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讲 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84313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二讲  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二讲  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二讲  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二讲  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文科学系 新闻教研室,名记者研究,第二讲 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 梁启超,教学重点和难点,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活动,教学重点,梁启超的新闻作品赏析; 对梁启超新闻传播活动的评价,教学难点,四,一,二,三,内容板块,一、梁启超生平简介,梁思顺(令娴)(18931966),生于广东新会 梁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生于日本,院士。 梁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生于澳门,院士 梁思忠(19071932),生于日本,后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 军学院和西点军校,25病逝。 梁思庄(19081986)著名图书馆学家,生于日本 梁思达(19122001)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生于日本

2、梁思懿(19141988)主要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2006)生于上海 梁思礼(1924 ),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院士,子女,两三岁,母亲教识字。 四五岁,祖父教四子书、诗经。 六岁,和父亲学习中略史和五经。 九岁,为人千言。 十二岁,秀才。 1887年,在广州学海堂学习。 1889,十七岁中举人。 1890年,在上海接触西学,秋季拜师康有为(长兴学舍-万木草堂)。 1895年5月参加公车上书,步入政坛。 1895到1898发起并领导维新运动,主要以办报为变法维新运动手段。,1898年戊戌政变,逃亡日本,继续办报。 1912年回国,后组织进步党,对抗国民党。 1915年撰文反对复辟帝

3、制。 1917年结束政治生涯。 1918年游历欧洲,。 1920年回国任教。 1929年病逝。,二、梁启超新闻传播活动,(一)戊戌运动时期(1895年到1898年) 梁启超为推行变法,先行办报制造舆论。他主笔的万国公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开风气之先,成为宣传维新的重要传媒。,1896 参与筹办并主编上海的时务报。1897年主持澳门的知新报编务。这两报南北呼应,对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梁启超还策划和支持了上海的农学会报、蒙学报、演义报和萃报。,1898年在横滨创办清议报。 1902年2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1902年11月创办新小说月刊。1904年在上海创办时报。,(二

4、)新民启蒙运动时期(1899年到1904年),190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创办政论。1910年,上海创办国风报。,(三)立宪运动时期(1905年到1914年),1915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梁启超当总撰述。梁启超在大中华上发表揭露二十一条要求的文章;发表了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吹响了护国运动的战斗号角。时事新报初创时主张保皇,后来又鼓吹立宪,民国成立后成为进步党的喉舌。,(四)护国运动时期(1915年到1916年),北洋政府,也称北京政府,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是当时被世界各国承认的中华民国合法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

5、16)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延伸知识,1916年在北京创办晨报。1922年梁启超告别报坛。,(五)五四运动时期,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影响,时务文体是论述时务的文体,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甲午战败(1894),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变法维新思想在中上层官吏和众多士大夫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代表维新派,在领导维新运动中重视报刊宣传工作。中国由第一批创办近代报刊的文人办报很快蜕变为政治家办报,并且成为近代中国报纸发展的主流。,创办时务报时代背景,洋务派是在

6、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延伸知识,资产阶级改良派诞生于维新变法时期。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张謇等。他们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区别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使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使用非暴力。,延伸知识,文体解放,文风自由,情感充沛,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先是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何廷光任经理,康广仁主持编务,梁启超参与该报的创办与撰文工作。1901年11月停刊。它是维新派在华

7、南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1898年12月23日在横滨创刊,旬刊,冯静如为发行人,梁启超主持,麦孟华、欧榘甲辅助之。该报拥帝反后,鼓吹改良。1901年12月停刊。,清议报,倡民权,衍公理,明朝局,后国耻,改革言论写法,用短评。,分门别类编排稿件,刊登政治小说,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大型综合性月刊,内容分25类。1907年11月20日,停刊,共出96期。政治倾向:,新民丛报,(与民报论战),新民即对中国传统的道德、学术、风俗进行革新。新思想、新学说、新知识成为该报宣传的重要内容。,三、梁启超新闻作品赏析,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新民说,论中国之将强,政

8、论作品,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时发表的早期政论文章的结集,发表的起止日期为1896年至1899年。 变法通议主要内容是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变法通议内容简介,变法通议共有14篇,其中,自序、论不变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学校总论、论科举、论学会、论师范、论女学、论幼学、学校余论、论译书、论金银涨落等12篇,刊于1896年至1898年的时务报。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

9、臣之法等两篇,刊于1898年底至1899年初的清议报。,变法通议内容简介,总序自序论不变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学校总论论科举论学会论师范论女学论幼学学校余论论译书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论金银涨落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臣之法,变法通议目录,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莫克振救,若是乎新法之果无益於人国也。释之曰:前此之言变者,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捕宜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於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

10、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捕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今之言变法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然将率不由学校,能知兵乎?选兵不用医生,任意招募,半属流丐,体之赢壮所不知,识字与否所不计,能用命乎?将俸极薄,兵饷极微,伤废无养其终身之文,死亡无恤其家之典,能洁已效死乎?图学不兴,阨塞不知,能制胜乎?船械不能自造,仰息他人,能如志乎? 海军不游弋他国,将卒不习风波,一旦临敌,能有功乎?如是则练兵如不练。矿务学堂不兴,矿师乏绝,重金延聘西人,尚不可信,能尽利

11、乎?械器不备,化分不精,能无弃材乎?道路不通,从矿地运至海口,其运费视原价或至数倍,能有利乎?如是则开矿如不开。商务学堂不立,罕明贸易之理,能保富乎?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道路梗塞,运费笨重,能广销乎?厘卡满地,抑勒逗留,朘膏削脂,有如虎狼,能劝商乎?领事不报外国商务,国家不护侨寓商民,能自立乎?如是则通商如不通。其稍进者曰:“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矣,然师学不讲,教习乏人,能育才乎?科举不改,聪明之士,皆务习帖括,以取富贵,趋舍异路,能俯就乎?官制不改,学成而无所用,投闲置散,如前者出洋学生故事,奇才异能,能自安乎?既欲省府州县皆设学校,然立学诸务,责在

12、有司,今之守令,能奉行尽善乎?如是,则兴学如不兴。,自余庶政,若铁路,若轮船,若银行,若邮政,若农务,若制造,莫不类是。盖事事皆有相因而至之端,而万事皆同出於一本原之地。不挈其领而握其枢,犹治丝而其之,故百举而无一效也。,今之言变法者,其蔽有二:其一欲以震古铄今之事,责成於肉食官吏之手;其二则以为黄种之人,无一可语,委心异族,有终焉之志。夫当急则治标之时,吾固非谓西人之必不当用。虽然,则乌可以久也!中国之行新政也,用西人者,其事多成,不用西人者,其事多败。询其故?则曰:西人明达,华人固陋;西人奉法,华人营私也。吾闻之日本变法之始,客卿之多,过於中国也。十年以後按年裁减,至今一切省暑,皆日人自任

13、其事,欧洲之人,百不一存矣。今中国之言变法,亦既数十年,而犹然借材异地,乃能图成,其可耻孰甚也!夫以西人而任中国之事,其爱中国与爱其国也孰愈?夫人而知之矣。况吾所用之西人,又未必为被中之贤者乎?,若夫肉食官吏之不足任事,斯固然矣。虽然,吾固不尽为斯人咎也,帖括陋劣,国家本以此取之,一旦而责以经国之远猷,乌可得也。捐例猥杂,国家本以此市之,一旦而责以奉公之廉耻,乌可得也。一人之身,忽焉而责以治民,忽焉而责以理财,又忽焉而责以治兵,欲其条理明澈,措置悉宜,乌可得也。在在防弊,责任不专,一事必经数人,互相牵制,互相推诿,欲其有成,乌可得也。学校不以此教,察计不以此取,任此者弗赏,弗任者弗罚,欲其振厉

14、,黾勉图功,乌可得也。途壅俸薄,长官层累,非奔竞未由得官,非贪污无以谋食,欲其忍饥寒,捐身家,以从事于公义,自非圣者,乌可得也。,今夫人之智愚贤不肖,不甚相远也,必谓西人皆智而华人皆愚,西人皆贤而华人皆不肖,虽五尺之童,犹知其非。然而西官之能任事也如彼,华官之不能任事也如此。故吾曰:不能尽为斯人咎也,法使然也。立法善者,中人之性可以贤,中人之才可以智。不善者反是。塞其耳目而使之愚,缚其手足而驱之为不肖,故一旦有事,而无一人可为用也。不此之变,而鳃鳃然效西人之一二事,以云自强,无惑乎言变法数十年,而利未一见,弊巳百出,反为守旧之徒,抵其隙而肆其口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

15、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难者曰:“子之论探本穷原,靡有遗矣,然兹事体大,非天下才,惧弗克任,恐闻者惊怖其言以为河汉,遂并向者一二西法而亦弃之而不敢道,奈何?子毋宁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行矣。”释之曰:不然,夫渡江者泛乎中流,暴风忽至,握舵击楫,虽极疲顿,无敢去者,以偷安一息,而死亡在其后也。庸医疑证,用药游移。精于审证者,得病源之所在,知非此方不愈此疾,三年畜艾,所弗辞已,虽曰难也,将焉避之。抑岂不闻东海之滨,区区三岛,外受劫盟,内逼藩镇,崎岖多难,濒于灭亡,而转环之间,化弱为强,岂不由斯道矣乎?则又乌知乎今之必不可行也。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

16、是所望于大人君子者矣。,四、对梁启超新闻传播活动的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杰出的报刊活动家 深刻的新闻思想家,梁启超,1896年8月9日,在时务报第一期上,梁启超发表了他的报刊思想的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集中论述了耳目喉舌论的报刊思想。他把报馆看做去塞求通的最好途径,并把这种功能比喻为人的耳目喉舌。,戊戌变法前梁启超的新闻报刊思想,报纸应脱离一党之报范围,成为一国之报,世界之报。 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担负社会责任。 职能: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健全舆论观。 赞赏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自由,思想自由为一切文明之母。 判断报纸优劣的四项标准:立意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

17、事确而速。,戊戌变法后梁启超的新闻报刊思想,延伸知识,梁启超是一位政治活动家,报刊政论家,报人,又是一名学者。报刊活动伴随他一辈子。1920年之前,梁启超以政治家的身份从事报刊活动;1920年之后,以学者的身份从事报刊活动。,小结,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他参与的每一场政治运动即维新运动、保皇运动、进步党活动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而他创办和主编的每一家报刊几乎都取得成功,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报人,梁启超有着丰富的报刊活动,从1895年开始办报到1922年停止报刊活动,一共27年。他亲自主编、创办报刊11种,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作为报刊政论家,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影响了一代人。,延伸知识,Thank You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新闻/广播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