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心出发截止到 6 月 29 日,入职有满满一年了,期间发生的大事小事都够为自己写本书了,说来也惭愧,从今年年初,内心一直都不平伏,患得患失,不健康的想法很多,不理智的行为也做了不少。我应该也是属于“遇事儿易逃避人群” ,风格就是一碰到砍儿,要么止步,要么折回。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和精力不知不觉就流逝了。在领导和师傅没提出这点前,我都没觉得自己有这个问题。后来反思发现,确实有这个毛病。比如配个款的衣服,实在找不到可用面料了,急了,内心戏就是“烦死了,不找了!” ,但是如果能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其他人会不会有配套材料?”或者是“找谁可以帮我出个主意” 。用领导前辈的话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忙的时
2、候,几乎每天都是 12 点离开公司,感觉整个人都是以“幽魂”形式“飘回”宿舍,到家,又立刻变成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床上。工作上的压力导致负面情绪在内心慢慢集聚,最终爆发。也许有人说,这是抗压能力跟不上环境变化的表现,但我觉得,不会心理调节才是根本。一个人的内心就像一桶水,只进不出,终究会漫出来。现在,每个星期,我都会给自己制造点“奔头” 。比如说,今天工作累了,我就想想周末的打算,看电影呢?还是约朋友打游戏呢?这种方式还是蛮能缓解工作压力的。去年大部门聚餐,我去大 boss 那敬酒,他和我提了句,说“人的一生,机遇会有,但极少。 ”当时并未细想,直到最近发生在我一发小身上的事,我才意识到此话有理。我这发小先前在苏州一大型外资企业工作,待遇和前景都不错,工作也一年,但是受不了在异地的孤独和压力,就裸辞回了家,可小县城哪有大城市机会多,他心又高,所以现在还失业在家。我觉得,未来是个未知数,而且充满变数,踏踏实实的把握现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不要捧着玻璃心到处怨天尤人。感悟源自生活,经历过才能成长。或许成熟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吧。最后,我想感谢我的领导和师傅,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谢谢他们给予我正确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