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学习目标,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多收了三五斗,走近作者,叶圣陶 (1894-1988)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夜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给划线的字注音:,埠头 占卜 作梗 粜短髭 斛子 廒间 褡裢踌躇 沽 拗 不过 呷,b zhnb gng tio,z h o dlian,chu ch g ni xi,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售
2、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度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安南米、暹逻米(现在的泰国)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能以谷食饶足,廪囤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了反而赔累”。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现象,自 学 检 测,1、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写的,请你按照该顺序将文章分成两部分?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
3、件事?故事情节是在什么样的形式中展开的?,时间顺序,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3件事:,第一层(第l一34段)写贱价粜米; 第二层(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 第三层(第4570段)写船上议论。,这三件事也是三幅场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多收了三五斗,悲剧每天重演(第71段),对话,1“旧毡帽们”为什么一定要将米卖给万盛米行呢?真的是因为“命里注定”或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吗?,一是洋米、洋面大量倾销。 二是米行同行公议。 三是到别处卖还要捐钱。 四是要交租、吃饭、种地。 五是路路断绝,逃荒、打工无出路。,答:,2 请你概括一下旧毡帽朋友们的性格特征,并说一说与他们在船上的议论所表现出来的
4、性格侧面是否矛盾。,忠厚老实。船上对话片断反映了他们身上也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两者之间不矛盾,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这些忠厚老实的农民也产生了抗争意识。,答:,问题探究:,3 故事写的是旧毡帽朋友的不幸,为什么用多收了三五斗作题目?,用丰收反衬农民的不幸,4故事最后一段这个尾声有什么深刻含义?,说明“丰收成灾”“谷贱伤农”并非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而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答:,答:,艺术手法,提示:这篇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理安排材料,试着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对比:粜米的场面中,农民的哀求,老板的冷漠,农民粜米前后的喜悦和悲伤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的体现了农民的希望与失望。,本课总结,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