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86386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史记》选读《 夏本纪》 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 学年苏教版史记 选读 夏本纪 学案【学习导引】夏本纪是记叙夏朝从夏禹到夏桀各代君主兴亡事迹的史篇,本文节录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一部分,描绘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治水英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学习此文:一方面要积累“被” “诛” “相”等实词,翻译重点语句等;另一方面要理解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认识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他对中华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言” “文”两条线索,细心阅读,认真思考。【文本卡片】一、背景资料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

2、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16 世纪。本文仅节录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三。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当政者的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使得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二、文化常识1 “本纪”是史记的五种体例之一,列在全书的前面,是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

3、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 “本纪”实质上是全国编年大事记,起提纲挈领的作用。2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九州所指,说法不一。 尚书禹贡指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青州, 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有幽州、营州, 周礼夏官职方氏无徐州、梁州,有幽州、并州。后来泛指中国或天下。【积累运用】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1)女平水土,维是勉之_同_;_(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_同_;_(3)九山刊旅,九川涤原_同_;_(4)六府甚修,众土交正_同_;_(5)于是帝锡禹玄圭_同_;_(6)祗台德先,不距朕行_同

4、_;_(7)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_同_;_(8)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_同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禹为人敏给克勤:_ (2)行山表木:_ (3)薄衣食,致孝于鬼神:_ (4)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_ (5)声教讫于四海:_ (6)南面朝天下:_3解释下列多义词。(1)诛Error!(2)通Error!(3)度Error!(4)命Error!(5)于Error!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通九道,陂九泽B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C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D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5翻译下列句子。(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译文:_(2)天下皆以舜之

5、诛为是。译文:_(3)女其往视尔事矣。译文:_(4)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译文:_(5)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译文:_6名句默写。(1)禹为人_;其德不违,_,_;声为律,_,称以出;亹亹穆穆,_。(2)于是九州攸同,_,九山刊旅,_ ,九泽既陂,_。7常识识记。(1)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_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管理国家大事的最高首脑,为他们作传而名之曰“本纪” ,是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本纪是史记全书的纲领,是用_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_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_篇。(2)四岳:四方诸侯的

6、领袖,古又称_。(3)六府:指掌管六种物资的贡赋税收的官府。 礼记 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_、_、_、_、_、_,典司六职。 ”【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司马迁以极其虔诚的心情,向我们叙述了大禹的业绩:他临危受命,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明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二、问题探究1本文写了夏禹的哪些功绩?表现了他的哪些品质?答:_2大禹治水给了我们哪些启迪?答:_【迁移拓展】我们应该怎

7、样理解夏本纪的主题?答案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民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功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竖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十三年于外、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一种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学习和效法。另外,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表现作者的美政思想,为后代的统治者树立了一个榜样。夏禹这个形象,也反映了古人理想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道德

8、规范,这在“以天下为家业”的汉朝,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种警示,对汉代统治者的荒淫残暴也是一种委婉的批判。一、文本素材1三过家门不入,全心治理洪水夏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大禹治水的业绩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竖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十三年在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的一种传统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应用指南 本材料适用于“ 丰碑” “楷模” “奉献” “美德”等为话题的作文中。夏禹虽然只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传说中的人物,其治服洪水的事迹也未必完全真实,但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奉献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

9、铭刻在心的。2你还能从课本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答:_二、经典素材马未都的两脚20 多年前,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来到新疆阿克苏。阿克苏的杏子很多,一天,马未都路过一片杏林,白白的杏子挂满树枝,累累硕果,让人一看就嘴馋。杏林旁边坐着一个维族老汉,旁边放了几个铁皮桶,他猜想这是杏林的主人,于是走上前去,打听白杏怎么卖。没想到,老汉的回答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两毛一脚。 ”老汉见他疑惑,解释道:“就是两毛钱让你对着树踹一脚,掉下多少杏子,全归你。 ”天下居然有这么浪漫好玩的买卖?马未都直乐,交了钱,提着桶,向杏林深处走去。他选了一棵硕大无比的杏树,低垂的枝上挂满了诱人的白杏。他使出吃奶的力气,

10、猛地向杏树踹上一脚,脚脖子都踹痛了,结果杏树却丝毫未动,杏子一粒也没有掉下来。气急之下,马未都提脚刚想踹第二脚,老汉开口道:“再交两毛。 ”这一回马未都不敢再选大树了,挑了一棵细弱的小杏树,不轻不重地给了它一脚,顿时,树摇杏落,他满满地拎了大半桶。素材运用 为人处世,经营人生,头脑不能发热,不能想当然地胡乱踹上一脚,那样,既伤了自己的元气,也不会有任何收获。下脚之前,先掂量自己的斤两,在最可能成功的地方下脚,才能踹出真实沉稳的人生。话题拓展 处世、看自己、自满与谦逊答案积累运用1(1)女 汝 你 (2) 傅 敷 分布 (3) 原 源 水源 (4) 正 征 征收 (5)锡 赐 赐给 (6) 距

11、拒 抗拒 (7)辟 避 躲开 (8) 鸿 洪 大2(1)能 (2)表记 (3) 节俭 (4)流入 覆盖 (5)穷尽,达到 (6)朝见3(1)诛杀/惩罚 (2)普遍/通晓/ 疏通 (3)限度/尺度/ 测量,勘测 (4)命令( 名)/任命,命令( 动 ),使/命令,让 (5) 比 /在方面/向/ 到4A A 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其余为使动用法。5(1)(舜 )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2)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要点:以、诛、是)(3)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公事吧!( 要点:女、其、尔事)(4)于是帝舜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12、。( 要点:锡、以,介宾短语后置)(5)三年丧事完毕,禹为了把天子的权位辞让给舜子商均,便避居到阳城。( 要点:辞、辟、于)6(1)敏给克勤 其仁可亲 其言可信 身为度 为纲为纪(2)四奥既居 九川涤原 四海会同7(1)帝王 编年 详今略远 12 (2)方伯 (3) 司土 司木 司水 司草 司器 司货文本研读二、1. 功绩 |临 危 受 命 无 所 畏 惧知 难 而 进 行 山 表 木 ,开 九 州 ,通 九 道 ,陂 九 泽 ,度 九 山 以 身 作 则不 辞 劳 苦 制 定 赋 税 、划 分 疆 域南 面 朝 天 下 胸 怀 天 下目 光 长 远 功 成 身 退 ,不 居 功 自 傲谦 让 有 礼 胸 襟 博 大不 图 私 利 | 品质2从大禹治水这件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远古时期人类前仆后继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拼搏精神。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百折不挠的心态,热爱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还可以看出我们提倡的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大禹是子承父业去治水,完成先人的遗愿,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尊师重道、忠义孝顺等优良品德和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