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旁的橡树教案教 学 设 计 表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校 长山镇蒙古族中心校 教师姓名 丛慧 章节名称 路旁的橡树 计划学时 1 课时学习内容分析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本文讲述的是:在南北两座城市之间修建公路的过程中,为了保护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旁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故事颂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实质,赞美了筑路者尊重生命以及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尚品格。学习者分析(一)学习特点: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
2、字能力、概括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以及朗读能力。(二)身心特点: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阶段。课程标准: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知识与技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感受;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感悟课文所颂扬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实质。培养尊重生命、关爱大自然及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及解决
3、措施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展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身边环境献计献策献力量。师生共议寻求正确理解。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在感情读中体会并传达出筑路人在处理橡树与路的关系时矛盾的心情和态度的变化。师范读或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采用适合中年级学生的“读、思、议、导”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切实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1、激趣法:在画面演示中,创设情境。2、朗读法。有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法的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感悟人物情感。3、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依据的理论积极探索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多媒体 投影仪 观赏 好感情朗读 感受内容 音频范读 观赏聆听 好理解内容 整体感悟 多媒体 观赏感悟 好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 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画面演示 2 分钟 出示课件 思维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
5、兴趣。朗读欣赏 倾听感悟 4 分钟 演示课件 聆听感悟听读,了解作者,为新知作铺垫。初读感悟 探寻新知 8 分钟 演示课件 朗读交流自读、听读,培养学生语感。交流感悟 深化认知 8 分钟 师生互动 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品读课文 合作探究 12 分钟 师生交流 合作释疑拓展思维,训练语感。爱我家园 畅所欲言 5 分钟 点拨巡视 表达创新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 分钟 演示文稿 记录 及时巩固 课堂教学流程图教学反思应该再多给予学生一些朗读时间,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能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同时通过精品细读,提升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得到情感升华。专家点评激趣导入,引入课题爱我家园,出谋献计探讨交流,深化认知初读感悟,探寻新知理解“高尚”师生问好 感受公路美丽词语过关 聆听范读 总结内容交流感悟小组学习 合作释疑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