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声音的特性知识目标:了解响度,知道响度描述的声音特点、响度强弱的决定因素,了解描述声音强弱的单位。了解音调,知道音调描述的声音特点、音调高低的决定因素,了解频率及其单位。了解音色,知道音色辨别声音的应用。了解噪声的特点、来源、危害、控制方法。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归纳论证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响度、音调和音色所描述的声音特点,决定响度和音调的因素,防治噪声的方法措施。教学难点:响度和音调的辨析、立足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解释现象、噪声防治环节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教学用具:音叉、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琵琶、发音齿
2、轮、塑料直尺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声音千差万别。有的使人感到愉快,有的令人厌烦。通常,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震耳欲聋、有的悄无声息;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沉婉转;那么,应怎样科学地区分这些声音呢?新课教学找一个同学唱一首好听的歌曲。老师再用金属片划钢板。比较一下,哪个声音好听。1.通常,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2.乐音三要素响度描述声音的什么?先用较小的力分别击鼓和钹、拨动琵琶弦,再用较大的力分别击鼓和钹、拨动琵琶弦,两种情况下鼓和钹、琵琶弦的
3、振动有什么不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用较大的力击鼓和钹、拨动琵琶弦时,鼓和钹、琵琶弦的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响,响度也更大。(1 )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来源:学优高考网决定因素: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也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单位: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分贝(dB )表示。说明:增大响度的方法主要有:增大物体振动的幅度,可以增大响度;减少声波的分散,可以增大响度。音调描述声音的什么?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的声音相同吗?齿数多时的音调高还是齿数少时的音调高?纸片分别接触转速
4、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纸片发出的声音不同,齿轮多时纸片发声的音调高,齿轮少时纸片发声的音调低。(2 )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高的声音人耳感觉比较尖细,而音调低的声音人耳感觉比较低沉。决定因素: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频率a.定义: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b.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 Hz。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说明:辨别响度和音调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概念不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常用“高” 、 “低”来描述;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也可理解为声音的大小,常用“大” 、 “小”来描述。(2)决定因素不同:音调由发声体振动
5、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特别注意的是,响度除跟振幅有关外,还与距离发生体的远近有关,但音调跟距离发生体的远近无关,不论是在哪里,听到的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音调总是相同的。(3 )从日常用语中来区分:日常用语中的“高” 、 “低” 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这要看具体情况来定。如“低声细语” 、 “高声谈笑”中的“高” 、 “低”指的是响度。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中的“高” 、 “低”指的就是音调。常说声音很“尖” 、很“脆”指的是音调。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二胡和小提琴弹奏的二泉映月 ,让学生辨析。你能不能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弹奏的?这说明了什么?用二胡和小
6、提琴分别弹奏二泉映月 ,能辨别出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说明了每个物体发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3)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叫音色,也 叫音品。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应用:根据音色,可区分不同的发声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但音色不同。说明:音色反映每个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即音色不同。知识点 2:噪声的防治噪声是怎么产生的?它有哪些危害?1.噪声及其危害(1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7、,即对人们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是噪声。(2 )噪声的来源:噪声来源于交通、工业、建筑、生活等方面。(3 )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声音的影响还会因人、因时而异。说明:(1 )噪声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 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可超过 50dB。(2 )噪音与乐音的区别:乐音是令人愉快的声音,噪声是令人厌烦的声音;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有规律,如图甲所示;噪声的波形杂乱无章,如图乙所示。人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是,物体振动发声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
8、传播声音到达良好的耳朵被人听到。2.噪声的防治依据听到声音的条件,人们通常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噪声。说明:(1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针对不同噪声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噪声防治。(2 )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如利用噪声除草、利用噪声诊病等就是把噪声化害为利的实例。达标反馈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1.(2015厦门)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2.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9、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_(选填“声源处” 、 “传播途中”或“人耳处” )减弱噪声。3.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俗称燕子泥这是为了(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以上都对4.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5.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6.为了减少声音的反射,上海世博会有些场馆场馆四壁常用多孔、表面粗糙的吸音材料装饰多孔、粗糙的表面呈楔形,放大了看就象一个个“牛角尖” ,如图所示声波钻进吸音壁的楔形“牛角尖” ,就不再反射回来,声波被大量吸收一场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根据上述信息解释这一现象布置作业课本 P46 作业达标反馈 参考答案1.音色 音调2.振动 传播途径中3.C4.A5.C6.雪是蓬松多孔的,就像吸音壁的材料,有很好的吸声、消声作用