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83760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1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吴中区胥口中学 薛萍本教学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沪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方案。【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第一课。在“ 和同为一家”中,已涉及中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从本课开始讲述中国与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融。本课内容为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建立,向学生展示西汉时期中外交流的情况和特点,从这里开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并为后两章唐、宋、明清 时期中外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理解、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2、取差异,学习汲取人类创 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2、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 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在师生共同识读“ 丝绸之路 图” 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识读、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并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

3、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2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西汉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发展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讨,汲取历史教训和影响,以史为鉴, 强化环境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本课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2

4、、 本课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 要地位。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对当今的启示。【过程与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 历史探究意识。通过文字、图片、短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 习历史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外交流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通过陆路进行的,也有通过海上进行的;既有从异域传播进来的,也有向周围辐射出去的。在本课 中我们选取的是西汉时期中外交流的情况。进行新课(板书)一、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3(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 “丝绸

5、商队”,配 乐丝路驼铃,学生想象图中场景。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我们欣赏了大漠风光和商队,我们再来欣赏一张敦煌石窟的壁画,你们知道这幅壁画中的人物是谁吗?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设疑)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西域在哪里?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有什么联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走进神秘的西域。(多媒体展示)西域位置图和西汉初年西域概况(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课本第一段,明确西域在什么地方和当时的社会情况。西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关系:西汉初年,西域小国林立,大的如乌孙,小的如依耐,他们受到匈奴的控制。其中大月氏国的统治者在与匈奴的交战中受尽了屈辱,发誓报复匈奴,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次南下

6、攻 汉,威胁刚刚建立的汉王朝。汗高祖刘邦曾领兵攻匈奴,但曾被围困。此后,汉朝 对匈奴处于守势。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决定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史地结合,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学生能 说出西域的地理位置, 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明确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设疑)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十多年以后才回来,经历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谁能结合书本给大家讲一讲?(学生生动叙述故事)(及时鼓励学生)(多媒体展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示意方向及其年代张骞出使西域,前往大月氏,这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要穿越茫茫沙漠,要翻越 皑皑雪山,我们根据示意图,结合当时的情况,你能想

7、象张骞西行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发挥想象经过匈奴控制区;生死难料;沙漠区;饥饿;风沙;水的威胁;交通工具简陋;语言不通)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力,为张骞不畏艰险出使西域作铺垫。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4(提问)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漫长而艰险的历程中,你们觉得张骞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学生讨论回答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漫长而艰险的历程中,我们体验到张骞不畏艰险、不辱使命的崇高精神,机智、勇敢、忠诚、爱国的优秀品格)(拓展)由张骞想到我们自己,今天,也许我们有的同学成绩还不理想,生活中 还有很多不如意,但我们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险的精神去克服,定然能走向成功。一位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

8、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自己要成功所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提问)你能说出张骞这次出使有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呢?是不是就没有收获呢?(学生回答)张骞虽然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但是了解到了西域的地理概况和西域各国想和汉朝交往的愿望。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指导学生 阅读 P91 课文) 了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播放短片)了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外交关系。(列表对比)两次出使西域的对比。(分析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辟道路,加强联系。所以在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评价为“张骞凿

9、 空”,打通了西域这堵墙,是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使者,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西域各国和汉朝发生联系后,他 们仰慕中原先进文化,渴望中原王朝的保护, 为此,在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都护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长官,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多媒体显示)西域都护的设置西域都护的设立扩大了西汉的疆域,使今天的新疆地区从此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探究引导)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 张骞出使西域对汉朝的经济、文化、政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结果或者说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开通了中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5西交通的要道,这

10、条要道就是什么呢?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学生回答)(板书)二、丝绸之路的开辟(多媒体显示)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一条自首都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直达中亚、西 亚,进而连接欧洲和非洲大陆的陆路通道。中国大量的丝和丝织品经此路西传,西方国家的物产也传入中国。这条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被称作“丝绸之路 ”。(知识窗)丝绸之路的得名丝绸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型的商品。(多媒体显示)丝绸之路图引导学生根据书本 P92,结 合示意图, 说出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为分析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作铺垫,突破难点。(探究活动 1)材料:公元前 1 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

11、时。到后来,穿着锦衣绣服,成为古罗马上层 社会的风尚。公元前 1 世纪,是中国的西汉时期,中国的 丝袍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当 时把中国称为“丝 国” 。可见中国的丝绸在当时西方社会的珍贵。(探究活动 2)材料: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瓷。这些考古发现, 说明了什么问题?(知识拓展)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有陆上和海上 “丝绸之路”之分,而海上 “丝绸之路”是从广东沿海出发,经过东南亚,通往孟加拉湾沿岸和印度等地。新疆是 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

12、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6看着这条线路,我们的思绪也随之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我们似乎看到了丝路上奔波往来的商人。(探究活动 3)填表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文化交流情况。(归纳)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和许多生产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同时,西方经济文化的传入,也丰富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了汉文化的发展。(播放短片)东西方物产交流的内容(点评丝路地位)丝绸之路的开辟,它不仅仅是一条商业通道,更大的贡献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促进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所以, 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

13、的道路,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联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对于中国人民来讲, 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友谊之路,是共同发展之路。(多媒体展示)丝路沧桑丝绸之路在古代发挥了很大作用,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古老的丝绸之路已深深的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结合书本 P93“楼兰古国的消失” ,探索丝绸之路沿线的环境变迁和古文明消失原因是什么?(与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冰川融水萎缩、河流断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的波动有关; 人为因素:土地的过度开垦,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天然植被的破坏。)(播放短片)情系丝路(启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下,已不能发挥作用,但依然有着深厚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试一试)请各小组课后收集资料设计一条丝绸之路的旅游线路,介绍丝绸之路沿线著名的旅游景点。(课后练习)评估测试卷第十五课。(板书设计)第十五课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神秘的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7第一次二、张骞通西域 第二次、 西域都护的设置(一)名称由来四、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基本路线(三)丝路地位(四)丝路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