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捕蛇者说,1通假字,动词,征收,敛取,名词,赋税,2一词多义,动词,好像,人称代词,你,动词,怨恨,动词,做,干,副词,已经,3古今异义,可以用来,怎么,年龄,眼泪,4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晾成干肉,5文言句式,(1)倒装句,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则何如”应为“则如何”)(2)省略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甚”后省略介词“于”)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句首省略主语“蛇”),6作家作品,柳宗元(773819),_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世称“_”。晚年被贬柳州,又称“柳柳州”。曾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
2、、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但不幸遭遇失败,柳也因此被贬为永州司马。本文系他任永州司马时所写,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将永州美丽的风景尽现眼前。柳宗元与唐代的_ ,宋代的_、苏洵、_、苏辙、王安石、_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唐,柳河东,韩愈,欧阳修,苏轼,曾巩,7助学背囊(1)背景资料,唐朝中期,内遭受“安史之乱”,外有对吐蕃的战争,祸乱接连发生,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发展到唐代后期,统治集团愈加腐朽没落,变本加厉地随意增设税收,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百姓负担日益加重,阶级矛盾日趋激化。,(2)关于“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其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也就是常说的“托物寓意”。本篇的特点是在文末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3)主题思想,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生命危险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我国中唐时期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苛酷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4)文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