢捣虚,一举擒敌。一、文化战。要对抗大胡子圣诞老人,必先树立自己的小两口牛郎织女。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价值何仅知识技艺?我们的传统节

19、日一向很丰富,只是不知为何如今在法定节日中通通“不合法”了,重拾传统节日,国家包装一下宣传一下便能上战杀贼了,如日本,传统节日“ 秋祭”是法定放假的。有了法律做后盾,大胡子公公也闹不出大场面。文化最终也只能由文化来战胜。二、经济战。文化入侵实质上就是经济入侵,大胡子们都是乘着商品来的。没有那些影片商品,大胡子们就形如残废。一段时间内,韩国也是遭受了美国“和平演变”的商品文化冲击,但韩国人不傻,迅速在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商品包装后扔掷过去,一声爆响,连着亚洲满地都是大长今 海神号 。这还是我们应效法的,单纯学术上的弘扬文化是不够的,还可以商品化文化。迅速在传统文化上找到自己的品牌,商品化后便

20、可攻可守,无往不利。如今中国经济实力已成熟,缺乏的仅是国民对国家文化商品的信任。找准一个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后打入市场,断大胡子们的臂助,用兵之道也。 西游记 、功夫,在世界各国民众心中扎的根便是范例。 学者们与成都政府其心可嘉,但行事未免稍有毛躁。文化之战并不是刹时能解决的,而须持久战之。巨龙正在腾飞,观夫现在中国传统的热潮形势,相信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文化之林也是指日可待的。 【评分】22+22+10=54【 点评】本文起笔高远,文化视野开阔。在开头“摆现象”部分,不仅摆出联署抵制、政令禁圣之举,还联系当今国内文化界倡国学、反西化的热点,作者对文化现象的观察思考之深广可见一斑。文章分析较为中肯

21、,评论较为深刻。在分析说理部分,文章通过现象分析了圣诞节在我国“热过”的原因,提出严禁之举齐心可嘉但并不可取后,采用标本兼治的做法,顺势提出要打好文化战和经济战两大策略,其中援引日本规定“秋祭”为法定节日,韩国成功包装本国文化的事例恰切而有说服力。最后以打好文化持久战,让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作结。全文围绕“文化战”分析说理,中心突出,材料充要,结构严谨。本文除了个别词语尚欠斟酌外,文笔较为生动活泼,使人乐于阅读。 【问题例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是当今世上最热点的口号之一,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逼近,这句口号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句口号呢?其实不就是借奥运这个

22、机会向大家宣传我们都是这地球上的人应该要团结一致,和睦相处?而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 12 月 2028 日期间上街活动。我认为这以上两件事里的博士生以及教育局里的人是极度愚蠢和无知的。他们所担心忧虑的大概就是怕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中国传统文化。而经过我与前阵子到我们学校来的日本学生交流,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活动。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是没有根本性的抵触。圣诞节也不应该被

23、抵制。那些博士生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发表以下文章显得自己很爱国,更不是限制学生参加活动的权利与自由。他们应该做的是更多地承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现今中国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们加入WTO,我们申奥成功。这都预示着中国与外界将会有更紧密的联系。当然,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采取取其精华的态度,而不是采取完全抵制或者完全吸取的态度。圣诞节在中国,不仅让忙碌的人们多一个喘息,放松的机会。而且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西方文化。从经济层面来说,圣诞期间人们的消费增加,可以刺激经济。所以,圣诞节是外来文化中精华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取之,而不是拒之于千里之外。同一个世界,同一

24、个梦。不止是要求人们可以团结一致,还希望我们的文化也可以和睦相处,共同繁荣。 【评分】17+17+5=39 【点评】作者能够从材料出发,内容基本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不过本文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1.作文题目和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段与材料及主旨关系不够密切,建议更改和删除。2.主体部分议论不够深入,浅尝辄止,缺乏让人信服的力度。涉及但没有深刻议论“西方文化为什么不会与传统文化相冲突” ,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等问题。 【升格例文】理性看待西方文化的入侵(原题过于空洞,修改后指向明确)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

25、禁学生在12 月 2028 日期间上街活动。 (修改后,开门见山,转引材料,干脆利落,避免了在题外的游荡)我想无论是名校博士,还是成都教育局,他们抵制洋节的行动都是出于担心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期望借此“禁止令”保护传统文化,其本意无疑是好的。但热衷庆祝西方节日就一定会动摇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吗?我看未必。 (这样修改,就显得说话很有分寸了,既有肯定,又提出质疑,避免生硬和蛮不讲理的谩骂)前阵子有日本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庆祝活动。但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他们

26、的和服,他们的茶道?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 (修改后,日本人过洋节日与保持传统文化,显得对比鲜明,日本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写得更为具体,有理有据。 )至于年轻一代为什么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而冷落了传统节日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民族节日的内涵逐渐丧失。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诸如此类的,单调乏味。有时甚至还沦为大人们搞应酬、拉关系的籍口,以至于让它们的魅力在年轻一代的心中逐渐褪色。 (加了这段文字,是为了从反面进一步分析青年人热衷于过洋节日的原因;这是对文章主题的一个深化。 )所以我认为博士生们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来发表以下文章抵制过圣诞节,以显示自己很爱国。他们更应该

27、做的是思考洋节“受宠”的原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以发展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让年轻一代深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所承载的人文意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举办更多庆祝和祭奠活动,向年轻一代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另外,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更多的注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日本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他们的中小学就开设民族特色的柔道、剑术、茶道等课程。因此,只要我们将中国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加大宣传教育,才能让中国文化保持主流的地位。就好比如日前出台的新法定假期,新增的清明、中秋假期就是很好的举措。如此一来,传统节日自然深入民心。 (修改后,叙事更加自然紧凑,语言也顺畅了很多。指出

28、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以日本的做法为例子,给国人以参照,使文章内涵丰富,立意深化,文章思想性也就可以展示出来了。 ) 洋节的兴起,外来文化的传播,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就不能全部抹杀外来文化,而是要接受挑战,取其精华,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使其发光发热。 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优秀文化也会展现出她无穷魅力!(修改后,表意比较集中,结尾点题,再也不拖泥带水了。 ) 【评分】22+21+9=52【 点评】作者能够领悟老师的点评,一改前文冗赘的开篇。直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进入评述,干脆利落。文章主体部分的评论亦较前文深刻。通过我国传统节日渐受“冷落”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借鉴洋节“受宠”的成功经验,以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全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自身见闻的描述及对新假期规定的引入则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并可以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之后成功地将它们转化为作文素材,孺子?a href=“http:/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山獭?/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作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