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4837865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声音具有差异性。 2.细致观察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关系。 3.细致观察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 教学重点: 1.能够理解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 教学难点: 区分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教具准备: 铁盒子、橡皮筋、鼓、铝板琴、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听音辨声。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仔细听,猜猜他是谁? 生 1.:喜羊羊 师:恭喜你,答对了!再听! 生 2:灰太狼。 师:你真棒

2、!想不想继续? 生:想! 师:再来听 生 3:火车 师:咱们班的孩子真厉害! 师:最后一个,仔细听 生:汽车! 师: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中了!你是凭什么猜出来的? 生 1:他们的声音有的高,有的低。 (板书:高 低) 生 2:他们的声音有的大,有的小。 生 3:他们的声音有点强,有点弱。 (板书:强 弱) 生 4:他们的声音都很有特色。 师:他们的声音各有特色,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 (板书:不同的声音) 2.模仿声音。 师: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声音是有特色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大公鸡(喔喔喔) (多神气的大公鸡啊!) 生:猫(喵喵) (评:多可爱的小花猫啊!) 二、揭示概念。

3、1.音量。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做个“拍手”游戏。女生先来,男生同意吗?(男生:同意!) (师:你们真有绅士风度!)看老师的示范:哒哒 哒哒 哒明白了吗? One two let us go!(女生拍完)男生们,有信心比她们拍得更响吗?(男生:有)好 let us go!刚才男生和女生的拍手声有什么不同? 生:男生拍得响,女生拍得不响。 生:男生拍得声音大,女生拍得声音小。 师:对,也就是说男生拍得声音强,女生拍得声音弱。声音的强弱在科学中,我们称为:音量。 (板书:音量) 2.音调。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铝板琴! 师:仔细听,老师先来敲一个音, (师敲)我用同样的力度,再敲一个音,

4、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一个声音尖,后一个声音粗) 师:对,这里的声音尖其实就是声音高,声音粗就是声音低的意思,在科学中,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板书:音调) 3.感受音量和音调的不同。 师:想不想自己感受一下铝板琴不同的音? 生:想! 活动一:感受不同的声音 (一) 、用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键,你发现了什么? (二) 、用相同的力敲不同的键,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从刚才的试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汇报? 生:我敲了同一个键,发现轻轻敲的音就弱,用力敲的音就强。 师:噢,你感受到了音量的不同! 生:我用同样的力敲了不同的键,发现敲短的地方发出的音就高,敲长的地方发的音就低。师:嗯,你感受

5、到了音调的高低。 4.听一听,辨一辨。 听一听,辨一辨。 牛(音) 蚊子(音) 牛的图片 蚊子的图片 师:它们的声音除了有特色外,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 生 1:蚊子的声音比较高。 生 2:牛的声音低。 生 3:蚊子的声音比较弱。生 4:牛的声音比较强。 师 :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蚊子的声音音调虽高,但音量弱;牛的声音虽然音调低,但音量强。 三、 质疑 师:哎,同学们已经对不同的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节课,你还想研究(手指着音量和音调)它们的那些问题? 生 1:我想研究为什么有的人声音大? 生 2:我想研究为什么有的人声音很尖? 生 3:我想研究为什么有的人声音很低沉? 生 4:我想研究声

6、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 5:我想研究声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 四、研究音量 (一)猜测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研究音量的问题。声音的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大胆猜一猜。 生 1:我觉得跟年龄有关。 (板书:年龄) (评:好,这是你的猜想) 生 2:我觉得跟性别有关。 (板书:性别) (评:你的猜想与众不同) 生 3:我觉得跟力度有关。 (板书:力度) (评:你很爱动脑筋) 生 4:我觉得跟敲击的部位有关系。 (板书:部位) (评:你的猜想很有个性) 师: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齐):做实验。 (二) 、讨论实验方案 1、出示实验材料图片。 师: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器材,做什么样的实

7、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2.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预设:小组一:我们组想用鼓,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来验证声音的强弱跟力度有没有关系。 (评:你们一定会有发现的。 ) 小组二:我们组想也想选择鼓,让不同性别的人来敲鼓,来验证声音的强弱跟性别有没有关系。 (评:你们一定会有收获的。 ) 小组三:我们组想让不同年龄的人来敲鼓,来验证声音的强弱跟年龄有没有关系。 (评:你们想的很周到!) 小组四:我们组想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来验证声音的强弱跟部位有没有关系。 (评:你们想的很细致!) (三) 、出示实验要求。 师:每个小组的方案设计得都很好,在实验前老师想提点要求,大家看:(找一个学生读)实验要求: 组

8、长明确专人按方案进行实验,其余人仔细观察,讨论后填好实验报告单。 (四) 、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二: 探究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五)汇报交流(边交流,边演示) (如果实验未完成。师:今天同学们实验的热情很高,请暂时放下手中的器材,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实验的收获吧 !) 生 1:我们组发现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有强也有弱。我们的结论是:声音的强弱与力度有关。 (评:很好!在“力度”上打 ) 生 2:我们组通过实验发现声音的强弱跟性别没有关系,说明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 (评:验证猜想不对,这也是收获!) 生 3:我们组通过实验证明了声音的强弱和年龄

9、没有关系。你看:我们组的刘丽同学今年9 岁,王黎雯同学今年 10 岁,但是刘丽同学却比王黎雯同学敲的声音强。 (评:你很了不起!) 生 4:我们组通过实验证明了:声音的强弱与敲击的部位是有关系的。你们听,当我敲击鼓面中心时,声音就强;敲击鼓边时,听到的声音就弱。 (评:非常棒!) (六) 、总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力度的大小和敲击部位的不同,都会对音量的强弱造成影响。 力度大,音量就强;力度小,音量就弱。不同的部位,音量的强弱是不同的。 五、研究音调。 师: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学生猜测 生 1:我认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大

10、小有关。 (评:你的猜想很好) 生 2:我认为声音的高低和物体的长短有关。 (评:你很会思考) 生 3:我认为声音的高低和物体的粗细有关。 (评:你的猜想不错) 生 4:我认为声音的高低和物体的状态有关。 (评:你的猜想很有个性) 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 生(齐):做实验! (二)出示实验材料图片 师: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做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呢? (三)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四)汇报实验方案 设想:小组一:我们打算用两只大小不同的碗,来敲击碗边,观察它们发出的音调是否相同。 (评: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小组二:我们组打算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来做实验。看粗的发出的音调高,还是细的发出的音调

11、高。 (评:你想的很细致) 小组三:我们组打算用长短不同的橡皮筋来做实验,看长的发出的声音高,还是短的发出的音调高。 (评:设想的很好!很周到!) 小组四:我们组想用铝板琴做实验,研究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长短有什么样的关系。 (评:你们组设计的很全面嘛!) (五)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活动三: 探究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 (七) 、汇报交流、演示。 师:每个小组做得都非常有序、投入,我相信你们的报告单一定填的也很好。我们来看。(实验报告单一张展示) 结论: 通过刚才的一组实验,我们证明了声音的高低跟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有关。 六、谈体会。 师: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12、 生 1: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叫音量。 生 2:我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生 3:我会区分音量和音调了。 生 4:我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 5:我懂得了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科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能大胆地猜想,大胆地实验,在实验中能发现声音的奥秘。其实啊,声音是非常奇妙的,大家看:这是用玻璃杯制作的“水琴”,这是用木条、橡皮筋、纸盒制成的“橡皮筋吉他”,这是用木块和钢条制成的“拇指钢琴”。课后,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试着做一件小乐器,好吗?下节课,我们将举办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好不好?(生齐:好!)今天的课就上到

13、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教后记: 科学课,大多以探究活动为主,学生只有亲历了探究的过程,才能真正领悟、感受到所学的科学知识。基于这一点,在分辨声音这一环节,我设计了 3 个小游戏,以这些小游戏来感知声音在音色、音量和音调的变化。通过这一个个的探究活动,学生们获得了对声音知识更深的了解。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此次课上,我的实验要求没有跟学生明确,一味的要求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适时的加入。新课程理念指出:科学是一门开放的过程,它的外延是全部的、立体的、全方位的。而教材作为科学教学的载体是有限的、单一的。因此,教师要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教材变得更丰厚些,让学生综合性地学习科学。 这一次的教学,由于我的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细细想来,我在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时,时间把握的不到位,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感知,去实验。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中一定要引以为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