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课题名称 感觉器官眼授课班级 16 级学前 3 班 授课学时 1 课时授课地点 班级 授课教师 黄诗筑授课学科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材分析感觉器官之一眼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眼的结构功能;学前儿童眼的特点及学前儿童眼的保健。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眼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已有初步学习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掌握眼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掌握学前儿童眼的特点及保健要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学前教育职业,热爱学前儿童的情感教学重点 眼的结构;儿童眼的特点;儿童眼的保健教学难点 眼的成像原理及视觉的形成1.教学方法互动探究式教
2、学、问题启发教学2.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人体眼的结构和功能学前儿童眼的特点学前儿童眼的保健要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问题导入问题:幼儿园体检结束后,发现小班很多孩子的视力都达不到5.0,他们的眼睛出现问题了吗?板书课题,播放 PPT,提醒学生小班孩子的年龄段。思考问题,带着悬念进入本课时的学习。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环节二眼的结构与功能1.眼球的基本结构(1)眼球壁a外膜:角膜、巩膜b中膜:虹膜、脉络膜c内膜:视网膜(2)内容物a晶状体b玻璃体2.眼的附属结构(1)眼睑(眼皮)(2)结膜(内泌黏液)(3)泪器(内泌泪液)(4)眼外肌(运动)
3、3.眼的功能成像:物体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成像并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脑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播放眼的结构幻灯片。根据PPT 讲解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指导学生能指出具体的眼的结构及附属结构,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与教师互动,根据教师的问题逐步深入,通过 PPT与已知知识相结合,同时回忆初中所学知识,最终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利用 PPT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最终掌握视觉形成的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眼睛中能找到瞳孔的位置吗?你知道瞳孔在黑暗处和光亮处有什么变化吗
4、?为什么?在亮处,瞳孔缩小,使光通过减少,保护视网膜;在暗处,瞳孔扩大,使进光量增多,使物象清晰。在 PPT 上提出问题,播放猫及人眼睛在暗处和亮处的图片,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答案。观看图片思考问题,找出差异,根据老师提示回答问题。增加猫眼在暗处和亮处眼的变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理解瞳孔的调节功能。环节三观察与思考 2.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凹透镜远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凸透镜播放近视眼和远视眼效果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差异并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近视与远视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观
5、看图片找出两张图片的差异,回答问题,同时总结出原因。能结合出近视和远视的原因。更进一步让学生能分析强光与弱光对眼的刺激作用,掌握近视与远视的原因。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四学前儿童眼的特点1.五岁以前生理性远视眼球的前后径较远,晶状体比较偏,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方,一般 5 岁左右可转为正视。2.晶状体弹性好,调节能力强。播放生理性远视生理图片,讲解原因。同时介绍 5 岁前不同年龄儿童相应的视力。根据图片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视力,阅读课本相应知识。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就业后关注儿童,关心儿童的职业情操。环节五儿童眼的保健要点
6、1.定期检查,及时就诊3 岁以后每半年检一次2.注意儿童的用眼卫生3.防止眼外伤4.预防传染性眼病:如: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红眼病) 、流行性角结膜炎、沙眼。与学生共同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各种现象,利用幻灯片引导学生联想儿童的各种用眼现象。与老师共同联想儿童的各种与用眼有关的情景,观看各种不良用眼习惯图片。使学生养成关注儿童用眼的习惯及关爱儿童的情操。环节六师生共同课堂小结及教师板书一、 眼结构和功能(1) 眼球的基本结构(2) 眼的附属结构(3) 眼的功能二、 学前儿童眼的特点三、 学前儿童眼的保健要点环节七作业:调查本班患近视眼同学的比例,对每个近视的同学有针对性的提出一条有益眼保健的建议。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