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83904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河北省张家口市东风小学 李芳芳本课内容是冀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P82-84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圆的周长 。主要是探索圆的周长公式,认识圆周率,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既要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又要学习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对周长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说对圆周长的概念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想要很容易的理解圆周长公式的由来,认识圆周率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就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所以我把让学生经历探索圆周长的过程作为我这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做的:1

2、.同桌合作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通过观察、估算测量的数据,初步感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获得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活动经验。2.小组分工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归纳圆周率积累素材,体验探索方法。3.观察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获得初步的结论和活动经验。4.借助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总结圆周长公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实现了自主探索圆周长公式的目的,我感觉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实际中的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我这节课时,我觉得有几个地方的处理做的还不是很

3、到位。1.在处理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汇报测量一元硬币的方法和结果中,当测量方法的交流与指导做到位的同时,有些忽视测量结果的交流,只让上来汇报测量方法的两组学生交流了一下测量结果,而没有更多的关注到其他学生的测量结果,就急于出示了教师那个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的 7.8 厘米了。如果我追问一下:“你们其他同学的测量结果是多少呢?”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测量误差比较大的学生,说明他的测量方法还没有掌握,这个时候我再用课件演示标准的测量方法,让测量误差比较大的学生学着这样的方法再测一测,看看结果是多少呢。学生不就能更扎实的掌握测量方法了吗,做为教师也就更大范围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落实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

4、也为下一个环节的操作活动做了必要的铺垫。2.让学生汇报硬币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时,第一个学生汇报说:“我估的硬币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 ”我问“是正好的三倍吗?”其实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说说7.82.5 如果选 7.52.5 来估是正好的三倍,但是还差 0.3 厘米,所以硬币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还应该是三倍多一点。可我这么一问给学生的感觉好象是否定了她的结果,其实她这个结果是对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把我的问话改成:“说说你是怎么估的?”让学生把她的估算过程说一说,教师再进行引导点拨,让所有的学生发现其实还是三倍多一些这样的结果。这样来处理才比较合理。3.在总结出圆的周长公式后,我出示了看图利用公式来求周长。虽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已经具备了利用公式看图计算的技能,但是如果再找两个孩子来前面进行板演,比光让学生口述是如何利用公式列式的要直观,对学困生来说这样做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因为毕竟是学生第一次运用公式。这样做也为下一个环节,利用公式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了个很好的铺垫。我感觉象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